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90篇
  免费   1840篇
  国内免费   2308篇
测绘学   474篇
大气科学   999篇
地球物理   1525篇
地质学   6353篇
海洋学   1253篇
天文学   182篇
综合类   677篇
自然地理   1375篇
  2024年   89篇
  2023年   391篇
  2022年   484篇
  2021年   483篇
  2020年   413篇
  2019年   459篇
  2018年   307篇
  2017年   342篇
  2016年   370篇
  2015年   428篇
  2014年   739篇
  2013年   546篇
  2012年   673篇
  2011年   658篇
  2010年   533篇
  2009年   509篇
  2008年   510篇
  2007年   464篇
  2006年   460篇
  2005年   437篇
  2004年   291篇
  2003年   300篇
  2002年   297篇
  2001年   278篇
  2000年   237篇
  1999年   216篇
  1998年   228篇
  1997年   218篇
  1996年   251篇
  1995年   219篇
  1994年   172篇
  1993年   159篇
  1992年   177篇
  1991年   110篇
  1990年   94篇
  1989年   106篇
  1988年   32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16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13篇
  1979年   12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5篇
  1976年   4篇
  197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蓟县地区长城系常州沟组沉积特征如下:底部河流相砂岩斜层理倾向玫瑰花图指示常州沟早期为近NE古流向,结合常州沟组底部的重矿物分析,反映早期河流相沉积的物源区为沉积区西南部五台古陆和密云—怀柔隆起区;常州沟组碎屑沉积物源主要来自克拉通源区,但再旋回造山隆升蚀源区也提供极少量物源。结合中元古时期区域内张性构造背景下侵入岩体资料证据,燕辽裂陷槽成因属克拉通内部裂解,即属陆内克拉通盆地,而不是裂谷型大陆边缘盆地。但研究区可能处于克拉通与大陆边缘造山带的毗邻地带,因而接受了极少量远距离搬运的再旋回造山隆升蚀源区碎屑。以常州沟组为视角,借助已有成果资料,简要探讨了燕辽裂陷槽演化史,燕辽裂陷槽的演化发展经历了大陆裂谷—坳拉槽阶段,并未过渡到洋盆阶段便克拉通化,是一发育不完全的裂谷。  相似文献   
992.
毛世东 《地质与勘探》2014,50(Z1):1242-1247
四川三江北段地区位于我国十九个重点成矿区带之一的西南三江成矿带中东部,区内多种类型的沉积建造、频繁的火山-岩浆活动以及复杂的地质构造背景,产出了丰富的有色金属、贵金属矿产资源,本次通过DPIS预测,在区内圈定金找矿靶区6处,分别为:甘孜县找矿靶区、卓达找矿靶区、根洛找矿靶区、沙马找矿靶区、拉波找矿靶区、水洛找矿靶区。下步应有针对性的加强对6处金找矿靶区的研究、勘查工作,在区内有发现金及多金属矿床的可能。  相似文献   
993.
黑龙江争光金矿床隐爆角砾岩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荣臻 《地质与勘探》2014,50(5):874-883
黑龙江争光金矿床位于大兴安岭东北缘的多宝山矿集区,矿体主要呈脉状产于燕山期闪长岩体与中奥陶统多宝山组的内外接触带上,受断裂构造控制明显。在野外地质调查过程中,发现了3个隐爆角砾岩体(J-1、J-2、J-3),角砾岩体从中心向外侧有较显著的岩石类型分带,中心为热液隐爆角砾岩,向外角砾增大,逐渐过渡为震碎角砾岩。根据胶结物的不同和穿插关系可将其分为四期,最早期为硅质胶结,中期为绿泥石胶结,其次为矿质胶结,最后为灰黑色安山质胶结,其中第二期和第三期隐爆作用与矿化关系密切。通过对隐爆角砾岩地质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在Ⅱ号矿带绿泥石胶结隐爆角砾岩体深部具有寻找与矿质胶结隐爆角砾岩有关金铜矿化体的潜力,这对争光金矿床深部及外围找矿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94.
