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57篇
  免费   445篇
  国内免费   377篇
测绘学   903篇
大气科学   237篇
地球物理   159篇
地质学   1857篇
海洋学   427篇
天文学   15篇
综合类   2476篇
自然地理   1305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90篇
  2022年   95篇
  2021年   99篇
  2020年   69篇
  2019年   91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56篇
  2016年   94篇
  2015年   117篇
  2014年   546篇
  2013年   370篇
  2012年   560篇
  2011年   546篇
  2010年   508篇
  2009年   560篇
  2008年   642篇
  2007年   401篇
  2006年   408篇
  2005年   406篇
  2004年   230篇
  2003年   230篇
  2002年   227篇
  2001年   211篇
  2000年   141篇
  1999年   110篇
  1998年   71篇
  1997年   70篇
  1996年   55篇
  1995年   52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55篇
  1991年   46篇
  1990年   66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64年   1篇
  1937年   1篇
  193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闲置土地处置对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提高土地利用水平,强化土地市场管理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土地管理法》《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等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对因企业自身原因的闲置土地采取两种非常严厉处置措施,分别是按土地出让价款的20%征收闲置费和无偿收回土地使用权。如果闲置土地严格按这两项规定进行处置,将对土地使用权人的利益产生重大影响,轻则"元气大伤",重则"倾家荡产"。  相似文献   
952.
基于ARMA模型的广元市中区经济增长预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广元市市中区1978年到2004年GDP数据,构建了广元市市中区时间序列趋势的ARMA模型.在此基础上,对广元市市中区2006年到2010年未来5年内的GDP进行了预测,并针对该区"十一五"规划的各项目标任务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为广元市市中区未来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53.
甘肃省城市化与土地集约利用耦合协调发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土地集约利用能够促进城市化健康发展,而城市化水平又影响着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两者的耦合协调程度是影响城市发展的关键因素。本文对甘肃省12个地级市进行实证研究,构建城市化与土地集约利用的耦合协调发展度模型,定量评价两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发展状况,并且利用地理空间分析工具进行空间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多数市已经从拮抗期过渡到磨合期,但是还没有进入协调期,说明甘肃省城市化与土地集约利用之间还未完全达到完全协调发展的程度;甘肃省城市化与土地集约利用的耦合协调发展度普遍较低,从2003年开始呈现出逐年扩张的趋势。  相似文献   
954.
为揭示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的动态变化,本文基于土地利用转移矩阵,从类型间的空间转移过程出发,构建了置换变化与代换变化的计算模型,并对其2种变化进行了分析。置换变化是2种类型之间以相同面积发生空间位置的置换过程,且各种类型的数量结构保持不变;代换变化则是所研究类型的数量结构保持不变,而与之转换的其他类型数量上的增加或减少;从而将单一类型的总变化进一步细分为置换变化、代换变化与净变化。以晋江流域1985年与2006年2期土地利用格局的变化为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1985-2006年间,晋江流域的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发生了显著变化;园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呈现扩张态势,草地与旱地呈现萎缩变化,水域变化不大;这6种地类的交换变化面积相对较少,以置换变化为主。水田与林地则主要表现为空间位置的交换变化,其中,水田呈现出与林地、旱地2种类型之间的置换变化,而林地则主要是园地-林地与林地-草地这2对类型间的代换变化。结果表明,通过置换变化与代换变化的分析,更细化了各种类型之间的动态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955.
Deep structure and material properties of faults can be understood by observing and simulating the particular phase in a fault fracture zone. This paper reviews the development of fault-zone seismic waves in the seismological domain. The present research status of fault-zone head wave and trapped wave are summarized systematically. Based on recent progress in this field,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prospect on the utilization of seismic wave in fault structure research.  相似文献   
956.
詹瑜 《地球》2014,(6):72-75
中国的人口数量在增长,能源的需求也将日益紧迫,随着人均增长压力上升能源需要会显著变大,可以想象,我们在没有能源或能源极度缺少的情况下,生活、工作的环境会是什么样?如今,寻求可再生能源热潮在全世界的研究领域已方兴未艾,许多国家都在开发可再生能源,并将其提高到国家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层面上来,其必要性是可想而知。我们知道自然界中可以不断再生、永久持续利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资源,这些能源就是再生能源。  相似文献   
957.
