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8篇
  免费   95篇
  国内免费   147篇
测绘学   15篇
大气科学   43篇
地球物理   62篇
地质学   384篇
海洋学   62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36篇
自然地理   1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5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板内造陆变形以平行不整合为标志,它是一个容易失稳的界面,后期构造变动中常常转化成拆离面。中浅构造层次形成脆性拆离断层(拆离带);中深构造层次则形成韧性剪切断层(韧性剪切带)。板内造陆变形及其后期演化改善了储集岩性能,影响了油气运移和聚集。后期转化还可以使油气重新运移,也可形成新的油气圈闭,同时深刻影响油气演化,有利于再次生油气。  相似文献   
22.
拆离构造理论与找矿实践(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童航寿 《铀矿地质》1996,12(3):160-164
拆离构造理论与找矿实践(二)童航寿(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100029)4拆离构造形成的动力学讨论4.1拆离构造形成的动力学假说大陆深部具有非常复杂的多层次、多尺度的拆离滑脱构造已愈来愈多的被众多地学工作者所认识,对拆离构造动力学的研究正在逐步向纵深发...  相似文献   
23.
大同—怀安麻粒岩地体的伸展抬升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张家声 《地质论评》1997,43(5):503-514,T002
大同-怀安地区TTG片麻岩和孔兹岩系早期具有互不相同的,但双彼此相关的构造和演压历史。它们之间的低角度高应变带以正韧性剪切和非共轴变形为特征,体出了构造接触的性质。构造和岩石学数据表明,该地体至少在2.5Ga和1.8Ga前后分别受到两个麻粒岩相变质事件的影响,其主要的构造是在M1事件中形成的。  相似文献   
24.
利用断裂活动过程中留下的各种地质标记研究断裂发育史是比较困难的 ,已有的研究方法主要可归纳出七种 ,都存在局限性。岩层离距图法是以地震剖面为基础 ,将穿过断裂的各剖面上的标志层投影到沿断裂走向的铅垂面上 ,得到多组标志层的垂向断距数据 ,然后用下部各标志层的断距减去最上部标志层的断距 ,并作多轮次计算 ,直到最后的断距差近似为零或仅剩一个非零标志层。每一轮次计算代表一个活动期次 ,如果出现负值 ,则表示有构造反转。对松辽盆地敖古拉断裂作了实例计算 ,结果为该断裂发育经历了三个正断活动期和一个逆断活动期 ,与盆地区域性活动有些差别。岩层离距图法比起其他已有方法 ,可靠程度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25.
在江西赣州西北部蛤湖地区发现1条韧性拆离断层,宽1~3km,倾向南东。该断层以震旦系砂页岩的构造片岩化和中酸性火山岩的糜棱岩化为特征。其上盘由5~6条铲式正断层组成,正断层的倾向与拆离断层一致,其中最上部的1条正断层控制了箕状断陷盆地的形成和分布;下盘为笔架山穹隆状复式花岗岩杂岩体及其外接触带的震旦系浅变质地层。这些构造构成了一个在成因上与拆离断层形成有关的伸展构造体系。该体系的形成与区域北东向地垒式隆起局部地段的强烈隆升有关,发生于侏罗纪至晚白垩世,其活动对内生成矿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26.
布朗模型在北京西北地区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我国的北京西北地区 ,存在着一些离逝时间远大于复发间隔的活动断裂 (段 ) .布朗过程时间模型 (Brownianpassage timemodel)是基于弹性回跳理论发展起来的一种随机点过程模型 ,可用于估计活动断裂 (段 )未来某一时段的地震危险 .本文简要介绍了布朗过程时间模型的数学模型理论 ,以及该模型与其它强震复发模型的差异 .最后 ,应用该模型及对数正态模型 ,对北京西北地区离逝时间远大于复发间隔的主要活动断裂未来 1 0 0年的地震危险 ,进行了估计和对比分析 ,认为该模型所得到的结果应更为合理 .  相似文献   
27.
李爱  王建  宋樾  刘建国  薛胜超 《地质学报》2018,92(2):263-277
红旗岭铜镍硫化物矿床位于兴-蒙造山带东部。矿区出露30多个镁铁-超镁铁质侵入体,主要由橄榄岩、辉石岩和辉(苏)长岩组成。本文通过对红旗岭含矿镁铁-超镁铁质岩体的主、微量及铂族元素(PGE)的研究,探讨了红旗岭岩体成矿母岩浆性质、PGE亏损的原因以及岩体形成的构造环境。全岩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分析表明,红旗岭岩体具有高MgO(平均28.75%)、低TiO2(平均0.44%),富集轻稀土元素(LREE)、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极低ΣPGE(平均2.08×10~(-9))和高Cu/Pd(平均2916×10~3)的特征。岩石样品显示相似的微量和PGE配分模式,表明其来源于相同的岩浆源区。根据橄榄石-熔体平衡及质量平衡原理估算出红旗岭母岩浆为高镁玄武质岩浆(MgO=10.74%、FeO=7.78%)。红旗岭母岩浆在早期演化过程中发生硫化物熔离作用导致了红旗岭含矿岩体PGE的极度亏损。结合中亚造山带东段构造演化历史,本文认为红旗岭岩体形成于晚三叠世碰撞后伸展环境,矿床的形成受到了古亚洲洋俯冲结束后板片断离的影响。  相似文献   
28.
