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0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0篇
测绘学   8篇
大气科学   10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25篇
海洋学   22篇
综合类   69篇
自然地理   209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53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71.
北海道经过四期开发,面貌发生很大变化。但仍存在问题,应充分利用它的优势因素,把北海道建成“教育和科研基地”、“观光和休假地”、及“国际化的交流据点”等。  相似文献   
72.
盐在人们生活和国民经济建设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不仅是人类生活的必需品,而且在工业上又被称为“碱工业之母”,是制造烧碱和纯碱的基本原料,农业、畜牧业的发展,也与盐有密切的关系。大连拥有丰富的海盐资源,在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3.
2019年7月15日,河南启动“乡村规划千村试点”工作,河南省自然资源厅作为试点工作牵头部门,按照“试点先行、典型引路、全面推开”原则,精心组织省内外1517名优秀规划设计师深入1188个村庄,开展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力争形成一批可学习、可借鉴、可推广的典型经验。村庄规划工作开展以来,焦作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围绕“乡村振兴”的总体目标,积极开展调研摸底,实施村庄规划编制工作,推进“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  相似文献   
74.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提升全市乡村民居建筑风格、品质,传承历史文脉,延续乡村基因,改善乡村人居环境,规范农村住宅建设,展现美丽乡村新面貌,驻马店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现面向社会公开征集乡村特色民居建筑设计方案。具体事项公告如下。  相似文献   
75.
叶超  于洁 《地理科学》2020,40(4):528-534
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两大国家战略有机结合并进行城乡共治是实现城乡融合的关键。通过分析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研究文献,认为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战略结合应聚焦两大战略的共生效应,科学评价城乡耦合程度,明确城乡融合的时空格局,提炼两大战略的耦合机制。要实现城乡融合,需要深入探究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的结合点和时空差异,以问题为导向进行学科交叉,从空间、经济、社会3方面入手,厘清城乡在行政管理、土地、户籍和社会保障制度间的关系,倡导多维制度联动改革,从国家、省域、城市、县域、乡镇到社区,通过多尺度整合,重构城乡融合的理论,激发以社区为核心的基层治理活力,进而创新中国城乡共治的模式。  相似文献   
76.
乡村聚落空间重构的理论解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屠爽爽  龙花楼 《地理科学》2020,40(4):509-517
快速城镇化进程中中国传统乡村聚落空间面临剧烈分化和重组。在阐释乡村聚落空间重构的概念内涵基础上,基于宏观和中微观层面、客体和主体系统探讨了乡村聚落空间重构的机理,并提出了乡村聚落空间重构过程中需关注的要点。结论如下:① 乡村聚落空间重构即为适应城乡发展要素的变化,行为主体采取经济、技术、政策等手段调整村镇空间等级体系及干预单体聚落内部土地资源配置,以协调乡村地域人地关系的过程,具有重构内容复合性、重构目标多元性和重构过程复杂性的特点。② 乡村聚落空间重构折射着现代社会生产方式、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制度演化、技术发展等宏观环境的变迁,并根植于所在乡村地域自然-经济-社会等客体系统的约束框架之内,凝聚着利益行为主体间的博弈、对抗、竞争与合作关系。③ 乡村聚落空间重构应正确处理人口-土地-产业关系,充分重视聚落的文化和生态价值,有效发挥政策和制度的支撑作用,以促进新时期乡村地域系统的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77.
英国是全球乡村景观建设和发展的典范。从地理学、生态学及规划学等综合的视角出发,首先从社会背景上分析二战后英国乡村景观的演变轨迹;其次从学术背景梳理英国乡村景观的研究历程,并从学科角度提炼不同阶段的研究重点及研究特征;最后从研究趋势方面讨论学者们最新的研究议题。在梳理和总结英国乡村景观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对中国乡村景观研究的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78.
论乡村聚落转型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曲衍波 《地理科学》2020,40(4):572-580
在人类聚居学、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和土地利用转型等理论基础上,从物质-社会空间耦合的视角阐释乡村聚落转型的概念内涵及其表征要素,揭示不同历史阶段乡村聚落空间从同质同构转向异质异构的基本特征,剖析外缘拉力、内生推力和系统突变力综合作用下的乡村聚落转型驱动机制,设计乡村振兴目标导向下乡村聚落转型分区、分类、分模式的路径体系。研究认为,乡村聚落转型应该调节物质空间和社会空间的协同演进,着力提升乡村聚落的内生动力和应对外界干扰抵御、适应和转型的能力,分类、有序的推进乡村聚落多元化发展并驱动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79.
玉环市始终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总要求,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把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作为美丽生态的“辅手”、万亩品牌的“抓手”、乡村振兴的“推手”,推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由点到面、由表及里深入实施,推进土地综合整治、深挖存量建设用地、大力实施美丽乡村建设.  相似文献   
80.
宁志中  张琦 《地理研究》2020,39(10):2201-2213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中国乡村进入优先发展的关键阶段。科学认知乡村优先发展导向下的城乡要素配置规律与保障途径,对于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具有重要参考意义。立足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理论及“要素-结构-功能”的发展逻辑,解析乡村优先发展导向下城乡关系与要素优先保障的科学内涵,梳理中国城乡关系与要素流动的演变特征,进而从要素整合、空间融合和机制协同3个层面构建乡村要素优先保障的调控框架。结果表明:乡村优先发展是立足乡村要素、优化乡村结构、实现乡村功能的演变过程;中国城乡关系经历了城市优先发展、城乡协调发展到城乡融合发展阶段,乡村要素配置总体上呈现可流动要素类型少、要素流出难、要素流入难、要素留下更难的“一少三难”状态;在当前阶段,亟需通过扩大乡村可流动要素类型、增强要素流动权能、补齐基础设施短板,以及疏解乡村流入城市的要素存量、扩大要素流入乡村的渠道和扩展城乡“灰色空间”等多种途径,以实现“乡村富余要素流得出、城市要素流得进、稀缺要素留得下”的乡村要素优先配置目标,确保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