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7篇
  免费   105篇
  国内免费   235篇
测绘学   59篇
大气科学   22篇
地球物理   225篇
地质学   486篇
海洋学   401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81篇
自然地理   140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64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64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82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75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64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2年   1篇
  1952年   1篇
  1946年   1篇
  1941年   2篇
  193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近年来三亚湾海洋生态与生物资源研究动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要介绍了中国科学院海南热带海洋生物实验站近年来对三亚湾开展热带海域生态环境与资源调查研究的情况,特别是该站于1999年被确定为国家重点试验站以后,对三亚湾海域营养盐结构、生物固氮作用和沉积物-海水界面间磷形态分布的调查结果。  相似文献   
12.
海洋浮游植物铁限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曹勇  李道季  张经 《海洋通报》2002,21(6):83-90
介绍了海洋铁限制的研究进展和它对全球气候的影响,铁对海洋浮游植物的生长有着重要的作用,在高营养盐低叶绿素(HNLC)区域,铁是藻类生长的限制因子,海洋施铁对降低温室效应有着很好的前景,铁也是近岸赤潮发生的激发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13.
李洪兴 《海洋科学》1991,15(3):72-73
海水中磷的测定经历了从“磷钼黄法”到“磷钼兰法”的过程。磷钼黄法由于灵敏度太低已被淘汰。1961年国家科委海洋组编印了《海洋调查暂行规范》,制定了以SnCl_2为还原剂的磷钼兰目视比色法测定海水中的磷。由于该法有显著的盐效应,这对海水分析来  相似文献   
14.
大鹿岛海域富营养化程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杨新梅  李家 《海洋通报》1996,15(5):38-45
根据1990年夏季大鹿岛海域无机氮,无机磷,化学耗氧量及溶解氧调查资料,计算该海域富营养化及有机污染指数,揭示出大多数站位水质已呈富营养化状态,有机污染严重,模糊聚类分析将该海域水质划分出4种类型,分别是贫营养型,开始富营养化型,高COD富营养化型及高氮,磷富营养化型。  相似文献   
15.
厦门西港水体中的各形态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87年12月-1988年12月调查了厦门西港水体中TP、DP、PP、IP、OP、DIP、DOP、PIP和POP的含量分布及周年变化.结果表明,水体中TP的含量范围为0.22-2.21μmol/dm3.水体中的磷主要以溶解态的形式存在,其中DIP是该区水体磷的主要存在形式,分别占IP的73%和DP的79%.磷的其他形态含量均较小,但PP的周年含量相当恒定.认为PIP和POP是厦门西港水体中磷循环的关键.DIP和DP可作为西港赤潮的预报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6.
海洋碳循环是全球变化研究中的重要领域,它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全球气温乃至全球气候的变化趋势,而且还是海洋生态系持续发展的基础,它决定着了海洋生态环境变化的走向。众所周知,碳(C)在海洋中以无机态和有机态的形式存在,在海气系统中,大于98%的C以溶解无机碳(DIC)形式存在于水体中(Zeebe et al,2001)其对海洋碳循环的影响至关重要。 氮(N)和磷(P)等营养盐对维持海洋生态系的正常运转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近年来人类生产、生活污水的排放以及滩涂和沿岸水域养殖区的长期施肥,它们也作为近岸海区的主要污染物而导致近海海洋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影响并改变了一些海域的生态结构。如在胶州湾,由于营养盐浓度及结构发生了变化导致该湾地区浮游植物数量和优势种组成的变化(沈志良,2002)近年来,在海洋沿岸带的河口、海湾等水体较浅的透光层内,以孔石莼等绿藻为主要代表的大型海藻开始泛滥,形成大型海藻的水华。海洋生态环境的改变,必然将导致海洋碳循环的变化,从长时间尺度来看也会影响到全球的气候和气温变化。目前,对营养盐与水生藻类之间的响应关系研究已有大量的报道(王勇等,2002;刘媛等,2004;张文俊等,2004)但对于营养盐与海水无机碳体系之间的耦合作用报道甚少。在海洋环境中、C N P作为主要的生源要素,其变化相互影响,并与海水中所存有的海洋生物密切相关。探讨海水中C-N-P的相互耦合关系对于研究海洋生态环境演变过程及效应,阐明海洋碳循环过程的深层次机理,揭示在过量N P作用富营养化条件下,C的迁移转化行为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际价值。本文作者初步研究了模拟条件下C-N-P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7.
由于人类生活生产活动的范围日益扩大 ,大量高含氮、磷的生活废水和工业污水排入江河、湖泊及海域中 ,引起水体富营养化 ,从而导致赤潮等灾害频繁发生。因此分析富营养化机理 ,探索污水的处理方法 ,减少水体的富营养化已成为迫切的问题。1富营养化危害与藻类形成1.1富营养化危害水体富营养化作用 (eutrophication)是指含大量氮、磷(含N>0.2~0.3mg/L,含P>0.01~0.02mg/L)的工业污水或生活废水排入江河、湖泊或海域中时 ,水体出现的富营养状态。当富营养水体有适当的生物、水文、气象条件时 ,水…  相似文献   
18.
化学生态调控对鳌山湾氮磷营养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鳌山湾,是一个营养类型特殊的海湾,湾中基本无径流输入,呈“C”字形,封闭性较强,水较浅,湾内主要有筏式扇贝养殖和底播贝类养殖,沿岸有滩涂池塘养殖.根据1996年11月至1998年5月的调查结果得知,鳌山湾海域为贫营养海域[1,2].为探讨贫营养海域进行化学生态调控的可能性,利用鳌山湾的封闭性,根据其水交换规律[3],于1999年6月首次对鳌山湾进行了全湾规模较大的化学生态调控试验,旨在有效提高鳌山湾的营养水平,为今后在贫营养海域合理发展海水养殖业提供科学依据,获得了十分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风力对内陆浅水水域磷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平度市大泽山水库(面积约0.5平方公里,平均水深约1.5米)的实地观测,研究了风力对内陆浅水水域磷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程度取决于风速、风力作用时间、水深以及风力作用前磷水平的高低等因素。就大泽山水库而言,风速大于2.5米/秒的风力可引起各种形态磷的明显增加。不过对磷酸盐磷来说,如果浓度本来就较高,风力作用下当有大量沉积物颗粒泛起时,会对PO_4~≡产生吸附,因而可能导致水中游离磷酸盐磷含量下降。鉴于此,作者建议对内陆浅水水域进行磷水平调查时应考虑风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根据1997年10月-1998年7月的调查资料,分析了南流江下游磷的时空变化及输运规律。结果表明:该流域磷具有丰水期含量较高、平水期次之、枯水期较低的分布特征:磷的含量分布主要受沿岸支流含磷化合物输入的影响。但水体中的化学和生物过程亦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