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7篇
  免费   61篇
  国内免费   150篇
测绘学   15篇
大气科学   17篇
地球物理   36篇
地质学   168篇
海洋学   254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33篇
自然地理   5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79年   1篇
  1949年   1篇
  1948年   2篇
  1944年   1篇
  194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81.
许瑞生 《热带地理》2018,38(2):151-165
基于毛泽东同志所作的《寻乌调查》,利用历史地图资料,结合当前遥感影像数据、道路地名信息及相关历史资料等,运用GIS技术对历史资料进行还原处理,从交通区位、经济地理与区域文化等方面,对20世纪30年代寻乌与南粤的区域历史地理关系进行研究:1)还原并佐证了《寻乌调查》描述的区域交通系统,梳理出寻乌与南粤区域水陆交通网络及交通运输的基本特征,寻乌典型的边区区位与自然地理等条件,成就了其联系南粤的交通枢纽功能。2)寻乌与南粤的区域经济地理关系具有典型的“盐上米下”特征;寻乌在区域贸易流通中承担着中转站的功能,但边区市集发展程度较低,寻乌的社会经济深受以梅县为腹地的南粤地区发展的影响。3)南粤革命力量对中央苏区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红色文化底蕴非常深厚。理解寻乌与南粤的区域历史地理关系,既对当前的区域发展规划与政策制定具较强的指导作用,也为当前的南粤古驿道活化和开发提供了一条“寻乌调查红色之旅”路线。  相似文献   
82.
甲藻赤潮及其毒素的产生机制及夜光藻氮代谢途径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依据80-90年代国内外有关资料,从甲藻分类、甲藻室内培养、甲藻毒素及其生物合成上方面,综合评述甲藻赤潮及其毒素最新研究进展;并结合作者自己的研究结果,对夜光藻赤潮的生产与调控机理模型提出一种理论假说,这一假说的验证将为全面阐明夜光藻生活史及赤潮成因和机理提供分子水平的框架路径。  相似文献   
83.
于25℃时,观察了多刺探腹溞MoinamacrocopaStraus在盐度为2‰、3‰、4‰、 6‰、8‰、10‰6个浓度梯度下的生殖与生存.试验表明,多刺裸腹溞的寿命随盐度升高而缩短,在 盐度2‰-4‰范围内,每溞的平均产仔量、产仔总量及种群的内禀增长率(r_m)无显著差异,其最 适盐度为2‰-4‰,6‰,为其生殖的盐度上限,经过短期的海水驯化,多刺裸腹溞的生殖和生存盐 度上限可达8‰.  相似文献   
84.
不同培养条件下多刺裸腹溞的生殖和种群增长参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 1996年在实验室对多刺探腹溞(Mbina macrocopa)种群的增长率及相关生态学参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个温度梯度(24、28和32℃)和3个面包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密度(0.25、2 5和25 x 10_6cell.mL~(-1)下,以28℃时内禀增长力(r_m)最高;28℃时,面包酵母的投喂密度为25×10_6cell.mL_(-1)时,其r_m最大.温度28℃,面包酵母密度为25×10_6cell.mL~(-1)时,该溞的繁殖前期最短,繁殖期和寿命均最长,并且怀卵量(每窝产仔数)最大.该溞的种群密度和瞬时增长率分别在接种后第7d和第3-4d达高峰.该搔批量培养时采收时间以第5d为宜.  相似文献   
85.
赣杭构造带中生代红色碎屑沉积盆地的形成和演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张星蒲 《铀矿地质》1999,15(2):77-85
本文是在继讨论赣杭构造带中生代火山盆地的形成和演化之后,再对赣杭构造带中生代红色碎屑沉积盆地(简称赣杭带红盆)的形成和演化作一探讨。涉及的内容主要有:赣杭构造带中生代红盆结构及演化时代;从晚侏罗世末到整个白垩纪各期主要构造运动及与红盆演化的关系;箕状盆地的几个主要特征;红盆演化的动力学背景;红盆所对应的深部构造以及深断裂活动和盆地演化的实际含义等  相似文献   
86.
