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8篇
  免费   133篇
  国内免费   115篇
测绘学   495篇
大气科学   7篇
地球物理   37篇
地质学   242篇
海洋学   184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55篇
自然地理   44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7年   1篇
  1948年   2篇
  1946年   2篇
  1944年   2篇
  194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坐标转换时,若已知点含有粗差将不能获得正确的转换参数,已知点粗差是如何影响转换参数的,其量级是多少,本文将在此方面作深入分析。通过分析可知,粗差越大,粗差对转换参数的影响越大;测区越大,粗差对转换参数的影响越大;如果给已知点坐标加一个很大的常数,转换参数将发生剧烈变化。并用实例对本文的分析作了验证。  相似文献   
992.
本文介绍了近四年来中国学者在大地测量数据处理方面的主要进展。重点讨论了抗差估计、粗差探测与可靠性理论、病态条件诊断与正则化、半参数回归与非线性估计等方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993.
994.
抗差卡尔曼滤波在矿山地表沉降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际地表沉降观测过程中,各种误差致使观测向量中粗差对状态滤波值产生影响。根据标准卡尔曼滤波理论导出了地表移动观测站数据处理的抗差卡尔曼滤波模型,将抗差卡尔曼滤波模型应用到淮南某矿开采沉陷地表监测站沉降监测数据处理中,对该矿地表沉降监测实例进行模拟计算,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有效减弱或消除观测值中粗差的影响,提高数据处理的可靠性,获得可靠的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995.
雷电电磁脉冲探测数据受无线电噪声、电波传播误差影响会存在测量误差,产生波形畸变,会影响雷电性质识别,以及位置、强度的定量估计等。文中通过对大量实测的雷电波形间的相关系数进行研究和分析,总结出利用波形相关系数进行雷电粗差剔除的规律。同时还分析了传播路径对波形相关的影响。最后提出了综合利用时间相关和波形相关的方法进行雷电粗差剔除的思路.   相似文献   
996.
单波束测深技术因其成本低、精度高、操作简单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水下地形测量,然而在声速设定正确的情况下,测深仪的观测值仍会存在一定数量的粗差。本文针对单波束测深数据中的粗差问题,利用三次曲面函数构造格网模型,采用选权迭代法进行抗差估计,对观测值中的多个粗差迭代降权,以提高水下地形模型精度。本文结合西江某航道码头水下地形测量工程实例,对单波束测深数据进行处理和水下地形建模,验证了该算法在单波束测深数据粗差探测和水下地形建模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997.
邵珠杰 《冰川冻土》2018,40(3):588-597
兰新第二双线是世界上第一条修建在高海拔季节冻土区的高速铁路,路基填料采用通常认为是冻胀非敏感性材料的粗颗粒土(A、B组填料)。基于2015-2017年军马场-民乐区间(长约38 km)运营期现场监测发现,部分路段仍有较大冻胀量发生,对列车高速运营存在安全隐患。现场监测结果表明:该区间高铁路基平均冻结期为5个月,最大冻深介于3.0~3.8 m,约是天然冻深的2倍,路基2.7 m以上地层最大冻胀量可达27.5 mm。0~0.5 m级配碎石层含水量很低,控制在4%以内,暖季较高,寒季由于冻结而降低;0.5 m以下地层含水量相对较高,介于8%~15%之间,暖季较低,寒季较高,呈现“正弦”式分布,且随着路基深度增加而逐渐减小。路基冻胀发展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线性阶段,其中第二阶段(12月中下旬至次年1月中旬)为冻胀发展最快时期,历时约20天可达到稳定冻胀量。  相似文献   
998.
针对GNSS形变监测的传统粗差探测算法性能受限于数据长度的问题,提出基于小波分析的一阶导数粗差剔除法。首先使用新算法对原始信号进行粗差剔除,再利用广义延拓插值补充残缺点。实测算例结果表明,新算法执行时间是3倍中误差法(3σ法)的0.01倍,插值后与真实值偏离仅0.03 mm,远优于其他传统粗差探测手段。  相似文献   
999.
麻痹性贝毒能够在贝类体内累积,威胁海产品消费者健康。在以往调查中,多次在毛蚶(Scapharca subcrenata)体内发现高含量的麻痹性贝毒,但对于毛蚶体内麻痹性贝毒的转化过程及其食品安全风险还缺乏认识。通过室内模拟实验,选择太平洋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pacificum)和链状裸甲藻(Gymnodinium catenatum)作为产毒藻种,研究了两种有毒藻种所产麻痹性贝毒在毛蚶体内的转化过程。结果表明,毛蚶体内主要出现了三种麻痹性贝毒转化过程,一是R1位羟基的还原反应,二是N-磺酰氨甲酰基类毒素R4位磺酸基团的水解反应,三是含羟基苯甲酸(hydroxybenzoate)基团的链状裸甲藻毒素在R4位的水解反应。毛蚶体内麻痹性贝毒的生物转化过程复杂,对毛蚶毒性的影响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未来仍需要进一步深化毛蚶体内毒素累积、代谢、转化过程的研究,同时加强对毛蚶体内毒素含量的全面监测,防范毛蚶可能导致的麻痹性贝毒中毒风险。  相似文献   
1000.
针对观测坐标受到粗差污染时导致参数估值受到影响的问题,本文将三维坐标转换问题描述为一个非线性变量误差(EIV)模型,并提出相应的数据探测算法。首先利用Euler-Lagrange方法推导出了非线性EIV模型的广义整体最小二乘(GTLS)解,将其转化为经典最小二乘问题;然后在已知方差分量和未知方差分量的条件下,基于经典最小二乘理论,构造了两类数据探测的检验统计量。试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数据探测算法可有效减少粗差的影响,获得可靠的转换参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