秦旭平  李德威  刘建雄  毛晨 《中国地质》2018,45(6):1188-1204
粤东南地区广泛发育燕山期NE-SW走向的拆离断层系统。文章对恩平-新丰拆离断层进行了野外地质调查和室内测试分析,重点研究了拆离断层之下韧性剪切带中的糜棱岩和拆离断层上盘与高角度脆性正断层伴生的硅化岩。初步认为,研究区热隆伸展构造于燕山早期开始形成,糜棱岩的变形温度在350℃左右,硅化岩内石英中气液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在155℃~326℃,盐度在2.74%~21.61% NaCleqv,平均盐度为11.17% NaCleqv,古热液流体沸腾时的温度在235℃~241℃,激光拉曼光谱分析结果表明,含硅热液的成分为富含Si、CO2的NaCl-H2O溶液。硅化岩流体包裹体的H-O稳定同位素组成表明古水热流体为岩浆水与大气降水混合作用的产物。沿着正断层分布的硅化岩可能是燕山期古水热型地热能的重要标志。燕山期热隆伸展构造系统及其深层与浅层相结合的古水热系统对认识现代地热能的类型、成因及其分布规律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29.
王梦玺  陈炳龙  焦建刚 《岩石学报》2018,34(8):2223-2244
坡北杂岩体位于塔里木板块东北缘北山裂谷带,主要由橄榄岩相、单辉辉石岩相、二辉岩相、辉长岩相、苏长岩相和辉长苏长岩相组成。坡一岩体中硫化物矿体赋存于超镁铁质岩中,而坡东岩体中硫化物矿体赋存于辉长苏长岩相中。坡一和坡东岩体不同岩相中单斜辉石的MgO和CaO含量、斜长石的An值和SiO_2含量连续变化且呈负相关,说明二者可能是同一原始岩浆分离结晶的产物。根据前人计算的原始岩浆成分,我们利用MELTS软件模拟了坡北杂岩体的分离结晶过程。结果表明矿物结晶顺序为:橄榄石→橄榄石+单斜辉石→橄榄石+单斜辉石+斜长石→单斜辉石+斜长石+斜方辉石,与岩相观察一致。坡北杂岩体原始岩浆经过20%分离结晶达到S饱和而发生早期硫化物熔离,形成坡一岩体中矿体。因此,在利用具有最高Fo值(90.9mol%)的橄榄石成分进行的模拟中,坡一岩体早期结晶的纯橄榄岩中橄榄石成分与分离结晶趋势线一致,而斜长橄榄岩中橄榄石成分低于趋势线,可能形成于早期硫化物熔离之后。随后岩浆中S再一次不饱和,但坡一岩体橄榄单辉辉石岩和辉长岩中橄榄石Fo和Ni含量在分离结晶趋势线之下,同时坡东岩体不含矿岩石中铂族元素总量主要在8.9×10~(-9)~29.0×10~(-9)之间,且相对于Ni和Cu明显亏损,说明在岩浆分离结晶晚期再次发生硫化物熔离,而且可能是地壳混染引起的,并形成了坡东岩体中的硫化物矿体。坡东岩体橄榄二辉岩和橄榄辉长苏长岩中橄榄石Fo值(74.5mol%~81.0mol%)较低,但变化范围较大,且Fo和Ni呈负相关关系,这可能是由于橄榄石和硫化物熔体在不平衡状态下发生成分交换造成的。坡北杂岩体超镁铁质岩石中单斜辉石Ti O2含量为0.21%~0.83%,阳离子中呈四次配位的Al(AlZ)为0.8mol%~7.8mol%,与裂谷环境堆晶岩中单斜辉石成分相似。因此,坡北杂岩体可能形成于和塔里木二叠纪地幔柱活动相关的裂谷环境。然而,超镁铁质岩石全岩Nd同位素指示其来源于亏损地幔,并不是地幔柱物质熔融的直接产物。纯橄榄岩和异剥橄榄岩La/Sm,Sm/Yb和La/Yb比值指示其源区为尖晶石二辉橄榄岩地幔。因此,坡北杂岩体源区应为浅部以尖晶石二辉橄榄岩为主的亏损岩石圈地幔,地幔柱在源区部分熔融过程中提供了大量的热。  相似文献   
30.
宽视场遥感相机在轨成像期间,受地球自转、卫星颤振、姿态机动等因素影响而产生像移,导致成像质量降低。为此,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宽视场遥感相机的像移速度模型,并考虑了离轴角对计算精度的影响,推导了离轴三反相机像移速度和偏流角解析式。以某卫星为例,仿真分析了3种典型成像模式下像移速度和偏流角在焦面的分布情况,仿真结果与定性分析结果一致,验证了像移速度模型的正确性。在此基础上,针对侧摆兼具俯仰成像模式,提出了相应的像移补偿策略。补偿效果表明,卫星侧摆35°兼具俯仰35°成像时,采用全局优化偏流角匹配策略能保证整个焦面区域的调制传递函数(modulation transfer function,MTF)均大于0.95(16级);采用局部优化偏流角匹配策略能保证焦面重点观测目标的MTF大于0.95(96级);采用提出的像移速度匹配策略在分11组调节行周期情况下,能保证整个焦面区域的MTF均大于0.95(16级)。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像移补偿策略能有效解决侧摆兼具俯仰成像时的像质下降问题,可为宽视场遥感相机像移补偿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