Surface and core sediment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Zhejiang coastal waters of the East China Sea to study phosphorus(P) forms and understand the potential release of P as well as adsorption.The sediments were extracted sequentially to determine four phosphorus fractions,and non-sequentially for total phosphorus(TP).The total concentration of phosphorus in the surface sediments ranged from 527.2 to 680.5 mg kg-1.Inorganic P was the major form and accounted for 84-94%of TP.Among the four forms,P-Detrital was dominant(58.6-73.2%),followed by P-CDB(10.5-20.9%),P-Organic(6.1-15.9%),and P-CFA(5.9-16.3%).The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TP in the surface sediments was similar to that of P-Detrital and P-Organic,but different from P-CDB and P-CFA.A relatively high level of phosphorus was observed in estuarine sediments,reflecting the influence from terrestrial input.Phosphorus in all forms in core sediments at each station decreased with depth.In addition,potentially bio-available phosphorus accounted for 20-34%of TP.  相似文献   
958.
目的 建立传统元胞自动机(CA)模型时,如果样本数量不足,模拟效果往往非常不理想。提出了多源领域知识迁移CA模型,利用多个已有的旧样本数据集来帮助建立新的CA模型,并选取广东省深圳市作为试验区验证了其有效性。试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在新样本数量不足的情况下能够明显改善模拟效果,并且有效减小产生负迁移现象的风险。  相似文献   
959.
转型期省际城镇土地利用绩效格局演变与机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荣天  焦华富 《地理研究》2014,33(12):2251-2262
以中国省域单元为例,在界定城镇土地利用绩效内涵基础之上,从结构、效益、效率及管理四维度构建城镇土地利用绩效评价体系,利用改进熵值法测度省际城镇土地利用绩效;并运用空间统计模型、R/S分析法及PCA模型,对2000-2012年中国省际城镇土地利用绩效格局时空演变及机理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研究表明:① 2000年以来省际城镇土地利用绩效水平不断提升,区域差异较显著;绩效演变呈现出东西方向递增,南北方向倒“U”型分布格局。② 省际城镇土地利用绩效全局空间上表现出显著的正自相关,呈现绩效高(低)—高(低)集聚模式;局部Ⅰ绩效热点区主要集聚在东部沿海的京津及江浙沪,且不断向珠三角演化,Ⅱ绩效次热区主要集中在中原城市群、华北、华中及华南地区,Ⅲ绩效次冷区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及东北地区,而Ⅳ绩效冷点区主要集中在西部的藏疆蒙甘青地区,形成稳定“L”型塌陷形态;省际城镇土地利用绩效具有明显的分形特征,未来绩效值将呈现出继续增长的演化态势,且增长显著区分布在京津及长三角地区。③ 城镇化、产业升级、科技发展及市场化综合驱动转型期省际城镇土地利用绩效格局演变。  相似文献   
960.
中国县域国土空间集约利用计量测度与影响机理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李广东  方创琳 《地理学报》2014,69(12):1739-1752
土地利用问题日益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约束力之一。快速城镇化背景下城镇和乡村的快速扩张吞噬了宝贵的土地资源,粗放非集约的利用方式更加剧了土地资源的浪费。从国土空间集约利用的影响机理出发分析中国县域国土空间集约的影响机理对指导集约利用实践以及宏观集约利用政策瞄准和政策矫正都具有特殊意义。综合运用OLS模型、空间面板滞后模型和空间面板自相关模型以GIS和Matlab为技术平台,构建中国县域发展基础数据库 (1992-2010年),定量刻画中国2286个县级单元的空间集约利用度时空变化格局,计量分析社会经济发展、自然环境本底、区位交通地理、宏观战略政策和历史基础5大类变量17项具体因素的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空间面板数据模型的整体显著性和可信度检验略高于一般面板数据OLS模型;在固定相关效应后对各因素的影响机制进行了检验,表明工业化、城镇化、经济发展水平、区位、交通和宏观战略政策等因素对县域国土空间集约利用的影响较为明显。自然环境因素弱于社会经济因素。被忽略的历史因素对县域国土空间集约利用具有极显著的影响。未来县域国土空间集约利用应因势利导,强化有利因素,减小不利因素影响。提高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水平和质量。发挥市场的主导作用,完善土地市场和运行机制。优化国土空间集约利用调控政策和管治手段,制定差别化的空间集约利用政策。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和约束最大限度地提高投入和产出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