从靖边潜台奥陶系马五段主要岩石类型出发,综合分析沉积特征和地球化学特征,认为靖边潜台奥陶系存在三种白云化作用:(1)泥粉晶云岩与硬石膏共生,形成于盐度较高的局限蒸发潮坪,为准同生白云化所形成;(2)粗粉晶云岩分布较局限,夹于与硬石膏共生的泥粉晶云岩层之间,不与硬石膏共生,但低有序度和略富钙的特征表明其为回流渗透白云化成因;(3)岩溶风化壳较发育区的孔洞缝中大量次生方解石的残余组构表明,去白云化之前的白云石以细砂晶为主,多为自形、半自形菱面体,部分具有环带构造和“亮边雾心”,形成温度为52.30℃~78.05℃,碳氧同位素特征与典型的埋藏白云石较接近,说明其为浅-中埋藏环境下形成的白云石。这三种白云化作用中,准同生白云化是最主要最普遍的白云化类型,其次是浅-中埋藏白云石,回流渗透白云化分布较局限。明确马五4亚段的白云化类型,对于重建岩相古地理、研究储层的形成机理、提高勘探的成功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5.
利用高分辨率三维地震资料,对西非尼日利亚海上OML130地区近海底深水沉积进行了研究.剖析了深水水道体系各沉积单元地震反射特征,详细论述了水道与堤岸单元的外形几何特征及内部充填特征,即单一水道在剖面上为V字型,下部地震反射为强反射、低连续,代表相对粗颗粒碎屑沉积,顶部为中强振幅、连续性强、水平层状地震反射特征,反映了水道发育晩期废弃充填的特点,平面形态为高弯度条带状.在分析水道下切侵蚀与充填特征的基础之上,总结了水道体系内水道之间的3种叠置样式,研究表明平面上类似曲流河沉积体系的水道体系内,后期单一水道的发生不一定是在前期水道基础之上直接侧向迁移与顺流演化,而可能是另一个新的沉积过程,因而在不同位置展现不同的水道叠置样式.通过分析水道体系形成演化的主要影响因素,结合研究区浅层与深层资料,提出了被动大陆边缘深水水道体系的沉积模式.研究认为,在陆坡上某一区域,在物源供给及海平面变化,尤其是流域地形(构造或沉积所致)影响下,使得水道体系、朵叶体系既可以同时出现,也可以在顺流方向交替出现.借助近海底的高分辨率三维地震资料对深水沉积进行研究,可以揭示沉积单元特征,从而建立研究区内适性强的沉积演化模式,为深水油气勘探与开发提供更为成功的服务.  相似文献   
996.
柳坪苦橄玄武岩出露在青藏高原东北缘特殊的构造部位,位于青藏、华北和扬子三大构造域的交接转换区域。岩石形成年龄在23~7.1Ma之间,属于新近纪火山岩。岩石SiO2介于41.72%~42.82%之间,Na2OK2O,K2O/Na2O平均0.51,为一套典型的幔源钠质碱性玄武岩类。岩石微量及稀土元素具板内火山岩特征,Th、Rb等元素呈较明显的富集状态,而岩石显著的低K2O特征(0.48%~0.90%)明显不同于青藏高原北缘新生代钾质-超钾质火山岩系列。岩石87Sr/86Sr(0.704158~0.704668)、143Nd/144Nd(0.512831~0.513352)、206Pb/204Pb(18.729871~18.779184)、207Pb/204Pb(15.591395~15.602454)和208Pb/204Pb(39.097372~39.181458)等同位素变化特征具有显著的混源属性,投影点位于EMI、EMII、BSE及PREMA等典型地幔储库的过渡部位,并可能存在HIUM地幔源的部分参与,明显不同于单一地幔源局部熔融形成的玄武岩的同位素组成特征。表明新生代期间青藏东缘西秦岭-松潘地区受青藏、扬子及华北三大构造体系域的控制,西秦岭-松潘构造结处于从下部地幔到上部陆壳物质的总体汇聚拼贴阶段,地幔具有显著的混合特征。柳坪苦橄玄武岩正是在这种特定的构造背景下,由于新生代青藏高原软流圈地幔物质向东的流动,诱发西秦岭-松潘构造结多源混合的地幔橄榄岩局部熔融而形成。  相似文献   
997.
