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8篇
  免费   84篇
  国内免费   97篇
测绘学   12篇
大气科学   18篇
地球物理   17篇
地质学   134篇
海洋学   356篇
综合类   21篇
自然地理   7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0年   1篇
  1948年   1篇
  194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621.
珠江河口潮能通量与耗散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珠江河口三角洲是我国一个极其复杂的大尺度河口系统,具有独特的河网体系和河口湾.为探讨珠江河口三角洲的潮能通量和潮能耗散机制,基于SELFE模型,建立了珠江河网-河口湾的三维数值模型,计算了河网-河口湾区的潮能通量和潮能耗散.研究表明:珠江河口的潮能通量平面上表现出主槽大,滩地较小;在总能耗中,底摩擦能耗最大,其次是垂向扩散耗散能耗,水平扩散能耗最小;存在‘门’、分汊汇流区和弯曲河道区等典型的高能耗区,高能耗区的单位面积能耗比附近水域的高数倍甚至1~2个数量级.  相似文献   
622.
低渗储层预测是油气勘探开发的难点。阳江凹陷EA油田珠江组油层是典型的低渗储层,这类储层普遍具有砂体横向变化快、连续性差、单砂体规模较小、低孔低渗的特征,传统的地震反演方法对于这类储层的反演精度较低。为了获得高精度反演结果,采用地震波形指示反演方法,以地震波形的横向变化代替变差函数,通过井震结合进行高分辨率储层预测。首先,在确定使用渗透率曲线作为敏感曲线的基础上,通过覆压校正和拟合得到样品的覆压孔隙度和覆压渗透率;然后,根据岩性、填充物的不同建立3个渗透率模型,求得渗透率曲线;最后,利用渗透率曲线进行波形指示反演得到反演结果,计算各主力层砂体厚度。研究结果和盲井检验表明,地震波形指示反演提高了储层横向、纵向的预测精度,能够成功预测砂体边界、砂体厚度,预测结果可为油气勘探的进一步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23.
分析了2004年2月珠江口小型原生动物(包括鞭毛虫、纤毛虫和异养甲藻)的分布特征,探讨了环境因子对其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鞭毛虫在珠江口的丰度为3.4×103~25.6×103个/mL,异养甲藻的丰度为11~312个/mL,纤毛虫的丰度为7~172个/mL.高丰度的原生动物主要集中在广州附近盐度为2~5的河口上段,而低丰度在外海盐度超过30的下段区域,原生动物的3个类群的丰度均从上段往下段呈递减的趋势.原生动物的分布特征与浮游植物叶绿素a的分布特征相似,原生动物也与细菌呈显著的正相关,表明细菌和浮游植物影响着原生动物在珠江口内的分布.冬季温度对原生动物的分布不具有直接的影响作用,而营养盐可能是通过影响浮游植物及细菌的分布而间接对原生动物的分布产生影响.原生动物的丰度表明珠江口部分水域已处于富营养化和超营养化状态.  相似文献   
624.
珠江河口底边界层湍流特征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高频流速仪ADV和脉冲相干声学多普勒剖面仪PC-ADP对珠江河口崖门底边界层进行了三个测次潮内(25 h)顶点连续观测,利用观测数据计算分析了潮流底边界层内的湍流特征量及其时空变化.结果表明:1)对于半日潮流占优的河口,各湍流特征量均具有明显的四分之一周日的变化规律;2)湍流强度、床底应力和摩阻流速在潮内的平均值以位于河口湾的测点所测值最大,依次向上游递减,而湍动能耗散率则沿河口湾至上游逐渐增大;3)三个测次边界层内涡动粘滞系数的平均值分别为2.42×10 -3 m 2/s、2.20×10 -4m 2/s和6.16×10 -4 m 2/s,拖曳系数的均值为7.89×10 -3、1.63×10 -3和1.99×10 -2,两者潮内的变化均非常显著,相差可达一到两个数量级;4)在充分混合的潮流底边界层内,湍动能生成与耗散基本处于局部平衡状态,三个测次湍动能耗散率均值在8.89×10 -5 W/kg~7.43×10 -6 W/kg之间.  相似文献   
625.
以珠江口海域2006-2007年丰水期、平水期和枯水期的水质监测结果为基础,采用改良后的营养状态指数法,并结合CN/CP(物质的量比)的潜在性富营养化划分方法,对该海域在3个水期的富营养化水平进行评价,同时对富营养化指数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讨论。结果表明:由营养状态指数值和CN/CP值的总体评价结果来看,珠江口海域的富营养化程度较高,属于磷限制潜在性富营养区;在时空分布上,珠江口海域富营养化程度呈现由湾内向湾外递减的趋势,不同水期的富营养化水平从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枯水期、丰水期、平水期;富营养化水平的时空变化主要受地表径流的影响。  相似文献   
626.
吴超羽  韦惺 《海洋学报》2021,43(1):1-26
现代珠江三角洲经历了从溺谷湾到三角洲的形成演变,富有区域特色.本文提出百余年来珠江三角洲的研究可归纳为4种范式:历史描述、实地考察-学术推理、器测-学科理论和"动力-沉积-地貌"跨尺度范式,各以范例说明.基于笔者及其团队研究,对现有文献关于珠江三角洲形成演变若干重要观点提出不同意见并从多视角作必要辨析,包括:海侵盛期以...  相似文献   
627.
根据珠江口近海海域的风区和水深等特点,将该海域划分为4个区域,结合港口规范方法、SMB 方法、适用于深浅水的风浪要素计算方法、原苏联预报模式以及莆田海堤试验站方法等 5 种风浪经验预报模式,对该海域 2004~2005 年的风浪进行后报、检验和订正,总结出对应不同区域最适合的风浪预报方法.  相似文献   
628.
夏季珠江口溶解氧垂向输运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恒  李适宇 《海洋学报》2010,32(1):34-46
通过建立一个珠江口三维水质模型,对夏季珠江口溶解氧垂向输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潮汐、风及上升流间歇性破坏层化,令溶解氧垂向对流及扩散通量的方向和大小随潮汐发生周期性变化。在西四口门海域,由于水体层化稳定,垂向上对流及扩散作用产生的溶解氧输运通量都较小,且相互平衡;在伶仃洋内的深槽,径流与潮汐的相互作用强烈,层化被间歇性地打破,溶解氧的垂向对流通量大于扩散通量,导致底层溶解氧浓度产生波动;在伶仃洋内的西部浅滩上,层化相对稳定,溶解氧的垂向扩散通量大于对流通量。这表明在珠江口不同区域,垂向的对流扩散作用对溶解氧垂向输运起不同作用,从而影响表底层溶解氧的浓度。  相似文献   
629.
珠江河口区水网密布,水动力条件复杂,风暴潮增水过程存在明显非线性叠加特征。本文运用ADCIRC(AdvancedCirculationHydrodynamicmodel)与SWAN(SimulatingWavesNearshore)模型,以1713号台风“天鸽”为实例,构建了珠江河口区风暴潮增水数值模拟模型,研究了珠江河口区风暴潮增水非线性叠加特征,得出如下结论:(1)在台风强度不变的情况下,在珠江口西岸登陆台风带来的增水最大,在伶仃洋西岸超过2 m。(2)风暴潮在珠江口西岸、东岸、河口区登陆,在高低潮和低低潮登陆带来的非线性效应水位较高,最高超过1 m。在高高潮和高低潮期登陆带来的非线性效应水位较低,最低非线性水位接近0 m。在珠江口西岸登陆的台风,其风暴潮-天文潮的非线性效应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