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5篇
  免费   158篇
  国内免费   234篇
测绘学   103篇
大气科学   241篇
地球物理   105篇
地质学   421篇
海洋学   124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71篇
自然地理   106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58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73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75 毫秒
941.
长江口横沙通道近岸冲刷地貌形成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凯  程和琴  郑树伟 《地理学报》2019,74(7):1363-1373
近岸河床的剧烈冲刷是引起岸坡失稳的主要原因之一。通过SeaBat 7125多波束测深系统对长江口近岸冲刷最为剧烈的横沙通道北口冲刷坑地貌进行测量,同时利用双频ADCP采集区域水流数据,结合历史海图资料,研究该冲刷坑演变过程及形成机制。结果表明:冲刷坑呈椭圆形,长约430 m,宽约150 m,最深处距床面约38 m;1984-2017年期间,冲刷坑附近河床经历了冲—淤—冲的演变模式,整体呈冲刷状态,净冲刷量3.45×10 7 m 3,平均冲深4.68 m;2005年后冲刷坑快速发育,且持续向南延伸。这主要是因为长兴北沿圈围工程的建设减小该处弯道曲率半径,导致了侵蚀加剧。其次,青草沙水库的建设使得北港上中段深泓线发生偏移,横沙通道北口水动力增强,这也是快速冲刷的主要原因之一。另外,长江口深水航道工程、横沙东滩围垦、横沙通道两侧圈围工程及港口码头的建设也一定程度加剧了冲刷之势。由此可见,人类涉水工程活动是引起该处大型冲刷坑快速发育的主要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942.
针对多通道调制解调器(Modem)不同接收通道间时延值差异对双向卫星时间频率传递(TWSTFT)结果产生较大影响的问题,该文通过使用卫星模拟转发器的方法,实时测量地面站设备时延。采用多台站间两两双向的方法,归算后验证设备时延对三站闭合差结果的影响。依托国家授时中心的卫星双向比对网,开展了各地面站间基于中星12号卫星的TWSTFT试验。结果表明,通道时延对闭合差结果影响较大,在通道时延扣除前,误差可达数十纳秒;而在扣除后,结果优于0.2ns。这表明:多通道Modem各通道时延值不同引起的误差可有效测量并扣除,从而多台站开展TWSTFT是可行的。这样不仅提高了TWSTFT的执行效率,方便快捷地检验地面站间时间同步的准确度,而且节约了卫星资源的占用率。  相似文献   
943.
分别从温度,压力,电解质以及电解液浓度等方面因素在水电解过程中对电解电压的影响进行分析,并在实际工作加以应用,从而达到降低能耗,节约成本的目的。  相似文献   
944.
雷登林  田程  倪雷 《贵州气象》2007,31(2):35-36
利用小功率计、示波器和雷达多功能综合测试仪等检测或标校仪器检测雷达,分析CINRAD/CD型全相参多普勒天气雷达回波强度出现大幅减弱的原因,并参考日常雷达正常运行时的记录数据,迅速判断出故障源,解决故障。  相似文献   
945.
主要应用数字海洋技术,对曹妃甸港区 25 万吨级矿石码头建成后的东侧老龙沟潮流通道的冲淤变化进行了研究.集曹妃甸地区 1953-2006 年多期海图资料,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 ArcGIS 支持下,对老龙沟潮流通道不同时期 0 m、5 m 和 10 m 等深线进行叠加对比分析;以 DEM 模型为载体,综合 1979-2005 年曹妃甸地区多时相、多分辨率遥感影像与水下地形信息解译的结果,并与 1997 年老龙沟实测断面水深测量数据对比分析,获得老龙沟潮流通道的冲淤演变趋势:近 50 年来老龙沟口门宽度未发生明显变化;深槽位置基本未变,稳定性较好.局部地区有冲淤变化,老龙沟西北侧潮滩有明显的淤进,尾端向西偏移,潮流通道尾端 ( 向陆侧 ) 10 m 等深线有 2 ~ 2.5 m 的浅滩变浅趋势,但基本处于微冲或微淤的动态平衡之中.1953-1986 年以淤积为主,淤积量为 30.2×107 m3,冲刷量为 3.1×107 m3,年均淤积速率为3.7 cm/a.1983-2006 年以冲刷为主,冲刷量为 11.4×107 m3,淤积量为 9.4×107 m3,年均冲刷速率为 0.35 cm/a.该研究结果能为曹妃甸港区规划和唐山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保证,对沿海潮汐通道的保护利用以及港口工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46.
跨渤海海峡运输通道的建设是我国21世纪初规划的一项世界级工程,其建成将为中国,尤其是环渤海区域带来巨大的影响,其中最直接的是对物流系统的影响.文章首先介绍环渤海区域物流系统格局现状和跨海通道的建设情况,通过对比建设前后的区域物流体系改变情况,分析跨渤海海峡通道建成后,环渤海物流系统的发展演变趋势,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最大地发挥跨海通道的积极物流辐射效应.  相似文献   
947.
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建设项目是一项规模浩大、技术复杂和工程艰巨的海洋工程,具有明显的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效应,对环渤海地区海洋功能区划工作和重要海域海洋功能区将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积极的做法是继续通过科学论证和系统研究,预测长时间尺度跨海通道建设及其运营可能带来的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影响,提高海洋功能区划编制的科学性和前瞻性,促进与跨海通道建设相关的海洋开发利用活动的合理布局和环渤海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48.
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的建设可以缓解关内外的运输压力,减轻京津冀区的交通运输压力,促进区域之间生产要素的相互流动;可以促进黄渤海区域城市群的发展,促进哈大交通经济带的发展;对环渤海区域港口和旅游创新等都有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49.
Y、D、L井组是平顶山盐厂仅有的三对水力压裂连通井组,也是平顶山盐厂卤水的主要产供者,Y井组为设计水力压裂连通井组,D、L井组为改造连通井组,由原对流单井改造而成。本文通过三井组连通通道所处层位的判断及其运行特点的解析,对两种连通井组作出比较,并对平顶山盐田采卤方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50.
云南西部陇川县勐约乡研究区小范围内出露地热泉,该区地热成因及地热田范围并不明确,地热成因争议较大.本文以勐约地热田为研究对象,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和区内地热钻井资料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对地热成因分析,在盖层、热源、热储和热通道等要素方面对该区地热条件、地温场特征、地热形成机理进行研究,构建地热地质成因模型.综合分析认为:(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