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14篇
  免费   1748篇
  国内免费   1865篇
测绘学   921篇
大气科学   1868篇
地球物理   1782篇
地质学   4650篇
海洋学   1755篇
天文学   219篇
综合类   818篇
自然地理   2114篇
  2024年   47篇
  2023年   195篇
  2022年   247篇
  2021年   281篇
  2020年   269篇
  2019年   332篇
  2018年   216篇
  2017年   188篇
  2016年   199篇
  2015年   317篇
  2014年   826篇
  2013年   598篇
  2012年   992篇
  2011年   979篇
  2010年   611篇
  2009年   737篇
  2008年   1089篇
  2007年   677篇
  2006年   524篇
  2005年   699篇
  2004年   515篇
  2003年   353篇
  2002年   259篇
  2001年   251篇
  2000年   309篇
  1999年   323篇
  1998年   303篇
  1997年   274篇
  1996年   292篇
  1995年   165篇
  1994年   181篇
  1993年   103篇
  1992年   180篇
  1991年   172篇
  1990年   144篇
  1989年   58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20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13篇
  1980年   12篇
  1979年   10篇
  1954年   7篇
  1950年   6篇
  1948年   6篇
  1942年   5篇
  192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江苏岸外辐射沙脊群东沙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陈君  王义刚  张忍顺  林祥 《海洋工程》2007,25(1):105-113
东沙是江苏岸外辐射沙脊群中的第二大沙洲,具有独特的地形地貌和水动力条件,对它进行稳定性研究为揭示整个辐射沙洲及其邻近岸滩的动态演变都非常有益。通过利用多年遥感卫片资料、1998年取得的现场水文泥沙观测资料和东沙滩面表层沉积物资料等,对东沙的地形地貌特征、沉积特征和东沙两侧潮汐通道的水流泥沙特征等进行了详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东沙的沙脊偏于西侧,西侧滩面较窄、高程较高且岸线较为顺直,东侧滩面较宽、高程较低且岸线较为破碎;西洋和陈家坞槽均处于冲刷状态,净输沙的主要方向为输向槽外或输向条子泥;东沙近三十年来面积有所缩小且有外围向中央收缩的趋势,尤其以向东、向南方向的迁移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12.
重矿物组合、含量变化和特征矿物的分布及变化规律是沿海泥沙来源和运移趋势判断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对廉州湾南部海域海底表层沉积物的重矿物分析 ,发现该区重矿物分布以北海地角为界 ,其百分含量和特征矿物南北有别 ,可能分别代表不同的物质来源区。其中廉州湾北部南流江流域来沙是该区主要物源 ,运移趋势为自 NE向 SW;地角西南岸段、岭南侧海岸侵蚀及银滩来沙也为该区提供了部分物源 ,运移趋势为绕过冠头岭沿海岸向 N方向运移。由于缺乏北海陆域陆相地层重矿物含量等相关资料 ,暂未做物质来源区的具体判断  相似文献   
113.
藻类功能食品的物质基础与研究开发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藻类功能食品的研究和开发现状作综述报道。涉及的主要内容有:作为功能食品物质基础的食物纤维、PUFA、维生素、矿物质和微量元素、氨基酸以及其它有生理活性的物质。  相似文献   
114.
人工诱导胡子鲶多倍体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冷休克地诱导产生了胡子鲶三倍体,四倍体和二倍体-四倍体镶嵌体。卵子受精后3min和开始第一次有丝分裂前施以约4℃冷水处理约30min,前者可产生100%三倍体,后者可产生约33%四倍体,约22%镶嵌体,以及其余为二倍体。  相似文献   
115.
海洋木栖真菌抗菌活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福建厦门海沧、集美及漳州浮宫等地采集到的红树林等海洋潮间带的各种腐木样品中分离得到176株海洋木栖真菌,对其进行抗菌活性检测.其结果表明共有96株海洋木栖真菌对大肠杆菌、枯草杆菌及白色假丝酵母中的一种或多种拮抗指示菌具有抑制作用,占供测菌株总数的54.5%.在这些活性菌株中,红树源菌株拮抗比例为30.2%,非红树源菌株拮抗比例为69.8%.具有抗菌活性的菌株主要分布于15个属中,包括木霉Trichoderma、青霉Penicillium、拟青霉Paecilomyces和一些不产孢的分类群.某些稀有真菌如盘多毛孢Pestalotia、茎点霉Phoma也具有一定的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116.
筏式笼贝,参混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17.
118.
119.
1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