秦岭造山带内的山阳-柞水古生代弧前盆地中出露有池沟、小河口、冷水沟、园子街、下官坊及双元沟等CuMo、CuFe(Au)矿床,与这些矿床具有成因联系的岩体为形成于150~140Ma的高钾钙碱性和钾玄岩系列花岗岩,为华北和扬子大陆碰撞后伸展阶段壳、幔混合岩浆的产物。矿化主要发生在岩体与泥盆、石炭纪地层中碳酸盐岩的接触带附近,主要类型为矽卡岩型,少量为斑岩型,部分矿床具有统一的矽卡岩-斑岩型成矿系统,矿化组合主要为CuMo、CuFe(Au)和Cu矿化。外接触带主要发育有矽卡岩和角岩化蚀变,内接触带主要为岩体内部的硅化、钾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及粘土化,内矽卡岩不发育。矽卡岩矿物主要有石榴石、透辉石、绿帘石、透闪石,阳起石等,其中石榴子石主要为钙铁榴石和钙铝榴石,透辉石是辉石的主体,早期形成的石榴石和透辉石等无水矿物组合常被后期的绿帘石、透闪石和阳起石等含水矿物及石英、方解石等所交代。金属矿物比较简单,最主要的含铜矿物为黄铜矿和斑铜矿,铁矿化主要为磁铁矿和镜铁矿。尽管这些矿床以矽卡岩型矿化为主,但部分矿床中已发现有斑岩型矿化和蚀变特征,这可能暗示了该区可能具有统一的矽卡岩-斑岩型成矿系统,进而表明山阳-柞水矿集区深部具有寻找斑岩型矿床的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998.
宁芜火山岩盆地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盆地内广泛产出玢岩型铁矿床。为探讨宁芜火山岩盆地深部结构,作者完成了三条穿越宁芜火山岩盆地的深反射地震剖面。三条剖面的长度不一,NW01剖面长度42km,NW02长56.3km,NW03长27.1km。三条剖面的排列长度都为720道,采样间隔2ms,记录长度16s。因为本文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宁芜火山岩盆地上地壳的结构特征,因此只用了总记录长度的前4s数据。通过本次研究揭示了宁芜矿集区的上地壳精细结构、岩浆和断裂系统的空间展布形态。不仅验证了以往对盆地的部分认识,而且给出了新的认识。(1)发现了直接控制盆地火山-岩浆活动的南东和北西边界断裂并非人们经常认为的两大基底深断裂:方山-南陵断裂和长江断裂带,而是北西向F1和南东向F2断裂;(2)宁芜火山岩盆地以马鞍山-薛津断裂为界向北北东方向滑脱,造成了盆地南西高北东低的隆凹构造格局;(3)阐明了就位于盆地下方的为火山-岩浆活动提供补给和热源的岩浆房的空间展布特征;(4)清晰地厘定了盆地内的断裂系统,其中最主要的断裂是隐伏于宁芜火山岩盆地深部的控制深部岩浆活动的盆中基底断裂(BCF),控制着深部岩浆岩的空间展布格局并对宁芜火山岩盆地的地层和断裂系统有强烈地改造作用。本文的发现为宁芜火山岩盆地深部结构认识、成矿预测及成矿动力学分析提供了可借鉴的证据。  相似文献   
999.
洞室开挖不可避免地会损伤岩体, 对于规模巨大、布置异常复杂的水电地下厂房围岩尤甚, 合理地确定开控损伤区(EDZ)分布成为地下洞室的信息化设计、施工和安全运营的关键性问题.在引入EDZ概念及强EDZ、弱EDZ和基本未损区分区的基础上, 提出采用声波测试方法来确定强EDZ和弱EDZ的分布.将声波波速-深度曲线划分为Ⅰ型、Ⅱ型和Ⅲ型等3种曲线类型, 根据曲线特征点, 对EDZ进行定性、半定量的初判.根据波速计算得出的损伤因子D, 对强、弱EDZ和基本未损区进行定量的判别.首次提出的基于声波测试法, 定性、半定量和定量相结合的综合研判法具有创新性, 为客观评价地下洞室EDZ提供了科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00.
薛艳  程佳  刘杰  杨文 《地球科学》2014,39(4):481-491
巽他海沟西侧地壳北向运动的差异性是2012年苏门答腊地震发生的动力学成因.库仑应力计算表明,2004年和2005年苏门答腊2次特大逆冲型地震对本次地震具有显著的触发作用.有记录以来至2011年,本次地震的发震断裂带没有发生过7级以上地震,震源区附近存在5级地震空区,2004年大震后该空区被打破.震前6年、4.5年和3个月发生了3组前震活动,其中最显著的是震前3个月发生的7.2级直接前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