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39篇
测绘学   10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4篇
海洋学   182篇
综合类   29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余红卫 《台湾海峡》2011,30(3):375-378
应用电镜技术观察了彩虹明樱蛤精子的超微结构.彩虹明樱蛤精子为典型的原生型,包括头部、中段和尾部3部分.头部由顶体和细胞核组成,项体呈弯曲的倒“V”字型,顸体物质电子密度外侧高内侧低,顶体下腔无特殊结构,内含均匀的低电子密度物质.细胞核细长,螺旋状,形似螺丝钉,有一浅的核前窝,没有核后窝.中段由线粒体环绕中心粒复合体和精核而成,中段横切面可见4个线粒体,而纵切面看每侧有2—4个线粒体,因此精子中段有10个以上的线粒体.尾部细长,为典型的“9+2”结构.  相似文献   
82.
转基因大豆的安全性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铭 《黑龙江气象》2014,31(3):26-27
中国转基因大豆进口的激增,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转基因大豆的安全性问题。本文收集了国内外转基因大豆种植现状,从生物学的角度阐述了转基因大豆得以快速推广的动因;试图从经济学的角度找出转基因作物高速研发的原因。在转基因作物席卷的全球背景下,对食品安全、环境安全、国家经济安全的研究现状加以综述以及展望。  相似文献   
83.
政策     
《地球》2011,(2):19-19
中国将对转基因生物安全立法环保部起草法案 近日,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在有关报告中提出建议,国务院有关部门应对立法涉及的粮食转基因管理的有关问题进行研究,争取2011年将粮食法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  相似文献   
84.
为研究真鲷(Pagrus major)精子在外源DNA下的生理特性和转染效果,探索真鲷精子介导转基因技术,作者通过计算机辅助分析外源DNA环境下(不同孵育时间、DNA长度、DNA浓度)真鲷精子活率和运动速度的变化,进一步采用PCR和荧光探针的方法检测外源DNA与真鲷精子的结合情况,并通过人工授精来评价外源DNA能否转染精子并传递至F0代。结果表明:外源DNA浓度、孵育时间及DNA长度对精子活率无显著影响。在5μg/106个精子的高浓度10 kb DNA下孵育12 h,真鲷精子仍具有(75.89±5.55)%的精子活率,平均直线速度(70.97±6.37)μm/s,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但精子平均曲线速度显著下降,比对照组低21.85μm/s。真鲷精子与带Fluorescein荧光素的DNA片段共孵育后,部分精子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绿光。将DNA孵育后精子进行人工授精表明经过1μg DNA/106个精子孵育后的受精率和孵化率无显著下降,通过PCR法并没有在外源DNA处理的精子和F0代中检测到目的基因,表明外源DNA虽然能够吸附在真鲷精子表面,但并不足以携带进入卵子产生转基因后代。  相似文献   
85.
点带石斑鱼精子超低温冷冻保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建立点带石斑鱼(Epinephelus malabaricus)精子冷冻保存技术,保存点带石斑鱼种质资源,作者通过选用TS-19、TS-2、Hank’s、MPRS、Cortland、0.75%NaCl等作为稀释液及10%~25%二甲亚砜、甘油、甲醇作为抗冻液,对繁殖季节中3个不同时期的点带石斑鱼精液进行超低温冷冻保存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Hank’s溶液为点带石斑鱼精子冷冻保存最适冷冻稀释液;(2)Hank’s溶液与10%~15%DMSO溶液为点带石斑鱼精子保存的最适冷冻保护液组合,可以获得60%以上的冻精成活率,而使用不同浓度的MeOH作为抗冻液时,冻精成活率均为0%;(3)以10%~25%Gly作为抗冻液时,冷冻前未加天然海水时均能激活点带石斑鱼精子正常运动,其效果与天然海水相似,加入天然海水后精子运动效果急剧下降,精子冷冻保存后也存在同样现象;(4)为保证获得更高的冻精成活率,点带石斑鱼精液冷冻保存样品的最佳获取时期是在亲鱼自然繁殖期前进行为宜。  相似文献   
86.
Spionid worms of Polydora ciliata inhabit the shells of many commercially important bivalves and cause disease in molluscan aquaculture. Their sperm structure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ir fertilization method. To give an insight into the sperm structure and spermatogenesis, ultrastructure details of the subcellular components of germ cells during spermiogenesis of Polydora ciliata are detected by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EM). In P. ciliata, during spermiogenesis, chromatin is regularly arranged as dense fibrils and becomes more condensed when the nucleus elongates. Microtubules do not surround the nucleus during its elon- gation. The Golgi phase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formation of proacrosomal granules within the Golgi apparatus. The proacrosomal granules fuse to form a single, spherical acrosomal vesicle that migrates to the anterior pole of the cell. At the time of nuclear con- densation, mitochondria become reduced in number but increased in size, causing deep indentation at the base of the nucleus. The mid-piece has a few mitochondria. The cap phase includes the spreading of the acrosomal granule over the surface of the nucleus of the differentiating spermatid. The acrosomal phase of spermiogenesis is typically associated with changes in the shape of the nucleus, acrosome and tail. The relationship of sperm ultrastructure to spermiogenesis in spionidae species was discussed.  相似文献   
87.
