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1篇
  免费   81篇
  国内免费   170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17篇
地质学   476篇
海洋学   76篇
综合类   22篇
自然地理   3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43年   2篇
  1934年   2篇
  193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81.
INTRODUCTION In the winter of 1932 and the spring of 1933, the Nanling Mountain ranges covering the borders of Hunan, Kwangtung, Kwangsi and Kueichou were studied by the members of the National Research Institute of Geology,  相似文献   
82.
近年来由于各种因素的干扰,盘锦红海滩的翅蓬出现了严重的退化现象。为分析翅蓬的空间分布特征及消长规律,利用2013—2016年高分1号卫星影像提取了盘锦湿地翅蓬空间分布特征信息,结合景观指数定量分析翅蓬的动态变化过程,同时结合近10年的气象资料以及人类活动状况综合分析翅蓬退化消失的原因。结果表明:(1)利用GF-1号卫星遥感影像对盘锦湿地进行动态监测,可以清楚地表达地物目标的纹理特征及细节变化信息,快速实现大面积湿地的遥感信息提取;(2)4年间盘锦湿地的翅蓬群落面积明显减少,2016年总面积已不足9 km2,景观破碎程度随时间的变化在不断增大,呈现严重的破碎化和退化萎缩趋势;(3)近10年的气象数据总体呈气温升高、降雨量减少的态势,改变了翅蓬的生存环境,频繁的人为活动使翅蓬的生长环境进一步遭到破坏。  相似文献   
83.
骨架矿物—粘土矿物碱耗协同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忠  高晓勇 《矿物岩石》1999,19(3):61-64
选择了克拉玛依油田二中区T2k1砂砾岩储层中的六种储层矿物,石英,正长石,微斜长石,Ca-蒙脱石,高岭石,伊利石。在不同的条件下研究了这六种矿物的耗量,还研究骨架矿物与粘土矿物按照一定的质量配比而成的复配矿物的耗量,探讨了矿物耗的协同效应,结果表明单矿物的耗序列为,蒙脱石(S)〉高岭石(K)〉伊利石(I)〉微斜长石(M)〉石英(Q)〉正长石(J),复配物的耗总体上受粘土矿物控制,尤其是蒙  相似文献   
84.
初议中亚成矿域   总被引:89,自引:0,他引:8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涂光炽 《地质科学》1999,34(4):397-404
给出了中亚成矿域的地质含义与地理范围。此巨型成矿域以发育中、晚元古代及晚古生代成矿作用为其特点。以超大型矿床为重点,并主要围绕金、铜讨论了中亚成矿域6种类型矿床的时空展布。近年取得的进展说明,中亚成矿域在矿产资源优势与潜力方面并不亚于环太平洋成矿域及特提斯成矿域。  相似文献   
85.
云南六合深源包体与富碱斑岩成岩成矿的关系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在云南省鹤庆县六合乡富斑岩体中的深源岩石包体中首次发现富Na微晶玻璃体 .研究表明 ,超镁铁质包体为原始地幔部分熔融的结晶产物 ,微晶玻璃来自包体成岩后地幔去气产生的交代流体 ,是深部地幔交代作用的直接表现 .通过地幔交代作用 ,不仅导致质和大离子不相容元素以及成矿元素和挥发份的聚集 ,而且孕育了性岩浆 .因此 ,富斑岩中的幔源包体及其地幔流体交代作用特征为研究和揭示滇西地区新生代富斑岩成岩成矿的地球动力学机制提供了重要示踪物 .  相似文献   
86.
内蒙古巴音戈壁盆地哈日凹陷下白垩统巴音戈壁组沉积时期为典型的碳酸盐型湖,盆地咸化过程中发育大量的Na-碳酸盐类矿物.通过对巴音戈壁组矿层中似层状、斑点状和脉状Na-碳酸盐矿物开展了电子探针、X衍射、碳氧同位素和激光拉曼光谱等分析,结果表明矿层中Na-碳酸盐矿物主要为天然、苏打石、碳钠钙石、碳钠镁石和磷碳镁钠石.除Na-碳酸盐外,岩石中含少量黄铁矿、钠型菱沸石、硅硼钠石和钠长石等热液矿物.碳、氧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巴音戈壁盆地下白垩统矿层形成于封闭的湖环境,碳酸盐矿物形成温度为34~80℃(平均值57℃),受热水喷流沉积作用和蒸发作用双重控制,矿层中硅酸盐矿物首先形成,然后形成白云石和方解石,在Ca2+、Mg2+消耗殆尽后,天然和苏打石发生沉淀,由于热水带来充足的Na+,前期形成白云石和方解石发生交代作用形成碳钠钙石和碳钠镁石.在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综合分析基础上,建立了热水喷流和蒸发沉积双重控制下的湖Na-碳酸盐岩沉积模式,以期为矿勘查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7.
