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9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10篇
海洋学   95篇
综合类   16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61.
珊瑚生长率是记录海水表层温度(SST)的一个重要代用指标。本文以南海中北部西沙永兴岛罗马暖期期间发育的3个澄黄滨珊瑚(Porites lutea)为材料,测量它们的骨骼生长率,并利用珊瑚骨骼生长率与SST的关系式定量重建海温年际变化序列。结果显示:3个滨珊瑚(生长于120-59BC、46BC-14AD和30BC-28AD期间)的平均生长率分别为0.88cm/a(变化于0.53~1.24cm/a之间)、0.90cm/a(变化于0.58~1.53cm/a之间)和1.12cm/a(变化于0.71~1.46cm/a之间)。据此重建同时段年平均SST,相应结果分别为26.7℃、26.8℃和27.3℃。2kaBP前后(120-59BC,46BC-28AD)西沙海域平均SST为26.9±0.4℃,低于现代(1981-2010AD)约0.7℃。  相似文献   
62.
【目的】研究异养鞭毛虫(Paraphysomonas sp.)在不同密度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中的生长状况,探讨其对铜绿微囊藻的摄食及抑制作用。【方法】实验共设6个铜绿微囊藻密度,分别是0、250×10~4、500×10~4、750×10~4、1 000×10~4和2 000×10~4cells/mL,研究异养鞭毛虫与微囊藻的种群数量变化。【结果】异养鞭毛虫主要行异养生活。在铜绿微囊藻密度为250×10~4~2 000×10~4 cells/mL时,异养鞭毛虫对铜绿微囊藻的抑制率为98.00%~99.69%。单个鞭毛虫对微囊藻的摄食率为13~49 cells/d。异养鞭毛虫的密度和生长率随铜绿微囊藻密度的升高而增加,在铜绿微囊藻密度为500×10~4~1000×10~4cells/mL时,异养鞭毛虫密度为21×10~4~24×10~4cells/mL、生长率为0.6~0.74 d~(-1)。但是,铜绿微囊藻密度过高也不利于异养鞭毛虫的种群增长,在2 000×10~4 cells/mL密度时,异养鞭毛虫的生长速率显著低于其它密度组。【结论】异养鞭毛虫能有效抑制铜绿微囊藻种群增长,其生长的最适微囊藻密度为500×10~4~1 000×10~4 cells/mL。  相似文献   
63.
为研究温度、盐度对浒苔(Entromorphra prolifera)群体增长和生殖的影响,在实验室内设10个温度梯度、每个温度下又设4个盐度梯度,比较了不同培养条件下藻体的湿重、特定生长率(SGR)。浒苔生长对温度的变化较盐度的变化为敏感。在同一盐度下,浒苔SGR随温度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随着盐度的降低,最适生长温度有升高的趋势。20℃、S为26时浒苔SGR最高,达37.80%。SGR高的实验组最先进入生殖生长期,随之,SGR骤降,藻体形态也发生的变化。通过对这一变化过程的观测研究加深对绿潮暴发及演化过程的理解。  相似文献   
64.
以初始体质量为(2.74±0.17)g 的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为研究对象, 在室内养殖池进行60 d饲喂实验, 研究饲料中添加乳酸菌制剂和乳酸菌代谢产物对刺参肠道菌群、部分免疫指标及生长的影响。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乳酸菌制剂和乳酸菌代谢产物各2 mL/m3(按饲养水体折算), 配制2 种实验饲料。实验结果显示: 与对照组比, 饲料中添加乳酸菌与乳酸菌代谢产物均显著降低了刺参肠道弧菌数及大肠杆菌数(P<0.05); 饲料中添加乳酸菌及其代谢产物能使刺参肠道酸性磷酸酶和碱性磷酸酶活力显著升高, 溶菌酶活性有所提升, 其中乳酸菌制剂实验组与代谢产物实验组免疫酶活力差异不显著;两实验组刺参的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上述结果表明, 乳酸菌制剂与乳酸菌代谢产物对刺参的肠道菌群平衡、免疫力及生长均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且两者之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65.