简单异尖线虫复合种(Anisakissimplexspeciescomplex)是人兽共患寄生虫,其中的简单异尖线虫(A. simplex sensu stricto)和派氏异尖线虫(A. pegreffii)能引起人异尖线虫病。本研究利用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oop-mediatedisothermalamplification,LAMP)结合流动试纸条(lateralflowdipstick,LFD)建立了简单异尖线虫/派氏异尖线虫的快检技术。本研究以简单异尖线虫核糖体DNA的内转录间隔区(ribosomal 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2, rDNA-ITS2)序列为检测靶标,设计6条特异性的引物进行(荧光)LAMP反应。将生物素化的LAMP产物与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探针杂交并通过LFD可视化显示。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LAMP-LFD可以特异性检测出简单异尖线虫/派氏异尖线虫,而对其它10种蠕虫的检测结果呈阴性;针对两个异尖线虫姊妹种的第三期幼虫(third-stagelarvae,L3)的检测灵敏度为单条虫体基因组DNA的10–5倍。优化后的LAMP反应时间为40min,加之探针杂交和LFD显色,整个检测时程只需50min。利用本LAMP-LFD方法对2015—2017年收集于140尾海鱼的1573条线虫进行检测的结果表明,简单异尖线虫/派氏异尖线虫是东海海域的优势种,这与经rDNA-ITS1-5.8S-ITS2测序的结果一致。因此, LAMP-LFD方法能快速、灵敏且准确地检测简单异尖线虫/派氏异尖线,在经济鱼类中简单异尖线虫复合种的筛检和常规检验检疫具有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88.
以东海原甲藻的ITS序列(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为检测靶标,将生物素标记的环介导恒温扩增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扩增产物与经异硫氰酸荧光素(Fluorescein isothiocyanate,FITC)标记的探针特异性杂交,并结合横向流动试纸条(Lateral flow dipstick,LFD)肉眼直接观察检测结果,建立了有害赤潮藻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的快速检测技术。经优化后的最适条件为63°C、30min,较常规PCR扩增缩短约2h。结果表明:LAMPLFD可特异性检出东海原甲藻,对常见赤潮藻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其对东海原甲藻基因组DNA的检测最低限为47pg/μL,是常规PCR技术(以F3/B3为引物)的10倍。LAMP-LFD技术能高效、特异地检出东海原甲藻,仪器设备依赖性低,结果可视化,有望成为赤潮原因种检测监控的常规方法。  相似文献   
89.
应用LAMP-LFD技术可视化检测河流弧菌(Vibrio fluvialis)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河流弧菌(Vibrio fluvialis)为检测对象,将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与横向流动试纸条(lateral flow dipstick,LFD)联合应用,建立了快速便捷的LAMP-LFD方法。该方法以河流弧菌的外膜蛋白omp U基因作为检测靶标,在其保守区域设计6条特异性引物(上游内引物由生物素标记),并在两条外引物的有效扩增区段内设计1条特异性探针,由异硫氰酸荧光素(fluorescein isothiocyanate,FITC)标记。使用引物进行有生物素标记的LAMP反应,产物与FITC标记的探针完成杂交,杂交产物在LFD上进行结果展示。结果表明,LAMP-LFD方法可特异性地检出河流弧菌,对近似物种如创伤弧菌等弧菌病原以及迟缓爱德华菌等其他水产养殖病原的检测均呈阴性。经优化,LAMP的反应条件为63°C反应25min,加上5min的探针杂交和3—5min的LFD显色,整个检测时程约35min。利用该方法最低可检测到1.0×10~2 CFU/m L的河流弧菌纯培养物,能够从污染强度为5.0×10~2 CFU/m L的组织样品中检测到该病原。该方法设备依赖性更低,仅需简单的恒温加热设备即可完成。因此,本研究建立的河流弧菌LAMP-LFD方法,具有操作便捷,设备依赖性低、灵敏度高和检测快速等优点,在河流弧菌的基层检测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0.
采用计算机辅助分析和电子显微镜方法, 对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精子生理活性(运动率、运动速度和寿命)和超微结构进行观察, 研究其精子经超低温保存后质量变化情况, 得到了新鲜精子的路径速度[(101.91±9.30)?m/s]、运动率(88.30%±2.62%)和寿命[(368.00±111.50)h], 以及冷冻精子的路径速度[(76.78±8.49)?m/s]、运动率(65.60%±4.76%)和寿命[(120.00±12.00)h]。结果表明, 新鲜精子的生理特性好于冷冻精子。同时通过电镜去进行超微结构分析, 发现大菱鲆精子经过超低温保存后, 40%—60%的精子基本保持正常的形态结构, 其余精子遭受不同程度的机械损伤。其中膜损伤为主要损伤, 损伤精子中60%—70%带有膜损伤。推测大菱鲆精子在冷冻解冻过程中遭受到的机械损伤可能是导致冻精生理活性显著下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