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99篇
  免费   1940篇
  国内免费   5059篇
测绘学   87篇
大气科学   241篇
地球物理   825篇
地质学   11695篇
海洋学   1461篇
天文学   34篇
综合类   409篇
自然地理   1046篇
  2024年   162篇
  2023年   477篇
  2022年   543篇
  2021年   550篇
  2020年   459篇
  2019年   532篇
  2018年   393篇
  2017年   401篇
  2016年   449篇
  2015年   493篇
  2014年   723篇
  2013年   524篇
  2012年   646篇
  2011年   656篇
  2010年   541篇
  2009年   527篇
  2008年   535篇
  2007年   526篇
  2006年   553篇
  2005年   477篇
  2004年   488篇
  2003年   449篇
  2002年   464篇
  2001年   519篇
  2000年   371篇
  1999年   316篇
  1998年   335篇
  1997年   406篇
  1996年   357篇
  1995年   326篇
  1994年   304篇
  1993年   266篇
  1992年   280篇
  1991年   216篇
  1990年   205篇
  1989年   141篇
  1988年   48篇
  1987年   34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5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7篇
  1975年   4篇
  1973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991.
层序地层学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层序地层学是建立在地震地层学,测井地质学、过程沉积学、古生物学、同位素地质学等多个学科基础上的研究等时年代地层格架中具有成因联系的,旋回岩性序列间相互关系的综合学科。它提供了一种沉积岩在三维空间的划分与对比分析的新方法,而不同于岩石地层对比原则,客观地恢复了沉积岩垂向叠置顺序和横向相关关系。本文分析了层序地层学的基本原理、控制因素等方面的最新认识,总结了层序地层学4大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92.
郯庐断裂带中南段新生代玄武岩源区地幔特征及其演化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郯庐断裂带中南段新生代玄武岩随时代逐渐变新 ,碱性逐渐增强 ,轻、重稀土元素分离程度及不相容元素的富集程度也逐渐增强 ,Sr、Nd同位素组成越来越亏损。古地温线特征表明 ,断裂带之下的上地幔具有高的大地热流值。老第三纪拉斑玄武岩地幔源区主要以轻微富集的EMⅠ组分为主 ,新第三纪以来的碱性玄武岩来源于亏损地幔。研究区地幔源区随时间的演化受老第三纪软流圈上涌的影响 ,大量的深源流体对上部岩石圈地幔进行广泛的交代 ,从而使郯庐断裂带下面的岩石圈地幔出现不相容元素和LREE富集 ,且由轻微富集地幔转变为亏损地幔。  相似文献   
993.
大别山超高压变质岩及各种片麻岩的U-Pb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出露于大别山南部的超高压变质岩具有较低的Pb含量(多数<4μg/g)和较高的 U/Pb比(多数>0.1),以及较大的Pb同位素变化范围和较高的放射成因Pb(206Pb/204Pb=16.535~20.405).它们表现出在俯冲过程中经历了脱水、析出流体和Pb丢失过程及地幔Pb与上地壳岩石Pb混合的Pb同位素特征.然而出露于大别山北部的片麻岩具有较高的Pb含量(多数>4μg/g)和较低的U/Pb(<0.07)以及较低的Pb同位素比值(206Pb/204Pb=15.781~16.647),并与侵入南、北大别山的中生代花岗岩的Pb同位素特征相同.它们表现出在俯冲过程中仅有少量流体析出和Pb丢失以及地幔Pb与下地壳Pb混合的同位素特征.这些样品在230Ma前的初始Pb同位素组成还表明南大别带超高压岩石的U/Pb比在大陆俯冲前很长一段时期内比北大别带片麻岩高。这些观测表明南大别带出露的超高压岩石主要是深俯冲的上地壳岩石,而北大别带具有中、下地壳的性质.据此,本文提出了在大陆深俯冲过程中,俯冲陆壳拆离成若干岩片,深俯冲的超高压上地壳岩片有可能沿断层逆冲到较浅部位的超高压岩石折返机制模型.  相似文献   
994.
中国西北C-3植物的碳同位素组成与年降雨量关系初烫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对不同年降雨量环境下生长的藜、独行菜、魁蓟和平车前这4种常见C-3植物的δ13C进行了分析,发现这4种C-3植物的δ13C组成都表现出随年降雨量减少而变重的趋势,其中藜和独行菜的碳同位素组成对降水变化的响应相对要较其它2种植物强烈得多.藜、独行菜和魁蓟的δ13C组成与年降雨量有显著的线性关系,平车前碳同位素组成与年降雨量没有显著的相关性,表明藜、独行菜和魁蓟的δ13C组成可作为年降雨量的替代性指标,平车前的δ13C组成不能作为年降水的替代性指标.  相似文献   
995.
