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3篇
  免费   433篇
  国内免费   589篇
测绘学   20篇
大气科学   1015篇
地球物理   353篇
地质学   182篇
海洋学   199篇
天文学   111篇
综合类   61篇
自然地理   34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52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82篇
  2013年   70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69篇
  2010年   92篇
  2009年   70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61篇
  2006年   59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58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56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50篇
  1996年   61篇
  1995年   55篇
  1994年   66篇
  1993年   64篇
  1992年   55篇
  1991年   55篇
  1990年   44篇
  1989年   33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3篇
  1979年   2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6篇
  1962年   3篇
  1961年   2篇
  1960年   3篇
  1959年   3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991.
夏季长江流域暴雨洪涝灾害的天气气候条件   总被引:36,自引:22,他引:36  
张庆云  陶诗言  张顺利 《大气科学》2003,27(6):1018-1030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探讨夏季中国东部长江流域严重洪涝灾害发生时的天气气候异常特征.分析表明:东亚夏季风环流偏弱是夏季长江流域发生严重暴雨洪涝灾害的气候特征.天气特征是东亚地区东、西、南、北天气尺度系统的最佳配合以及东亚大气环流出现较显著的20~30天的低频振荡.东亚中高纬大气环流出现20~30天的低频振荡,有利于青藏高原上空的低压系统沿着中纬度东传到115~125°E附近,造成长江流域梅雨锋低压扰动加强;东亚低纬大气环流出现20~30天的低频振荡,有利于印度洋、南海和热带西太平洋的水汽输送到长江流域,为长江流域暴雨提供持续充足的水汽来源.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伸出现20~30天的低频振荡,有利于低压系统在长江流域(115~125°E)再生和维持.  相似文献   
992.
均匀围岩介质中点源电流场的巷道影响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巷道底板供电为例,采用三维有限差分数值模拟技术对矿井下有巷道影响的全空间电流场的分布特征进行研究。初步研究了全空间点电源电流场分布的巷道影响规律,对矿井直流电法的基本理论研究和实际井下电法施工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93.
行星际磁场By分量对地球磁层顶场向电流调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三维可压缩MHD数值模拟研究了行星际磁场By分量的变化对磁层顶重联区场向电流大小和分布的影响. 行星际磁场通过模拟区x=-Lx处左边界条件By来影响重联过程,从而改变重联区的场向电流. 研究结果表明边界条件By的突然改变,能使重联区场向电流迅速增加,甚至达到增大一个量级的水平.By本身的存在(即不为零)也会使场向电流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 由于行星际磁场By分量不为零,而形成模拟区磁场By不对称分布,这种不对称分布是场向电流不对称分布产生的主要原因. 这些结果是与Orsted卫星最新观测结果和地 面观测结果相符合的,它表明行星际磁场By分量对地球空间场向电流有较大的调制作用.  相似文献   
994.
用三维可压缩MHD数值模拟研究了在磁场重联过程中电子压力梯度项的效应研究结果发现在较高等离子体β,较小离子惯性尺度条件下,广义欧姆定理中压力梯度项在重联过程的作用不可忽略.在磁重联过程中,压力梯度项虽然没有明显改变磁场拓扑结构和重联速度,但它使电子和离子速度明显增大.由于在离子惯性尺度下,离子和电子运动解耦,电子是电流的主要载流子,所以场向电流也增大,并导致核心磁场明显增大.考虑到场向电流是磁层电离层耦合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电子压力梯度项的引入加强了行星际磁场南向期间磁层电离层的耦合.电子压力梯度项还在重联区激发了波动,该波动可向重联区外传播.  相似文献   
995.
