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70篇
测绘学   18篇
大气科学   83篇
地球物理   23篇
地质学   53篇
海洋学   22篇
天文学   35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1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4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81.
UTC闰秒通知     
2008年12月末,协调世界时(UTC)系统将引入1正跳秒。届时,我国综合原子时系统的协调世界时UTC(JATC)、国家授时中心的协调世界时UTC(NTSC)及其所控制的实时时间UTC(NTSC MC),以及BPL、BPM、BPC长短波授时信号和低频时码信号中的UTC时号都将  相似文献   
82.
转换波静校正一直是困扰转换波成像的瓶颈.本文在重点分析了转换波静校正难点的基础上,选取一块复杂断陷地区的3D3C资料为实例,对前人方法做出一些有效的改进,提出一套适合于复杂断陷地区的转换波组合静校正方法,基本思路是:层间结构模型法与折射层析法相结合求取炮点静校正量;等效模型法求取检波点长波长量;纵波构造约束相关法求取检波点中长波长量;综合全局寻优法求取检波点短波长量.同时,对一块高密度3D3C资料进行静校正处理,得出一套适合于大数据量构造简单地区的转换波组合静校正方法.实际地震资料处理效果表明,这两套方法能较好地解决转换波静校正问题,具有实际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3.
IAP AGCM中短波辐射方案的改进研究Ⅱ.短波辐射方案的改进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Version 2的基础上,对短波辐射方案进行进一步的改进:引入了新增非灰体气体吸收效应、冰晶粒子形状效应和尺度效应以及云的不均匀性效应(称为Version 3).数值模拟试验结果表明:Version 3能更好地模拟出全球冬、夏季的降水场、海平面气压场及地表气温场的主要分布特征,并且能相当准确地反映出这几个场的季节性变化特征.Version 3对这3个场的模拟能力明显优于原版本(Version 1).此外,它对东亚地区的季风降雨具有很好的模拟能力,能较好地反映东亚区域降水的季节性变化.可见,Version 3为进一步研究云-辐射相互作用提供了很好的模式基础.本工作还清楚地表明,模式的进一步发展必须进行对相关物理过程中各个因子的更精确刻画,只有这样,模式才能得到更好的模拟能力.  相似文献   
84.
胡丽琴  刘长盛 《大气科学》2004,28(1):91-100
实际云层在水平与垂直方向都是不均匀的,但为了便于计算,绝大多数关于云辐射的理论模式,都采用平面平行模式.到目前为止,解决三维空间辐射传输问题的方法仍然不多.一般采用统计方法和二流近似法,但这两种方法分别在计算机时和计算精度上受到限制.作者在三维多模传输理论与辐射传输计算程序软件包--DISORT的基础上,发展出计算三维孤立云块多次散射过程的一套程序(MM-DISORT),并由此初步探讨了云块的三维立体结构对云的短波吸收的影响.  相似文献   
85.
斯弄多银铅锌矿床是冈底斯成矿带发现的首个低硫化浅成低温热液矿床。本文采用短波红外技术对矿区进行了精细蚀变矿物分带划分,并结合岩石地球化学测量对不同蚀变带元素的迁移机制进行了系统分析,构建了斯弄多矿区的短波红外勘查模型。研究发现:(1) Al-OH波长值的无序排列变化说明斯弄多矿床中存在不同岩浆热液流体的混合作用;(2)不同矿物组合形成了明显的蚀变分带,垂向上(由内向外)形成了绢云母化带→绢云母-钠云母-蒙脱石带→绢云母-伊利石-蒙脱石带→绢云母-伊利石带;(3)隐爆角砾岩型矿体中成矿元素Ag-Pb-Zn具有明显的分带性,其中,Ag主要赋存在绢云母-伊利石带,Pb-Zn则主要赋存在绢云母-伊利石-蒙脱石带;(4)热液脉型Ag-Pb-Zn矿体品位与伊利石结晶度指数IC关系密切,矿体主要赋存于0. 6≤IC≤1. 2的范畴;(5)以钻孔BZK0301(3号勘探线)为界,斯弄多矿床成矿性优劣存在一条明显界线,NE向由于不同流体的混合作用成矿性较好,SW向因为流体较为单一成矿性差。  相似文献   
86.
