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3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83篇
测绘学   30篇
大气科学   78篇
地球物理   32篇
地质学   210篇
海洋学   26篇
天文学   35篇
综合类   8篇
自然地理   6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7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78年   1篇
  1951年   1篇
  193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中国极地冰冻圈数据库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秦翔  秦大河  丁永建 《冰川冻土》2001,23(2):193-199
以世界各国极地冰冻圈数据为基础,我国极地冰雪数据为核心,全面、系统地存储南极和北极地区冰盖、冰川、冻土、积雪、海冰、冰雪化学、地形等方面的基础信息和观测资料,建成了我国极地冰冻圈数据库,在Windows NT平台上,利用Power Builder和Visual C^ 语言开发客户/服务器(Client/Server)模式下的数据库管理系统(SQL Server),其中空间地形数据与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INFO)格式兼容,极地冰冻圈数据库系统与国际互联网(Internet)相连接,通过建立极地冰冻圈数据库系统网页,向用户提供WWW服务网址,用户在权限范围内可以方便地实现对网上资源的检索、浏览、打印、下载等所有功能。  相似文献   
122.
地球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人类一直不懈地探索地球物质的运动规律。当今,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已能"上天、入地、下海、登极",能从多角度、多视野来认识、研究地球及其物质运动特征。(1)地球圈层结构的形成:一般认为,地球形成初期,是成分相当均匀的星际物质。在其46亿年的漫长演化过程中,在热力膨胀和引力收缩的统一作用支配下,地内物质开始对流,密度大、熔点低的铁。镍呈熔融状态渗透过硅酸盐物质流向地心形成地核,铁镁硅酸盐物质上浮形成地幔。地幔的表层,由于散热及挥发份物质的逃逸很快冷却,并逐渐演化为固体地壳…  相似文献   
123.
124.
垂直低分辨率GCM模式大气平均经圈环流的诊断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以IAP2-L GCM为例,给出垂直低分辨率GCM模式大气平均经圈环流质量流函数的一个计算方案,结果表明,模式大气的Hadley环流季节变化与实际大气相一致。El Nino年模式大气平均经圈环流中可分离出一个与El Nino型SST异常关系密切的异常经圈环流,它导致平均Hadley环流向北半球盛夏型转变的滞后。  相似文献   
125.
对印度洋偶极子中海洋环流异常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其庚 《大气科学》2003,27(3):317-329
用高分辨率印度洋-太平洋区域海洋环流模式(IPOM)模拟研究印度洋偶极子(IOD)过程.用观测的1990年~1999年热带海表风应力强迫IPOM,模拟出20世纪90年代出现的两次(1994年和1997年)IOD过程中热带印度洋海温异常的一些基本特征.通过模拟的海洋环流过程,揭示出IOD过程中海洋环流异常的物理图像.发现在IOD事件时,东赤道印度洋上层出现强的向西(负)的距平流窄带,此距平流在赤道两侧向外辐散,且具有向西传的海洋Rossby波特征.IOD位相时在沿赤道的垂直剖面上,存在一个明显的距平环流圈:表层为强的向西距平流;下面为向东的补偿流;80°E以东存在着明显的涌升流,构成垂直环流圈的上升支;其下沉支主要在55°E以西的西印度洋.同时在热带东印度洋赤道两侧各有一个垂直的经向距平环流圈,其共同的上升支在赤道附近.在反IOD位相时,洋流距平分布与IOD位相截然相反,但洋流距平的绝对值较小.由上述距平洋流分布的特征发现,IOD过程中热带印度洋海温异常(东冷西暖)现象,可从水平和垂直海流的异常变化,特别是大范围异常涌升流和沉降流的出现得到解释.  相似文献   
126.
《地球科学进展》2005,20(7):F003
多年冻土动态变化监测:多年冻土地温观测:地温观测孔32个 多年冻土活动层水热动态及其变化监测:观测场21个  相似文献   
127.
设G是一个顶点数为n的图,k为任意正整数且k≤n,证明了如果图G中任何一对不相邻顶点的最大度至少为n-k+1/2,则G能剖分成k个子图Hi,1≤i≤k,其中Hi是圈或路;如果G是2-连通图,σ2(G)=min{dG(x)+dG(y)x,Y∈y(G),x≠y,d(x,y)=2}≥n-k,G也能剖分成k个子图Hi,1≤i≤k,其中Hi是圈或路。  相似文献   
128.
陈之荣 《第四纪研究》2006,26(5):872-878
文章讨论了人类圈、智慧圈、人类世及其关系。作为独立地球圈层的人类圈是以人类为自然实体的地球圈层,它是由需求圈、技术圈和思维圈构成的统一整体,它的研究拓宽和加深了人们对地球以及地球科学概念的理解,对推动人地关系的协同共进有着重要的意义。智慧圈强调智力在现代地球演变中的巨大作用,这是重要的,但狭义智慧圈只是人类圈的一个构成部分,而广义智慧圈则是人类地球的一种可能的未来状态。人类世强调人类在地质和生态中的核心作用,这也是重要的,但作为新的地质时代,它是否能在科学上站得住脚,还需要进行论证。  相似文献   
129.
薛新华 《岩土工程技术》2006,20(5):237-239,266
针对BP人工神经网络具有易陷入局部极小等缺陷,提出了将遗传算法与神经网络结合,同时优化网络结构的权值与阈值的思想,建立了基于遗传算法的围岩松动圈预测的神经网络模型。用该模型对巷道围岩松动圈厚度进行了预测并与BP预测结果相比较。结果表明,该遗传神经网络模型可靠,预测精度高,用来对围岩松动圈厚度进行预测是有效的和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0.
关于泛珠三角物流现状及构建泛珠三角物流圈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物流业的合作日益受到关注,也成为构建泛珠三角经济圈的主要内容之一。对泛珠三角区域物流业发展现状进行定性及定量的分析,得出区域交通网络发达、港口优势明显、市场需求广阔、物流企业众多以及省区间差异较大等结论;在此基础上,从背景、现状及展望等3方面对构建泛珠三角物流圈进行探讨,以期为区域的经济发展与合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