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44篇
测绘学   29篇
大气科学   6篇
地球物理   28篇
地质学   27篇
海洋学   66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20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21.
鱼类的生长是影响群体资源量的要素,研究鱼类的生长规律是开展资源评估工作的基础。本研究依据2016年9-10月和2017年8-10月在黄渤海采集的当年生蓝点马鲛(Scomberomorus niphonius)幼鱼,通过耳石微结构分析,确定了蓝点马鲛孵化期,建立了生长模型并估算了生长率。结果显示,幼鱼日龄范围为64~151 d,孵化日期为5月3日至6月15日,高峰期集中在5月20日至6月3日。叉长和体质量的生长符合Logistic生长模型。叉长平均绝对生长率和特定生长率分别为2.45 mm/d和0.85%/d,生长率随着日龄增大而小幅度减小。体质量平均绝对生长率和特定生长率分别为5.33 g/d和2.68%/d,最大绝对生长率和最大特定生长率分别出现在111~120 d和91~100 d。本研究表明,蓝点马鲛幼鱼生长随日龄发生变化,早期生长较以往进一步加快。  相似文献   
122.
于鑫  曹亮  南鸥  赵博  窦硕增 《海洋与湖沼》2013,44(3):768-774
以长江口、胶州湾、渤海湾和辽东湾4个地理群体的凤鲚(Coilia mystus)矢耳石样本为研究对象,采用形状指数和椭圆傅里叶系数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该4个凤鲚群体的矢耳石形态特征及差异性。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大部分形态变量存在显著的群体差异,引入协变量(耳石长)之后除形状因子外这种差异依然显著。基于协方差校正的判别分析只保留了耳石重量及9个傅里叶系数用于群体识别,而非参数检验的判别分析则保留了耳石重量、分形维数、环状度、矩形趋近率、圆度和19个傅里叶系数用于群体识别。相应地,基于非参检验的凤鲚群体的总体识别成功率(68.2%)明显高于协方差校正的判别分析结果(46.2%),表明前者比后者更能提高耳石形态分析的群体识别能力。  相似文献   
123.
以VC.NET和MATLAB为工具,依据概率积分法模型和模矢法,设计了求取地表移动预计参数的程序,经实例验证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124.
构建了多测点激光剥蚀取样(LA)-ICPMS元素分析-剥蚀点显微结构验证的耳石核区元素指纹分析技术,以此进行了五个刀鲚群体(辽东湾、渤海湾、黄河口、胶州湾及长江口群体)识别的实证研究。结果发现,耳石核区Sr:Ca和Ba:Ca比值是有效识别各地理群体的元素指纹,基于二者的各群体判别成功率在46.2%—92.3%之间,总体...  相似文献   
125.
利用2006年7月至2008年10月北部湾商业捕捞底拖网和流刺网渔获物中采集的1 276尾北部湾二长棘犁齿鲷(Evynnis cardinalis)中1 045尾耳石完整样本,对二长棘犁齿鲷矢耳石重量与年龄关系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显示,北部湾二长棘犁齿鲷左右矢耳石间的重量无显著差异,选用左矢耳石为研究对象;用直线、幂函数和多项式等拟合二长棘犁齿鲷各类参数间的关系,样本体长(L)与矢耳石重量(OW)呈幂函数相关:OW=2.000 0×10-6L2.143 0(R2=0.952 9,n=1 045);北部湾二长棘犁齿鲷耳石重量与年龄(T)呈二项式关系:OW=0.002 7T2+0.008 1T+0.023 5(R2=0.992 5,n=1 045),矢耳石重量与年龄呈显著的线性相关性.以此估算年龄,与从矢耳石上直接读取的年龄并无显著差异,并且,通过矢耳石重量估算年龄比体长频率法较为准确.因此,在经过适当校正后,矢耳石重量可以作为二长棘犁齿鲷年龄鉴定的有效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126.
中国海域习见石斑鱼属鱼类矢耳石形态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采自中国海域12种石斑鱼标本为基础,分析了石斑鱼属(Epine phelus)鱼类的矢耳石形态特征,探讨了耳石形态在该属鱼种识别方面的应用.结果显示,12种鱼类矢耳石形态近似,耳石细长,呈三角形或梭形,由听沟开口处形成的前部凹刻"V"形或浅宽,形成显著或不显著的侧叶,12种鱼耳石长宽比1.76~2.41,矩形趋近率0.60~0.72,充实度17.24~36.58.耳石外部轮廓、边缘光滑度、听沟前部形态、凹刻类型等特征同是本属鱼种耳石形态识别的主要依据,基于傅里叶系数的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耳石形态种间分异较显著.结果表明,听沟同是石斑鱼属鱼类耳石形态分类的重要特征之一.根据耳石形态可以实现石斑包属鱼种的初步分类检索,耳石形态在鱼类系统分类上有良好的应用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127.
128.
姜涛  刘洪波  杨健 《海洋科学》2015,39(6):48-53
为了解长江口刀鲚(Coilia nasus)耳石中碳、氧稳定同位素的特征及其可能反映出的生态学意义,作者利用稳定同位素质谱分析技术,首次对长江口刀鲚幼鱼的耳石进行碳、氧稳定同位素的初步研究。结果显示,δ13C和δ18O分别为–12.1±1.8(‰VPDB)和–7.9±1.2(‰VPDB),总体上δ13C波动较大,而δ18O波动较小。基于个体的δ13C和δ18O散点分布可将本研究中的刀鲚归为两个组,可能起源于长江中两个不同孵化场水域的群体,其中δ18O显示出两组刀鲚所经历环境积温上的差异,反映出两者起源水域温度环境的不同;而δ13C的差异说明两组刀鲚在饵料组成上的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129.
通过对北京密云水库的野生鲤鱼的微耳石和星耳石中的蛋白质进行提取,分别得到了3种基质蛋白,根据其在提取过程中溶解性的不同,分为水可溶蛋白(WSP)、酸可溶蛋白(ASP)和酸不可溶蛋白(AIP).通过高效液相色谱、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分析和氨基酸成分分析等方法分别对3种基质蛋白进行了表征,发现微耳石和星耳石中3种基质蛋白特征存在差异,并初步推断蛋白质特征的差别与碳酸钙晶体在微耳石和星耳石中的不同晶型有关.  相似文献   
130.
周成虎  欧阳  杨辽  覃彪 《中国科学D辑》2006,36(Z2):157-163
矢量数据栅格化是地理信息系统中的基础问题,通常的矢栅转换化算法致力于保证矢量多边形在转换后的形状特征,而忽视了多边形面积的损益.提出了一种基于面积补偿优化原则的保积转换算法,根据多边形与其边界格元的空间关系特征,采用邻域补偿的原则确定边界格元属性,并对其进行全局优化平衡.数值实验表明,该算法不仅保证了栅格化后多边形面积变化最小,且对多边形的形状和空间结构具有一定的自适应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