甘肃南金山金矿床的~(40)Ar-~(39)Ar同位素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金山金矿是我国西北地区最重要的金矿床之一 ,矿床产于下石炭统白山组浅变质海相火山碎屑岩中。本文通过对金矿床中的蚀变绢云母进行了40 Ar 3 9Ar同位素年龄测定 ,获得了两组数据 ,分别为 2 5 0 .6±2 .8Ma和 2 32 .7± 4.1Ma ,说明南金山金矿的形成经历了两期成矿作用。  相似文献   
996.
我室采用MIR 10型CO2 激光器 ,在一种富BrF5的氛围中使激光对硅酸盐和氧化物矿物样品加热形成O2 ,经多次纯化后用 5 的分子筛吸收 ,再直接送至气体质谱仪进行氧同位素比值测定。这个实验流程与传统方法相比的改进不仅在使用激光加热技术及样品的放置上 ,而且在直接采用O2 而不是CO2 进行质谱测定。采用O2 进行直接分析的优点不仅避免了向CO2 转化过程中的潜在同位素分馏 ,而且能够得到样品的δ1 7O值 ,因此为宇宙样品分析提供了可能。CO2 激光氟化技术的优点是所需样品量小 (可低达 1~ 2mg) ,因此能够分析微小岩石区域或单矿物晶体内的氧同位素分布。同时 ,激光可以达到非常高的温度 (>40 0 0K) ,因此能够对某些难熔矿物 (如锆石、蓝晶石、橄榄石等 )进行氧同位素分析。  相似文献   
997.
塔里木南缘铁克里克构造带介于塔里木板块与西昆仑造山带之间 ,广泛出露前寒武纪变质火山岩系 ,前人将其厘定为早元古代卡拉喀什群[1] 。研究表明 ,这些变质火山岩由两部分组成 ,下部是以变酸性火山岩 (主要为变流纹岩及变晶屑凝灰岩 )为主的构造岩片 ,夹有少量的变质基性火山岩及大理岩。岩石主要由石英 (30 %~ 4 0 %)、长石 (40 %~ 5 0 %)、黑云母 (2 %~ 5 %)、石榴子石 (2 %~ 15 %)组成 ,副矿物有榍石、磁铁矿、磷灰石、锆石 (微量 )等。几乎均为变质重结晶矿物。上部以玄武岩为主 ,已变质为斜长角闪岩或斜长角闪片岩 ,夹少量条带状…  相似文献   
998.
报导了大别山超高压变质岩带不同岩岩类型及六安-蔡河地学剖面中氦同位素和某些微量元素的分配分布特征,并讨论了它们的影响因素及其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999.
西藏羊八井热田地热流体成因及演化的惰性气体制约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赵平  Mack  KENNEDY 《岩石学报》2001,17(3):497-503
地热流体中惰性气体的相对丰度和同位素组成,不仅可以揭露热田的热源性质,而且还能够揭示深,浅层地热流体的内在联系和演化过程等。在西藏羊八井热田的地热气体中,已检测出大量的^4He组分,3He/^4He值是大气的0.087-0.259倍,表明深部地壳物质的局部熔融为热田提供能量,浅层地热流体的3He/4He 值自西北向东南呈降低趋势,与热储温度的变化相一致,反映出侧向运移时补充了更多的壳源氦,热田北区深层地热流体具有稍高的3He/4He值,是浅层地热流体的母源,气体中氪和氙的相对丰度具有大气降水成因的特征,结合现有的实际资料,建立了热田地热流体的概念模型。  相似文献   
1000.
本文对中国东南沿海不含幔源包体的中生代玄武岩和含幔源包体的新生代玄武岩进行了微量元素和Nd-Sr-Pb同位素对比研究。中生代玄武岩呈Ta、Nb和Hf负异常,低Ce/Pb、Nb/U比值和高La/Nb比值,与岛弧火山岩和陆壳岩石的微量元素特征相类似,说明在岩浆生成和上升过程中,幔源组分受到了陆壳组分的混染。新生代玄武岩呈Ta、Nb正异常和Pb负异常,高Ce/Pb、Nb/U比值和低La/Nb比值,与海岛玄武岩(OIB)相类似,Nd-Sr同位素成分与夏威夷玄武岩类似,因而它们未受明显的陆壳混染。143Nd/144Nd与206Pb/204Pb之间的负相关关系和87Sr/86Sr与206Pb/204Pb之间的正相关关系说明本区新生代玄武岩起源于中等亏损程度的软流圈地幔,并与EMII富集地幔组分发生了混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