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9篇
  免费   102篇
  国内免费   160篇
测绘学   6篇
大气科学   71篇
地球物理   63篇
地质学   232篇
海洋学   232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7篇
自然地理   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61.
俄罗斯科考船“尼古拉.斯特拉霍夫院士”号和“依奥非院士”号在若干航次中,于大西洋中脊裂谷马尔科夫海盆西坡和东坡(5°30.6′—5°32.4′N,塞拉里昂海台)上,采集到海洋岩石圈具有完整剖面特征的岩石:地幔厚地超基性岩、各种辉长岩类、粗玄岩、斜长花岗岩(更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玄武岩和热液蚀变岩石。这里还在裂谷东翼底部蚀变辉长岩类中见到硫化物矿化———细脉浸染和微密块状含铜黄铁矿型矿石。采用放射性同位素铀—铅法研究了这个地区的闪石化Fe—Ti辉长岩,其结果是结晶年龄为(9740±15)万a。多年来在大西洋岩石的研究中,除了8…  相似文献   
562.
本文报道了1985年8月~1986年7月长江口脊尾白虾体长分布和生殖习性,并应用ELEFANⅠ和ELEFANⅡ技术分析了每月的体长组成资料,分别估算了雌、雄虾和混合标本的生长参数、自然死亡系数、总死亡系数、利用率及补充类型等渔业资源特征。提出了长江D脊尾白虾的繁殖时间和所对应的体长范围及温、盐度条件。讨论了各渔业资源参数的适用性及补充类型与繁殖习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563.
发脊螺科(Trichotropidae)属中腹足目(Mesogastropoda),帆螺总科(Calyptacea)。此科动物种类不多,但分布甚广,从潮间带低潮线附近至水深千余米的海底都有发现。但在我国过去研究不多。 我们整理了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历年来在中国近海采到的标本,经鉴定共计4种,隶属3属、2亚属、其中两种为我国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564.
西太平洋中大多数已知的高温热液喷发都出现在洋内弧后环境中,如劳海盆、北斐济海盆和马里亚纳海沟.在弧前的海底火山上已经发现了热液喷发和相应的矿床,其中许多火山还在排气,并有释放到海底的岩浆挥发物的证据,但是只在水深超过1 km的最深的塌陷火山口发现了黑烟喷口、典型深洋中脊和弧后扩张中心.本文描述了汤加岛弧浅海底火山上首次发现的高温热液喷发和大面积的硫化物-硫酸盐烟道.  相似文献   
565.
本文基于多站海流周日连续观测资料,分析了辽东浅滩海域流场状况,尤其是潮流运动的特征。并初步探讨了潮流运动与辽东浅滩潮流脊发育的关系。结果表明,该区潮流运动的下列特征,对于潮流脊的形成和发育起着最重要的作用。<1>辽东浅滩海域以潮流为主的流场,基本呈北—南向的往复运动。(2)潮流流速一般为0.5~1m/s,且分布不均匀。有从南向北递减之趋势。但在沙脊北部,流速有所增加。(3)该区潮流为非正规半日潮流。涨、落潮明显不对称。涨潮流的流速和历时皆大于落潮流。数值试验表明,在海底地形和潮流的关系中,潮流仍起着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566.
洋陆转换过程中俯冲-碰撞(增生)-后碰撞各阶段具有不同岩浆作用,其中板片俯冲和岩石圈拆沉-减薄机制尤其受到关注。东昆仑造山带位于青藏高原北部,是秦祁昆中央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早古生代经历了原特提斯洋陆转化过程。笔者通过对东昆仑东段都兰地区古生代花岗岩进行年代学、全岩地球化学和Sr-Nd-Hf同位素研究,认为浪木日中志留世(429±4 Ma)花岗岩形成于洋壳俯冲阶段,具有埃达克质岛弧岩浆属性,与热俯冲机制下的洋壳部分熔融有关;希望沟与哈日扎早泥盆世(416~403 Ma)花岗岩形成于后碰撞阶段,分别显示I型和A型花岗岩特征,与新生下地壳的部分熔融和岩石圈减薄作用有关。综合区域古生代花岗岩地球化学资料表明,东昆仑东西段岩浆岩差异可能是洋脊俯冲所致。  相似文献   
567.
综述了20多年来洋中脊新生玄武岩中铀系不平衡研究成果,分析了铀系不平衡的形成机制和主要影响因素,并探讨了铀系不平衡研究中的一些问题。结果表明:(1)玄武质岩浆中230Th/238U不平衡可能产生于石榴子石稳定的深部源区,也可能来自230Th的"内部增长"(in-growth),过剩230Th更可能形成于含铝单斜辉石;(2)226Ra/230Th不平衡可能来自岩浆的形成过程,也可能来自岩浆迁移过程;(3)铀系不平衡与岩浆滞留时间和上升速率紧密相关,226Ra的大量过剩显示,这个不平衡事件形成于8ka以内,如果不考虑玄武质岩浆迁移过程的事件,则意味着岩浆迁移时间不超过8ka。提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①准确模拟地幔部分熔融条件并测定铀系子体在熔体/地幔残留相间的分配系数;②提出更合理的结晶分异模型;③探索流体对226Ra/230Th不平衡的影响。  相似文献   
568.
在理论和实验的基础上 ,对近截止脊波导微波谐振腔进行了分析和设计 ,通过合理选择脊波导的截面尺寸和腔端结构 ,可以实现场的单模传输和场沿纵向的均匀分布 ,并在不同的工作气体气压下 ,给出了放电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569.
570.
亚洲中高纬环流春夏季节转换是亚洲大陆上发生的不同区域春夏季节转换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为江淮流域梅雨形势的建立提供必要的中高纬环流条件.但是关于其独特性和关键特征,迄今为止尚没有系统性的总结.本文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Ⅰ的逐日数据,分析和总结了这一春夏季节转换过程的关键特征.亚洲中高纬环流春夏季节转换以5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