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31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52篇
海洋学   56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61.
Floc breakup dynamics are studied by a sediment transport numerical model in an idealized tidal estuary that has a constant water depth and rapid flocculation of cohesive sediments. The focus is placed on the effects of boundary layer stratification induced by a bottom nepheloid layer on floc breakup and size distribution in the water column. In a neutrally stratified estuary, the floc size distribution follows a parabolic function with maximum values at the surface and bottom. The sediment-induced stratification in the bottom boundary layer increases the median floc sizes. Furthermore, sediment-voided convection caused by the settling lutocline generates significant turbulent kinetic energy dissipation and reduces floc size at the depth where the convective mixing happens. Below that depth, a weak local maxima in the floc size is predicted due to presence of the lutocline. The effect of sediment-stratified bottom boundary layer on the floc breakup can be consistently approximated by a linear regression between the maximal floc size and flux Richardson number.  相似文献   
62.
紊流对粘性细颗粒泥沙絮凝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分形聚集生长模型为基础,通过三维模拟泥沙颗粒在布朗运动、重力沉降和紊流作用下的碰撞、粘结和破碎过程,探讨了紊流对粘性细颗粒泥沙絮凝速度、絮团平均粒径及分形维数的时空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紊流作用下,泥沙絮凝及絮团平均粒径的变化可分为加速段、等速段和减速段,絮凝等速段的作用时间及粒径等速增长段的速度均随紊动强度呈先增后减的规律,且中部区域的絮凝速度和絮团平均粒径较小;泥沙絮团分形维数随水流紊动强度的增加逐渐增大,最终趋于稳定,随时间呈先减后增的规律。模拟空间下部区域分形维数最大,上部次之,中部最小。  相似文献   
63.
采用絮凝剂,对油田污水处理过程产生的絮凝污泥进行处理,考察絮凝处理温度、pH值、处理时间等因素对污泥含水率的影响,以及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和阳离子聚丙烯酰胺(CPAM)对絮凝含油污泥处理效果,评价KMnO4、FeCl3、Tsg、Yhg等4种絮凝助剂处理效果.结果表明/污泥含水率随处理温度和pH值的升高而先下降...  相似文献   
64.
65.
66.
研究了焦磷酸钠、三氯化铁、硫酸铁、硅酸钠、丙酮、十二烷基硫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钠、聚乙二醇等一些水处理剂与非离子聚丙烯酰胺组合后对马海盐湖高不溶物、低品位固体钾矿矿浆的絮凝沉降效果,找出了对钾矿矿浆絮凝沉降、过滤分离有较好效果的药剂组合。  相似文献   
67.
三峡库区絮凝现象是细颗粒泥沙淤积的重要原因,泥沙絮凝临界条件对三峡库区泥沙淤积规律和模拟具有重要意义。在三峡库区忠县和奉节河段开展泥沙絮凝的现场测量,基于声学多普勒流速仪(Acoustic Doppler Velocimeter,ADV)和泥沙采样测得同步的瞬时流速和含沙量,通过泥沙扩散理论反算现场泥沙沉速及絮团粒径,得到了三峡库区泥沙絮凝度及其与粒径、流速和含沙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库区细颗粒泥沙发生絮凝,且多为中轻度絮凝,重度絮凝较少;库区泥沙絮凝的临界粒径约为0.018 mm,临界流速约为0.7 m/s,临界含沙量约为0.8 kg/m3。研究结果可为三峡库区泥沙的运动规律以及泥沙淤积模拟等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68.
本文根据浙江椒江、江苏灌河以及长江等河口的实测水文泥沙资料,分析河口猢主其对河口泥沙淤积的影响。文章指出,因河口锋形成机理上的差异,锋面可随潮移动,也可稳定不动,但其派生的锋区环流和锋区细颗粒泥沙絮凝沉积,能促使河泥沙汇集,发育河口最大浑浊带。  相似文献   
69.
AlCl3对细颗粒泥沙絮凝沉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铝类絮凝剂对细颗粒泥沙絮凝沉降有重要作用,常应用于浑水澄清、农业污水处理等研究中。在AlCl3浓度为0~1.7mmol/L,泥沙浓度为10g/L时,用吸管法研究了AlCl3对细颗粒泥沙絮凝沉降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液面下同一深度,泥沙浓度随时间呈指数衰减;悬液经多次搅拌后再沉降,其沉速减缓;当AlCl3浓度为0.9~1.7mmol/L时,出现明显的清浑水交界面,交界面随时间等速下降,平均沉速为4.756cm/min,对应的絮团平均粒径为0.0315mm;土娄土絮凝临界粒径为0.027mm。  相似文献   
70.
阳离子浓度对泥沙沉速影响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了静态沉降实验方法中的移液管法,初步研究了水中常见阳离子对河流中细颗粒泥沙沉速的影响,这些阳离子包括Na+、Ca2+、Mg2+和Al3+等。实验结果表明,阳离子浓度对泥沙沉速的影响可以分为两个阶段:①随着阳离子浓度的增加泥沙沉速也增大;②当离子浓度大于某值时,离子浓度对泥沙沉速的影响不大。在同样离子浓度条件下,离子价态高者影响较大。同时分析了长江和黄河干流中下游河段的水化学特性;分析结果表明,在一般的河水水质的情况下,有必要考虑水中阳离子(主要是Ca2+、Mg2+)对细颗粒泥沙沉速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