主要讨论了西太平洋暖池热力状况年际变化相联系的10-25天季内振荡的特征。在西太平洋暖池处于“暖”夏季和“冷”夏季两种状态时,10-25天季内振荡呈现出明显差异,在所讨论的亚洲-太平洋大部分区域,“暖”夏季时对流活动的10-25天季内变化和“冷”夏季时对流活动的10-25天季内变化表现出显的反相关关系,表明对流活动的年际变化与季内变化的相互作用。当西太平洋暖池上空对流活动的10-25天季内振荡处于最强和最弱阶段时,低层大气表现为Gill型环流响应,即气旋式(反气旋式)环流出现在最强(最弱)对流活动的西北,这种对流和环流关系在西太平洋暖池出于“暖”夏季和“冷”夏季两种状态时均成立。而当西太平洋暖池上空对流活动的10-25天季内振荡处于除此以外其他阶段时,就看不到Gill型环流响应。  相似文献   
996.
亚澳季风异常与ENSO准四年变化的联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赤道地区纬向风的年际变化特征,以及亚澳季风与ENSO在各个位相的联系。结果表明:赤道纬向风变化与中东太平洋海温变化在准四年周期上是强烈耦合的;在El Eino期间东亚冬季风弱,夏季风强,而南亚夏季风弱,反之,在La Nina期间东亚冬季风强,夏季风弱,而南亚夏季风强;东亚地区的异常北风有利于西太平洋西风异常爆发,使得东太平洋海温升高,但只有随后在中东太平洋出现持续性西风异常,El Nino才能发展,其中来自太平洋中部的异常北风(并不是来自东亚大陆地区)和南太平洋中部的异常南风的辐合对中东太平洋出现持续性西风异常起重要的作用,尤其是澳大利亚东北部的季风异常的影响更为显。  相似文献   
997.
高原热力作用下的非绝热Rossby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含非绝热项的准地转运动方程组出发,分析了青藏高原大尺度热力作用下非绝热Rossby波的一些性质。从理论上证明当背景西风气流为正压时,冬季高原冷却作用有利于Roosby波的经向传播。又由非绝热Rossby波的频率方程说明冬季高原的热力作用是中高纬季节内振荡的重要激发机制。此外,当背景西风气流为斜压时,求解了高原热力作用下非绝热Rossby波的频率,并由频率方程说明冬季高原冷却作用有利于波动向不稳定方向发展,而夏季高原的大尺度热力作用对波动稳定性的影响存在临界值。  相似文献   
998.
从含非绝热项的准地转运动方程组出发,分析了青藏高原大尺度热力作用下非绝热Rossby波的一些性质,从理论上证明当背景西风气流为正压时,冬季高原冷却作用有利于Rossby波的经向传播,夏季高原大尺度热力作用不利于波动的经向传播。非绝热Rossby波的频率方程说明冬季高原的热力作用是中纬季节内振荡的重要激发机制。同时,在背景西风气流为纯斜压条件下,求解了高原热力作用下非绝热Rossby波的频率,并由频率方程说明冬季高原热力作用有利于波动向不稳定方向发展,而夏季高原的大尺度热力作用对波动稳定性的影响存在临界值。  相似文献   
999.
研制了一套局部放电在线检测用电流传感器,对其幅频特性和灵敏度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实际测试结果,运用该传感器对青藏铁路供电变压器中典型局部放电进行了检测,获得了放电的“指纹”特征,这可为大型变压器中不同放电源的识别和绝缘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00.
南印度洋海温偶极子型振荡及其气候影响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印度洋海表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简称SST)的方差分析和相关分析表明南印度洋也存在一个海温偶极子型振荡,并定义了一个南印度洋海表温度异常偶极子指数.夏、秋季(南半球冬、春)的南印度洋偶极子指数与后期热带500hPa和100hPa高度场异常有显著而持续的相关,在冬、春达到最大,并可以持续到次年夏、秋.前期夏、秋季节的南印度洋偶极模对次年我国大陆东部夏季降水异常有显著的影响,对应偶极子正位相,次年夏季印度洋、南海(东亚)夏季风偏弱;副高加强且南撤、西伸,南亚高压偏强且位置偏东,易形成我国长江流域降水偏多,华南降水偏少;负位相年反之.后期冬季西太平洋暖池是联系南印度洋偶极子与次年我国夏季降水异常关系的一条重要途径.南印度洋偶极子表现出了明显的独立于ENSO(El Nio Southern Oscillation,简称ENSO)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