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42篇
地球物理   8篇
地质学   143篇
海洋学   38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垦西地区稠油分布及成因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52.
地史上由生物死亡后变成的各种有机物质会遭到各种地质作用的改造,尤其是热液活动、岩浆侵入、放射性元素蜕变以及构造变动等地质因素所引起的热能,会使矿床中(主岩中)的有机物出现成熟异常现象。通过对某些层控矿床中有机物质的研究,可以解释成矿物质的来源、沉淀富集机理、含矿热液运移路线和主岩的沉积环境,并且可以指示矿体的大致分布范围,指导找矿勘探。  相似文献   
53.
On the basis of site investigation and sample collection of petroleum contaminants in the soil-water-crop system in the Shenyang-Fushun sewage irrigation area, the physical-chemical-biological compositions of the unsaturated zone is analyzed systematically in this paper. At the same time, the degradation kinetics of residual and aqueous oils is determined through biodegradation tests. The studies show that dominant microorganisms have been formed in the soils after long-term sewage irrigation. The microorganisms mainly include bacteria, and a few of fungus and actinomycetes.After a 110-days‘ biodegradation test, the degradation rate of residual oil is 9.74%--10.63%, while the degradation rate of aqueous oil reaches 62.43 %. This indicates that the degradation rate of low-carbon aqueous oil is higher than that of highcarbon residual oil. In addition, although microbial degradation of petroleum contaminants in soils is suitable to the firstorder kinetics equation, the half-lives of aqueous oil, No. 20 heavy diesel and residual oil in the surface soils (L2-1, S1-1 and X1-1) are 1732 h, 3465 h and 17325 h,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54.
短讯     
《海相油气地质》2003,8(1):F002-F002
  相似文献   
55.
We have investigated the distributions of alkylcarbazoles in a series of crude oils with different biodegradation extents, in combination with biomarker parameters, stable carbon isotopic ratios and viscosities. The analyses showed that slight biodegradation has little effect on alkylcarbazoles. The concentrations of C0-, C1-, and C2-carbazoles seem to display a slight decrease with biodegradation through the moderately biodegraded stage, and an abrupt decrease to the heavily biodegraded stage. The relative concentrations of C0-, C1-, and C2-carbazoles do not show any apparent change in the non-heavily biodegraded stages, but through non-heavily biodegraded to heavily biodegraded stages, the percentages of C0- and C1-carbazoles decrease, and those of C2-carbazoles increase significantly, which may indicate that C2-carbazoles are more resistant to biodegradation than lower homologous species. As to C2-carbazole isomers, the relative concentrations of the pyrrolic N-H-shielded, pyrrolic N−H partially shielded and pyrrolic N-H-exposed isomers do not show any obvious variation in the non-heavily biodegraded oil, but there is an abrupt change through the mid-biodegraded stage to the heavily biodegraded stage. This project was financially supported by the Youth Knowledge-Innovation Foundation of CNPC (No. 00Z1304).  相似文献   
56.
土壤残油生物降解性与微生物活性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李广贺  张旭等 《地球科学》2002,27(2):181-185
利用色谱-质谱联机(GC/MS)、柱层析分析方法、浊度法和微生物脱氢酶法,确定土壤残油污染物的构成、油污土壤优势降解菌、残油降解过程中微生物活性及其动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长期残留在淄河滩土层中的石油 烃类主要由沥表肝质、胶质构成,占总烃类的60%-80%,经过90d生物降解试验,残油降解率仅为20%,污染土层中的主要优势菌为球菌和杆菌,菌群鉴定为黄假单胞菌(Xanthonmonas)、芽孢杆菌(Bacillus )等。据微生物脱氢酶动态变化的初步研究结果,微生物脱氢酶活性变化可作为衡量微生物活性变化的 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57.
土壤石油微生物降解影响因子的正交实验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微生物来降解土壤中的石油类污染物,是当前应用前景最好的土壤石油处理方法。多种因素同时制约着石油类污染物的生物降解。为了定量化各因素对彼此的影响,探求促进正向作用、抑制负向作用的途径,为各因素制定适宜的施用时间顺序以及施用量,以最大限度地加快降解速度,笔者设计了本文中的生物降解实验。结果表明,使用多因素复合处理方法可以在土壤石油处理中收到很好的效果;在实验的不同阶段,各影响因素的重要性及最优水平也会不同程度地变化。  相似文献   
58.
王子健  王毅 《湖泊科学》2002,14(1):72-76
在实验室控制条件的流动体系中,研究了九种典型氯酚类化合物在半渗透膜生物模拟采样器件(SPMD)和金鱼体内的富集动力学过程。基于氯酚污染物在SPMD中的生物浓缩和在鱼体脂肪中生物富集的差别,研究了氯酚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降解性和降解作用的结构/效应关系。结果表明氯酚类污染物在SPMD中的浓缩作用和在鱼体中的富集作用非常相似。氯酚化合物的生物降解性随氯取代基数量增加而降低,并与氯取代基的位置有关。  相似文献   
59.
单体同位素分析在有机污染物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单体同位素分析(Compound-Specific Isotope Analysis, CSIA)是1990年代发展成熟的现代分析方法,日渐应用于环境分析领域,成为当前研究有机污染物最具有应用前景的技术之一.当前CSIA技术在有机污染物研究中的应用主要集中在污染物来源判识、生物转化及降解机理研究等方面,本文主要综述了CSIA在有机污染物生物转化的证明和转化机理研究方面的进展.  相似文献   
60.
海洋溢油的风化过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体中石油的分布与归宿取决于溢油风化.在溢油扩散漂移的同时,发生油类蒸发与溶解过程.石油烃在光能的激发和微量金属离子的催化下会发生氧化反应.石油入海后,在风、浪的作用下很容易发生乳化作用.油膜和分散液滴可附在海洋中悬浮颗粒物上沉淀,溶解的烃类吸附在固体颗粒物上沉淀.石油烃类的生物化学作用为其决定性降解作用.油的风化是许多不同过程的综合过程,它们是同时发生,互相影响的.未来需要在组成、性质和行为相互关系的研究基础上进行.在分子水平上系统研究溢油风化过程对于溢油事故发生后肇事者的确定、危害评价以及生物修复效果评估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