豫西卢氏五里川地区新发现的柳树湾铀矿交代成矿作用明显,对于豫西成矿带新一轮找矿战略行动具有直接指示意义.通过岩石学、岩石化学和同位素定年等研究,认为早古生代中期,深源岩浆上侵、熔融、交代中元古代秦岭微陆块,形成富含铀的灰池子岩体(429.4±5.3 Ma)和花岗伟晶岩(417.4±2.3 Ma);早古生代晚期,混有幔源成分的含U、Na、Zr、Hf流体和含U、K、Nb、Ta流体富流体交代花岗伟晶岩,塑造了柳树湾花岗伟晶岩铀矿床;富流体在改变了岩体及伟晶岩的质(K+Na)、硅质(SiO2)、REE和Zr、Hf、Ti等元素分布环境的过程中,导致锆石U-Pb、白云母Ar-Ar和辉钼矿Re-Os同位素封闭体系受损.交代作用是岩体、花岗伟晶岩成岩以及柳树湾铀成矿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88.
介绍了一种制备海洋浮游生物PCR模板DNA的方法——煮法。取少量海水样品(40μL).直接经0.25mol/L艺机NaOH和99℃温育处理裂解细胞,从而得到环境样品总DNA。实验证明,该方法制备的模板DNA可用于细菌核糖体RNA、浮游植物叶绿体rbcL和浮游动物线粒体COI等基因的PCR扩增。但是,在使用通用引物扩增细菌基因时,假阳性很难避免。该法制备的模板DNA适用于扩增非细菌基因或者特异引物界定的细菌基因。该方法较传统制备方法快速、简便,样品需要量减少,适用于浮游生物分子遗传多样性研究。  相似文献   
89.
采用正交实验设计,研究了卡拉胶改性操作中浓度、改性时间和温度的优化,确定了适合工业生产的最佳工艺参数:浓度6%,温度67℃,时间4h。  相似文献   
90.
榍石作为副矿物在哀牢山-红河剪切带新生代富侵入岩中广泛存在。原位获取榍石矿物内部微量元素、U-Pb年龄和Sm-Nd同位素的空间变化对获取矿物和岩石的成因演化信息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使用四级杆/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Quadrupole/Multi-Collector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Q/MC-ICP-MS)与激光剥蚀系统(Laser Ablation,LA)联用,对哀牢山-红河剪切带5个富侵入岩体(桃花岩体、宁蒗-永胜岩体、哈播岩体、铜厂岩体和十里村岩体)中榍石开展了微区原位微量元素、U-Pb年代学和Sm-Nd同位素研究。微量元素分析结果表明,三江富侵入岩中榍石为岩浆成因,亏损Rb、Ba、Pb、Sr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富集Th、U、Nb、Ta、Zr、Hf等高场强元素。榍石的稀土配分图均表现为明显右倾,不具有或具有弱的Eu负异常。与云南北衙、马厂箐矽卡岩矿床中的热液榍石相比,本文榍石在稀土元素组成上,具有较高的稀土元素总量、较高的Th/U、LREE/HREE和Ce/Ce*比值,具有较低的Eu/Eu*、Nb/Ta、Zr/Hf比值。微区原位LA-Q-ICP-MS U-Pb定年结果表明,研究区富岩体中榍石结晶年龄在32.5~37.9Ma之间,代表了岩体形成时代,与三江地区哀牢山-红河剪切带及其附近新生代富岩浆活动高峰期(~35Ma)一致,属于青藏高原晚碰撞期岩浆作用的产物。榍石微区原位LA-MCICP-MS Sm-Nd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榍石颗粒的Nd同位素组成均一,表明榍石结晶过程中寄主岩浆的Nd同位素组成没有发生明显变化。各个富岩体之间的榍石Nd同位素组成变化范围在-6.8~-2.1之间,与全岩的同位素特征一致,表明榍石的原位微区Sm-Nd同位素可以作为富侵入岩研究中有效的示踪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