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8篇
  免费   79篇
  国内免费   83篇
测绘学   65篇
大气科学   44篇
地球物理   36篇
地质学   196篇
海洋学   203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233篇
自然地理   19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63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79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73篇
  2006年   80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4年   2篇
  194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安阳市位于河南省最北部,是河南省和全国的粮棉大市,素有“豫北粮仓”之称。全市土地总面积7354.11平方公里,总人口536.6万人,耕地总面积612.55亩,人均耕地面积1.14亩。  相似文献   
62.
本文以花鲈(Lateolabrax maculatus)为研究对象,对短期饥饿处理下花鲈的生理、生化指标及摄食调控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进行研究。研究表明,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血清谷丙转氨酶(ALT)、碱性磷酸酶(ALP)、白蛋白(ALB)、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血糖(GLU)浓度整体上呈下降趋势。乳酸脱氢酶(LDH)浓度先降低后升高,在72 h恢复至初始水平。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和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浓度随着饥饿时间的增加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而甲状腺素(T4)浓度变化趋势与其相反,皮质醇(COR)浓度波动幅度较大,但IGF-1、T3,T4和COR在72 h都恢复至初始水平。肝脏的抗氧化酶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活性均先升高后降低。胃基因中瘦蛋白基因(leptin)的相对表达水平呈现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趋势。脑中雷帕霉素靶蛋白基因(mtor)、核糖体蛋白S6激酶1基因(s6k1)和阿片黑素促皮质激素原基因(pomc)的相对表达量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研究结果表明,在短期饥饿处理下的花鲈处于胁迫状态,影响其血清生化指标、肝脏抗氧化能力及脑、胃中摄食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63.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4种赤潮微藻: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赤潮异弯藻(Heterosigma akashi-wo)、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e)和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以及赤潮异弯藻不同组分对海洋桡足类指状许水蚤(Schmackeria inopinus)生殖、生长和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1)4种赤潮微藻能够显著延迟指状许水蚤的抱卵时间并导致抱卵率的降低(P0.05),塔玛亚历山大藻、东海原甲藻和赤潮异弯藻导致指状许水蚤卵囊发育所需时间和抱卵间隔时间的明显延长(P0.05),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2)4种赤潮微藻明显抑制了指状许水蚤的发育过程(P0.05),其中赤潮异弯藻作用最为显著;(3)赤潮异弯藻4种组分:细胞液、细胞破碎液、细胞过滤液和细胞重悬浮液均能够延迟指状许水蚤抱卵时间,降低其抱卵率,同时藻细胞过滤液、藻细胞重悬浮液和藻细胞液显著延长了指状许水蚤卵囊发育时间和抱卵间隔时间(P0.05);4种组分均可对指状许水蚤的发育产生明显影响(P0.05),但只有藻细胞液对其生长影响显著(P0.05)。结果表明,4种赤潮微藻均能对指状许水蚤的生殖、生长和发育过程产生不利影响,进而对其生活史特征和种群数量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64.
海岛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分析与调控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海岛是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处于海陆相互作用的动力敏感地带,敏感性强,稳定性差,在当前人类活动和频繁的自然灾害等各种动力耦舍的作用下,其生态环境的脆弱性表现出复杂性和多样性的特征。对目前我国海岛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其脆弱性包括固有脆弱性和特殊脆弱性,并提出可行的海岛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重建的对策,以实现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5.
1997年8月、1998年2~3月和1998年8月,调查分析了台湾海峡微微型浮游植物的时空分布(平面、垂直、总日和季节)及其调控机制。结果表明,微微型浮游植物丰度的平面分布不均匀,各类群具有不同的密集区,并存在明显的地理差异,垂直分布存在6种模式,以标准单峰和弱单峰为主,分布类型的多样化是由于微微型浮游植物固有的垂直分布模式和研究海域复杂的地形及水动力(如跃层等)条件相互作用的结果,微微型浮游植物的丰度存在明显的随时间变化现象;在季节变化方面,各类群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温度是影响台湾海峡微微型浮游植物平面分布的重要因子,而光辐照度、温盐跃层是影响垂直分布的重要因子,微微型浮游植物不同类群在时空分布上存在“位移”现象,此与不同类群对温度敏感性不同、对光的利用能力不同以及生存空间的互补性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66.