为进一步探明岗讲斑岩铜-钼矿床蚀变和矿化结构,有效指导下一步勘查工作,利用短波红外光谱技术对矿床内典型剖面上的4个钻孔进行了系统的测试分析.共检测到绢云母类、高岭石类、绿泥石类、硫酸盐类和碳酸盐类等蚀变矿物,其中尤以绢云母类矿物最为发育.对绢云母进行短波红外光谱测试分析显示:在靠近矿体的位置,有较大的伊利石结晶度(≥1.5)和较小的绢云母Al-OH吸收位置(≤2 205 nm);而在远离矿体的位置伊利石结晶度和绢云母Al-OH吸收位置分别为0.8~1.2和2 207~2 209 nm.同时,铁氧化物强度值与氧化矿体的出现具有同步性.表明短波红外光谱的这些特征参数有助于进一步理解岗讲斑岩铜-钼矿床蚀变和矿化结构,有效识别成矿流体性质,有潜力成为该矿区及其他类似矿区有效的找矿指标.  相似文献   
87.
为了研究过极区的短波长电路的衰落特性,在南极长城站收测莫斯科、依尔库茨克的短波授时台信号,并给出各频率对应的衰落深度、衰落率、衰落平均持续时间等参数的统计特征和衰落幅度分布曲线。结果表明:(1)在莫斯科、依尔库茨克-南极长城站两条电路上,其电离层短波信道是快衰落信道,信号幅度衰落绝大部分服从瑞利分布,分布特性与频率、时间、距离、位置关系不大;(2)莫斯科-南极长城站电路的衰落深度与频率、时间有关,频率低,其衰落深度大。但依尔库茨克-南极长城站电路的衰落深度与频率、时间无关,说明衰落深度与频率、时间的关系还要受距离、位置等因素的影响。(3)频率越高,衰落率也越高,04:00~09:00时段内衰落率高于其他时段。  相似文献   
88.
利用红外高光谱探测仪(Infrared Atmospheric Sounding Interferometer,IASI)在二氧化碳吸收带的长短波红外通道对云反应程度的不同来探测云。依据不同通道的权重函数峰值高度和云不敏感层高度将IASI长短波红外通道进行配对,成功配对的长短波红外通道晴空亮温之间建立线性回归模型,即通过长波红外通道亮温可以线性回归得到配对的短波通道亮温,将短波通道的晴空回归亮温和观测亮温之差定义为云指数。权重函数峰值高度位于383 hPa的云指数空间分布和云成分为冰的空间分布较为一致,尤其在赤道和低纬度地区。权重函数峰值高度位于790 hPa的云指数空间分布和低云云顶气压也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89.
由于大气短波红外辐射传输散射的复杂性,目前二氧化碳物理反演算法通常假定为晴空平面平行大气.然而通常的云检测算法难以识别视场内亚像元低层水云存在的场景,直接影响了二氧化碳遥感产品的精度.本文基于三维矢量辐射传输计算方法模拟了三维亚像元水云在短波红外1.6μm波段的散射效应,并估算了忽略此散射效应可能引入的二氧化碳反演偏差.结果表明:1.6μm波段云区表现为强反射特征,阴影区表现为减弱特性.忽略三维云散射后,云区视场辐射模拟结果偏低,且相对偏差量随地表反射率的减小、太阳天顶角的升高和云层光学厚度的增大而增大;而阴影区辐射模拟结果将偏高,相对偏差量随太阳天顶角升高、云层光学厚度的增大而增大;在云区和阴影区吸收通道都表现了相对更大的偏差.估算结果显示在低反射率、高太阳天顶角和高云层光学厚度场景中,晴空平面平行假设可能引入高达10~15 ppmv反演误差,远高于观测需求.如何剔除三维云散射影响的观测,或者在反演算法中修正三维云散射效应对于提高二氧化碳反演精度将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90.
以云和地球辐射能量系统(CERES)数据集为准,量化了中国地球系统模式对地表入射短波辐射和大气逆辐射时空变化的模拟性能,明确了多模式间模拟结果存在不确定性的区域。结果表明:中国模式均能模拟出北半球地表入射短波辐射和大气逆辐射“夏高冬低”的季节变化特征。陆地上,中国模式对两个辐射分量月均值的模拟结果与CERES相当,在海洋上低于CERES结果。中国模式能模拟出地表入射短波辐射下降、大气逆辐射上升的年际变化趋势。对于2001—2014年均值,中国模式模拟的地表入射短波辐射在海洋和陆地上较CERES分别偏低3.3和3.0 W·m-2,模拟的大气逆辐射在海洋上与CERES结果相当,在陆地上较CERES低1.3 W·m-2。除南北纬30°附近之外,中国模式在其他纬度均低估地表入射短波辐射,以热带和北极最为明显。模式对大气逆辐射的模拟偏差呈纬向波动特征,模拟误差大值出现在高大山脉处。中国模式模拟地表入射短波辐射不确定性极大的区域分布在热带雨林和南极洲沿海,模拟大气逆辐射不确定性极大的区域分布在格林兰岛、青藏高原、安第斯山脉和南极洲沿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