2010 年4 月采集了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紫菜养殖筏架上的浒苔(Ulva prolifera) 和肠浒苔(Ulva intestinalis) 样品, 对两种浒苔在不同温度和营养盐环境下的生长情况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其不同生长特点及对环境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浒 苔(U. prolifera)在15 益~25 益范围内,在浓度相对较高的营养盐组相对生长率较高。肠浒苔(U. intestinalis)在温度为10 益~ 20 益范围内,在浓度较低的营养盐组相对生长率较高。在两种浒苔相对生长率达到最大的同时,其对于营养盐的消耗量也达 到最大。据此,推测两种浒苔自身的生理生态特征及其对环境变化的响应是影响其生物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6.
稀释法(dilution technique)是研究微型浮游动物摄食和浮游植物生长的常用方法之一,负值浮游植物生长率是稀释实验中常见的现象。分析了造成负值生长率出现的因素,以及这些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并提出了防止不利影响产生的措施。负值生长率的出现不能简单地视为实验失败的标志,培养光照和温度条件、取样误差、无颗粒水污染、营养盐污染和限制等都可能造成负生长率的出现,且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不同。同时,根据实验结果,演示浮游植物光适应、取样误差、无颗粒水污染和加富营养盐对稀释实验的影响。结果显示,光照条件可以改变细胞色素含量,且不同浮游植物类群对光照条件的响应不同,从而导致基于色素分析的稀释实验结果出现误差;取样混合不均,可造成取值偏低,导致浮游植物生长率估值偏低,甚至为负值,但可能不影响对摄食率的估算。另外,实验污染(无颗粒水和加富营养盐污染)往往会抑制浮游植物生长,甚至造成浮游植物死亡。因此,培养条件模拟和人为干扰控制是稀释实验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67.
虽然全球变暖给珊瑚造成巨大的破坏,但一项新研究表明,一些珊瑚其实正得益于这个变暖的世界。在较为寒冷的地区,气候变暖使一种珊瑚长得更快,远远弥补了海水酸化的负面影响。然而,至于这些发现是否适用于其他珊瑚,过度变暖是否会最终导致这些珊瑚死亡,研究人员  相似文献   
68.
近百年来南海北部珊瑚生长率与海面温度变化的关系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从西沙和海南岛南部海区钻取的5个滨珊瑚(Porites)岩芯,研究其逐年生长率变化及与海面温度(SST)关系,得出近百年来研究海区的滨珊瑚生长率平均为11mm/a,变化于7~15mm/a之间,珊瑚生长率与SST呈显著正相关.据1961~1993年的资料统计,各个样品的相关系数在0.77~0.89之间,从而建立了珊瑚生长率温度计.由它后报1993~1961年间该海区的SST,误差为土0.12~±0.17℃.由后报得出近百年来南海北部热带海区的SST上升率为0.20℃/100a,明显高于中国气温的0.09℃/100a,但低于全球温度和西太平洋热带海区SST的上升率.  相似文献   
69.
岩溶石笋的古环境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全球变化研究的热点问题是获得十年到百年甚至年月分辨的气候变化规律。岩溶石笋因期诸多优点,将在古环境研究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当前研究的现状出发,在石笋微层年层对比,微层形成机制,稳定同位素记录,灰度,生长度,微量元素以及紫外激光诱发荧光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这,并结俣自身研究成果,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70.
在温度为 (2 2± 1 )℃ ,盐度为 2 8的条件下 ,用含不同浓度硝酸钠 (75 ,3 75 ,75 0 ,11 2 5 ,1 5 0 0 ,1 875 mg/L)的培养基对青岛海洋大学微藻种质库保存的 2株三角褐指藻(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 MACC/B1 1 8,MACC/B2 2 1 )进行培养。在指数生长期末期进行收获。测定了 2株硅藻的生长及脂肪酸组成。单因子方差分析结果表明 :硝酸钠浓度对 2株三角褐指藻相对生长率和影响差异不显著 ;对脂肪酸组成的影响因种而异 ,2株硅藻的主要脂肪酸为 1 4∶ 0 ,1 6∶ 0 ,1 6∶ 1 n- 7和 2 0∶ 5 n- 3 (EP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