67.
拥有强大的渗透压调节能力对广盐性鱼类的生存至关重要。目前,关于鱼类渗透压调节机制已有不少研究,但均存在较大的局限性。本文从广盐性鱼类渗透压信号转导机制、渗透胁迫的细胞调控机制、渗透调控的内分泌调节机制和无机离子通道和转运蛋白介导的渗透调控等方面对广盐性鱼类的渗透压适应性和生理可塑性机制进行分析,以期从分子、细胞、通路和生理等层次初步探索广盐性鱼类盐度胁迫后的可塑性表型变化和不同盐度条件下的应答机制,为广盐性鱼类的渗透压调节机制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对广盐性鱼类渗透压适应性与生理可塑性机制研究,有助于研究其环境适应机理,促进野生鱼种的人工化养殖以及新品种的育种从而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对促进水产养殖学进步以及养殖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为研究广盐性鱼类的渗透压调节机制开辟新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8.
铜藻(Sargassum horneri)是主要分布于北太平洋西部的暖温带性海藻,是我国海藻场的重要组成物种之一,对于海洋环境、渔业资源具有重要支撑作用。除底栖生活外,铜藻可营漂浮生活。气囊和生殖托是铜藻适应漂浮生活的重要结构,但是二者与漂浮生活相适应的结构特点尚研究有限。本文对漂浮铜藻和底栖铜藻气囊、生殖托的数量以及主要形态学特征进行了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漂浮铜藻气囊体积显著小于底栖铜藻(P0.01),漂浮铜藻生殖托个数远少于底栖铜藻(P0.01),推测铜藻为了适应漂浮生境,其漂浮能力和有性生殖能力已经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69.
索旗  陈光杰  孔令阳  徐会明  李静  张涛  王露  周起  郑昕 《湖泊科学》2022,34(5):1735-1750
从1950s开始,云南地区部分湖泊受到了水文调控(如筑坝)和鱼类引入等流域开发活动的直接影响,湖泊水环境与生态系统结构已出现明显改变.开展浮游动物群落的长期生态响应评价有助于认识气候波动和人为胁迫的影响模式.本文选取云龙天池进行了沉积物记录分析,在重建过去100年环境变化历史的基础上开展了枝角类群落的多指标分析(物种组成、个体大小、生物量等),进一步结合多变量分析识别了枝角类群落构建的关键驱动因子.结果显示,云龙天池在过去100年间经历了明显的水位波动,约1962年以前水位较低,1950s起的水文调控(筑坝)导致湖泊水位波动上升,2006年以来略有下降.枝角类群落随水位波动呈现由底栖种向浮游种占优转变的模式,并在2006年以来底栖种略有增加.总体上,低水位时期底栖枝角类占优,高水位时期浮游枝角类占优.水体营养水平也对枝角类群落产生了较为显著的影响.在沉积物总氮和有机质通量上升时,长额象鼻溞(Bosmina longirostris)相对丰度和枝角类浓度都明显上升.枝角类象鼻溞个体大小表明,1969年鱼类引入后象鼻溞的壳长、壳刺长度、触角长度显著减小,反映了鱼类捕食压力上升的影响.本研究...  相似文献   
70.
本文对 Eofletcheria minima Lin et Chow 分类位置重新修订,把该生物以动物界珊瑚动物门类中转移到植物界红藻门类里,并定名为 pseudoeofletcheria minima(Lin et Chow)Comb.nov.;同时认为生物化石分类的鉴定质量,对古生态的研究程度所做出的质量有重要的影响,同样古生态学的研究亦有助于重新去思索和确定一些生物化石的分类归属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