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1篇
  免费   125篇
  国内免费   244篇
测绘学   62篇
大气科学   19篇
地球物理   42篇
地质学   666篇
海洋学   194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65篇
自然地理   9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41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铁在海洋初级生产过程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渤海海洋》1997,15(3):51-56
  相似文献   
12.
营养盐限制的唯一性因子探究   总被引:38,自引:3,他引:38  
1营养盐限制因子的热点海洋中的几种元素 ,最引人关注的营养盐N ,P ,Si和Fe对浮游植物生长是非常重要的 ,就象陆地上给植物施肥一样 ,营养盐限制浮游植物光合作用 ,在一些海域加了N ,P ,Si,Fe,浮游植物生长就会旺盛、迅速。因此 ,这些营养盐对海域中浮游植物的生长起着重要的限制作用。营养盐N ,P ,Si,Fe从海上的大气层、海底的上升流以及从陆地的河流中提供 ,从而决定了在海洋表面新的有机物质生产的速率 [8]。这样 ,希望减少大气的CO 2,促进浮游植物的生长。增加限制营养盐的更大有用性是提高了海洋表面的初级生…  相似文献   
13.
废黄河三角洲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洪全 《海洋科学》2006,30(2):47-52
废黄河三角洲位于江苏沿海北部,是由历史上黄河夺淮形成的。目前,废黄河三角洲经济发展水平在我国沿海四大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现代黄河三角洲、废黄河三角洲)中处于下游。在分析了废黄河三角洲资源优势与限制因素以后,提出了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加强生态修复,提高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加大港口开发力度,合理利用岸线资源;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发展生态经济;打破行政界限,构建废黄河三角洲经济区。  相似文献   
14.
辽东湾北部海域营养状况与趋势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 1999-2006 年 6-8 月的调查数据,分析辽东湾北部海域的营养水平及变化趋势,以了解辽东湾北部海域营养水平的分布特点及污染状况.由 E 值和 CN/CP 值的总体评价结果来看,辽河口、双台子河口和大凌河口海域的富营养化程度较高,属于磷中等限制潜在性富营养区,而锦州湾海域污染相对较轻,属于中度营养区;在时空分布上,辽东湾北部海域 1999 年与 2006 年污染较为严重,中间年份污染相对较轻.针对辽东湾的具体环境用 CN/CP 值的评价模式更能揭示出营养盐限制对富营养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南沙群岛海域沉积物间隙水营养盐(氮、磷、硅)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通过1997年11月和1999年7月2个航次对南沙群岛海域的现场调查,实测了南沙群岛深海盆沉积物的孔隙度?间隙水的营养盐含量,估算了沉积物海水界面营养盐的扩散通量?2个航次的沉积物间隙水的NO2-N,NO3-N ,NH4-N,PO4-P ,SiO3-Si含量,1997年冬季航次平均为4.68,43.84,115.68 ,6.85,425.71μmol·L-1,1999年夏季航次(H4SiO4除外)平均为2.72,36.86,31.40,10.10μmol·L-1;平均扩散通量,1997年冬季航次为0.03,-14.07,121.70,0.25,72.54μmol·m-2·d -1,1999年夏季航次(H4SiO4除外)为0.10,-11.74,40.47,-0.56μmol·m-2·d -1?NH 4和H4SiO4 是扩散量最大的2种组分,而HPO2-4 和NO-2的扩散量极小?  相似文献   
16.
中印度洋海盆生物硅质沉积区的锰结核有三种主要核心类型:(1)蚀变火山灰层碎块;(2)长英质浮石;(3)固结的残余沉积物(红粘土类型).结核中的形态变化是由于核心的形成、堆积过程(成岩或水成成园堆积)和结壳厚度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17.
A series of element concentrations sampled from four drill cores with a length about 1000 m into different skarn-type deposits were selected from the Shizishan orefield, central Tongling, southeastern part of Anhui Province. Using the multifractal method, the distribution and migr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ajor and trace elements are analyzed. The multifractal spectrum of the major elements is left-skewed, whereas the spectrum of the trace elements is right-skewed, which shows that in the process of skarn formation, the trace elements were enriched only locally, and major elements transported within a much larger range.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of the multifractal parameters Aa (width of the multifractal spectrum) of the four drill cores are relatively low, but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of the multifractal parameters R (spectrum symmetry parameter) and Af are relatively higher, indicating that although the non-homogeneous intensity of the distribution of elements is inconsistent, their spatial accumulation patterns are almost the same during the ore-forming process. The statistics of the mnltifractal parameters of various elements in the different locations show that the ore-forming processes and element migration pattern in the Shizishan orefield are consistent, and that the migrations of trace elements and major elements exhibit some differences.  相似文献   
18.
金矿脉受推覆构造带控制,矿质来自辽河群含金层位,属硅钾蚀变沉积变质改造型金矿。  相似文献   
19.
郑世帅  徐夕生 《岩石学报》2021,37(12):3712-3734
破火山内出露的火山岩与浅成侵入岩为硅质岩浆演化研究提供了一个重要窗口,从而备受关注。小雄破火山内的火山-侵入杂岩是中国东南沿海晚白垩世岩浆活动的典型代表,包括小雄组火山岩(K2x)与两类侵入岩(花岗斑岩、正长斑岩)。本文以小雄火山-侵入杂岩为研究对象,开展了系统的锆石U-Pb年代学、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旨在深入探讨破火山内火山岩与侵入岩之间的成因联系和岩浆演化过程。系统的LA-ICP-MS 锆石U-Pb年代学研究表明,小雄组火山岩形成于98~88Ma,并具有多期次喷发的特点,可分为下段、中段和上段,年龄分别为98~96Ma(K2x1)、95~92Ma(K2x2)、~ 88Ma(K2x3)。小雄花岗斑岩形成年龄为90Ma;正长斑岩形成稍晚,约88Ma。与下段流纹质玻屑凝灰岩的Nd-Hf同位素组成[εNdt)=-8.3~-7.2, εHft)=-11.8~-7.2]相比,中段流纹岩要更为亏损[εNdt)=-5.84~-5.32, εHft)=-10.1~-0.5]。研究表明,小雄组流纹质火山岩的母岩浆可能起源于发生在深部岩浆房中渐进的壳幔相互作用,中段流纹岩的源区混入了更多的亏损幔源组分。中段流纹岩与花岗斑岩具有相似的Nd-Hf同位素组成,以及 "互补"的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由发生在浅部岩浆房的分离结晶作用和堆晶作用所制约。值得注意的是,正长斑岩与花岗斑岩并不存在直接的成因演化关系,两者应是不同的起源。不同的正长斑岩岩株具有高度一致的结晶年龄、微量元素特征以及Nd-Hf同位素组成,以上特征均表明小雄破火山内的正长斑岩具有相同的起源。正长斑岩母岩浆起源于富集岩石圈地幔的部分熔融,岩浆源区混入了来自亏损的软流圈地幔组分,其地球化学成分变化主要受"普通辉石+磷灰石+钛铁矿"的分离结晶所控制。  相似文献   
20.
多硅白云母b0值对澜沧群中压和高压变质的反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多硅白云母b0值作为相对地质压力计的理论和方法,已受到各国地质学家的普遍重视。本文以澜沧群多硅白云母作为研究对象,提出运用多硅白云母b0值区分不同压力变质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澜沧群经历了中压和高压变质作用,两期变质的多硅白云母b0值分别为9.027Å和9.047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