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45篇
测绘学   49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40篇
地质学   77篇
海洋学   44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20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 毫秒
91.
基于“数据密集型范式”的研究思路,设计了两种格网模式道路识别方法。一种是基于统计实验区域的道路相交角的方法,另外一种是基于统计实验区域道路网眼格网单元矩形度的方法。经过实验验证,两种方法效果均较好,且易于运用于工程实践。  相似文献   
92.
有限差分方法因其操作简单、计算消耗低而成为地震勘探领域中最为常用的数值模拟方法之一,然而用离散的显式差分算子数值逼近地震波动方程中的连续导数容易导致数值频散,并且基于正方形网格离散形式的有限差分方法对不同地质模型的适应性较低.针对一阶变密度声波方程的数值模拟,本文发展了一种适用于矩形网格离散形式的时间高阶空间隐式有限差分格式,可以有效压制时间和空间频散,同时灵活的网格剖分增强了其应用的广泛性.基于本文矩形交错网格时间高阶空间隐式有限差分格式的时空域频散关系和变量替换的思想,首先采用泰勒级数展开方法求解不同方向的非轴上时间差分系数及轴上空间差分系数,使本文差分格式可以获得任意偶数阶时间和空间精度.为了进一步提高本文差分格式在更大波数区域的空间模拟精度,我们采用线性优化方法来求取新的轴上空间差分系数用于一阶变密度声波方程的波场迭代求解中.频散、稳定性分析及数值模拟算例表明:相比于传统十字形空间域隐式有限差分格式,本文矩形交错网格时间高阶空间隐式有限差分格式在精度、稳定性和效率方面均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93.
太湖不同湖区底泥悬浮沉降规律研究及内源释放量估算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胡开明  王水  逄勇 《湖泊科学》2014,26(2):191-199
太湖是一个大型浅水湖泊,湖湾、沿岸及湖心等区域受地形影响,湖流结构及水土界面水力要素均有显著差异.针对目前对不同湖区底泥再悬浮规律差异性研究的缺失,本研究选取了3个具有代表性的点采集太湖底泥,采用矩形水槽开展底泥再悬浮模拟实验,并结合太湖二维水量水质模型及太湖全年实测数据,建立了不同湖区底泥再悬浮通量与风速之间的定量关系;通过室内静沉降实验,得到了静沉降通量与风速的相关关系;最后将底泥再悬浮实验结果参数化应用于太湖二维水量水质模型中,并对底泥悬浮沉降过程进行分解和概化,估算太湖全年内源释放量.结果表明:太湖每日的内源释放量受风速影响显著,和风速变化趋势较为接近,太湖全年进入水体的净底泥量有47.81×104t,夏季最大,冬季次之;就营养物质释放量而言,COD约为2.06×104t、总氮约为1149.05 t、总磷约为564.35 t,其中秋季营养物质释放量最小,夏季最大.  相似文献   
94.
从格网模式道路网的基本形态特征出发,研究了基于网眼矩形特性的道路格网模式识别方法。首先从样本道路网中任意选取部分典型的格网模式的道路网,统计该区域所有道路网眼单元的矩形度,求得样本区域道路网眼矩形度的平均值和标准差范围。再另外选取其他样本区域作为检验数据,分别用K均值聚类和系统聚类的方法进行识别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识别正确率,为格网模式道路网识别和综合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5.
深度学习提取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中的建筑物信息容易受到物体周围的阴影、植被等噪声干扰而使结果存在边界锯齿化、建筑物整体不规整等问题.本文提出了利用符合建筑物边界轮廓的最小外接矩形最大限度地拟合建筑物轮廓的思路.首先利用深度学习和建筑物验证处理得到的建筑物信息,对建筑物边界利用垂距法进行多边形的拟合;然后对多边形的最小外接矩...  相似文献   
96.
为解决现有煤矿电法探测技术存在的电测深、电剖面、电透视需分多次施工且采集数据量少等方面的不足, 借鉴并行电法数据采集思路, 应用“矩形波型”电极布置方式结合“多装置数据提取”技术, 设计一种电法集成勘探系统。实验结果表明:应用该系统可一次布线、一轮供电完成电测深、电剖面、电透视等多种电法施工方式的原始数据采集工作, 提取出多种电法工作方法和装置类型的测量数据, 综合处理得到多种地电场的三维勘探结果, 同时相同施工条件下多种成果相互对比, 提高物探成果解析的精细度和可靠性。研究成果对现有的传统直流电法、高密度电法、并行电法、电透视法等电法技术取长补短、融合创新、集成应用, 实现工作面煤岩层富水性的高效、精细、立体探测。   相似文献   
97.
彩色像素地图的矩形分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建栲  安敏 《测绘通报》1998,(9):20-20,35
为使彩色像素地图的拼接更为方便、灵活、本文提出了对彩色像素地图进行了矩形分割的思想,并提供了实施矩形分割的具体思路和方法 。  相似文献   
98.
利用Voronoi图形式化描述和判断GIS中的方向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方向关系在 GIS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由于它的模糊性和依赖空间实体形状的特殊性 ,使得它的形式化描述和判断比较困难。文中在 CDR方法的基础上 ,利用 MBR四边的 Voronoi多边形及其边界 ,形式化描述了方向关系 ,进而将方向关系分为主方向关系和次方向关系 ,并分别给出了两者利用 MBR四边 Voronoi多边形及其边界判断的算法。  相似文献   
99.
In this paper a series of numerical simulations are performed to investigate the vortex shedding mechanism for a solitary wave propagating over a submerged breakwater by use of Reynolds averaged Navier-Stokes (RANS) model combined with a k-ε model. Flows of different Reynolds numbers up to Re=1.4×105 corresponding to varying incident wave heights are considered in which the characteristic fluid velocity is represented by the maximum horizontal velocity above the submerged breakwater. For the verification of...  相似文献   
100.
This paper presents two kinematic failure mechanisms of threc-dimensional rectangular footing resting on homogeneous undrained clay foundation under uniaxial vertical loading and uniaxial moment loading. The failure mechanism under vertical loading comprises a plane strain Prandti-type mechanism over the central part of the longer side, and the size of the mechanism gradually reduces at the ends of the longer side and over the shorter side as the corner of rectangular footing is being approached where the direction of soil motion remains normal to each corresponding side respectively. The failure mechanism under moment loading comprises a plane strain scoop sliding mechanism over the central part of the longer side, and the radius of scoop sliding mechanism increases linearly at the ends of the longer side. On the basis of the kinematic failure mechanisms mentioned above, the vertical ultimate bearing capacity and the ultimate bearing capacity against moment or moment ultimate bearing capacity are obtained by use of upper bound limit analysis theory. At the same time, numerical analysis results, Skempton' s results and Salgado et al. 's results are compared with this upper bound solution. It shows that the presented failure mechanisms and plastic limit analysis predictions are validated.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behaviors of undrained clay foundation beneath the rectangular footing subjected to the combined loadings, numerical analysis is adopted by virtue of the general-purpose FEM software ABAQUS, where the clay is assumed to obey the Mohr-Coulomb yielding criterion. The failure envelope and the ultimate bearing capacity are achieved by the numerical analysis results with the varying aspect ratios from length L to breadth B of the rectangular footing. The failure mechanisms of rectangular footing which are subjected to the combined vertical loading V and horizontal loading H (Vertical loading V and moment loading M, and horizontal loading H and moment loading M respectively are observed in the finite 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