选取具有显著产毒差异的利玛原甲藻(Prorocentrum lima) SHG株与2XS株为研究对象,以2-13C-甘氨酸为示踪原料结合高分辨质谱方法,为腹泻性贝类毒素及其酯化态毒素合成与代谢途径的研究提供新方法和思路。结果表明,两株藻共发现16种腹泻性贝毒及其酯化态毒素成分。对照培养条件下SHG株(大田软海绵酸毒素含量为7.88 pg/cell,鳍藻毒素1含量为4.35 pg/cell)的产毒能力高于2XS株(大田软海绵酸毒素5.70pg/cell),而甘氨酸作为氮源培养条件可显著提高两株藻的产毒总量(P<0.05)。13C-甘氨酸标记组与甘氨酸培养组单细胞产毒量无显著变化(P>0.05)。腹泻性贝毒被标记后其同位素异构体丰度发生变化,其中酯化态受13C标记的影响程度更高,二级质谱图清晰表示出其碎片离子及脱水峰的标记情况。该方法直观阐明了甘氨酸可作为P. lima标记原料的产毒供体,并使用稳定同位素标记方法首次实现了酯化态的同步标记,有助于腹泻性贝毒生成机制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7.
为了检验已记录的3种裸腹溞(发头裸腹溞(Moina irrasa)、短型裸腹溞(Moina brachiata)、微型裸腹溞(Moina micrura))的系统分类,用试剂盒法分别提取3种裸腹溞的基因组DNA.利用特异性引物,通过PCR扩增了3种裸腹溞的16S r DNA部分序列,并与来自Gen Bank中每个种类相似度较高的裸腹溞属序列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种裸腹溞的平均种间相似度为88.7%,碱基中A+T含量均明显高于G+C含量.本研究的发头裸腹溞的16S r DNA序列与Gen Bank所下载的多刺裸腹溞(Moina macrocopa)的16S r DNA序列相似度为99%,遗传距离(K2P双参考模型)为0.5%,属种内范围;两个地区的短型裸腹溞测得的16S r DNA序列与Gen Bank下载的欧洲短型裸腹溞的16S r DNA序列序列相似度相对较低(88%~90%),遗传距离较大(13.2%~13.5%左右),已达到属内种间分化水平.基于16S r DNA构建的NJ树和贝叶斯树也支持以上结论.结果表明,本研究的发头裸腹溞可能为多刺裸腹溞,本研究用的短型裸腹溞与Gen Bank下载的欧洲短型裸腹溞已经达到种间分化的标准.由于缺乏物种形态资料和其他分子标记的对比,3种裸腹溞的分类地位还需进行更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88.
李威 《地球化学》2024,(2):195-203
辽西低凸起是渤海湾盆地重要的含油气构造,南部油气环绕辽西凹陷南洼呈带状分布,辽西凹陷南洼对油气的贡献以及贡献多寡的问题一直存在争议,制约了该地区勘探进程。本研究通过分析围绕辽西凹陷南洼分布的油气生物标志化合物组成和地球化学特征,厘清原油与辽西凹陷南洼和辽中凹陷中洼烃源岩的关系。结果表明:(1)辽西低凸起南部油气带分布在辽西大断层两侧,环绕辽西凹陷南洼东北侧的油藏有LD5N、SZ36、LD5和LD4油藏,其中LD4油藏和LD5东二下段油藏具有高甲藻甾烷、低C30 4-甲基甾烷的低成熟特征,来源于辽西凹陷南洼沙三段和沙一段烃源岩;LD5东二上段油藏和SZ36S油藏分布在断层两侧,发育甲藻甾烷、C30 4-甲基甾烷和伽马蜡烷,原油处于成熟阶段,属于辽西凹陷南洼和辽中凹陷中洼混合来源;LD5N油藏和SZ36油藏具有高C30 4-甲基甾烷、低伽马蜡烷的特征,均为成熟原油,由辽中凹陷中洼烃源岩生成;(2)辽西凹陷南洼以低熟油为主,沿断层向LD5、LD4构造带深部运移充注,形成LD4和LD5东二下段油藏; LD5、LD4东二下段充满后...  相似文献   
89.
以河南省1 812个红色文化资源点作为研究对象,基于ArcGIS 10.5软件分析河南省红色文化资源的分布特征,运用地理探测器探究各市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河南省红色文化资源空间分布趋于凝聚类型,呈现“四核一带”结构;北部城市的保护现状较好,中部城市保护情况较差;社会经济因素对红色文化资源保护现状的影响大于自然环境因素,社会经济因素中的各市文化旅游体育和传媒支出对红色文化资源保护情况的影响最大。为提高河南省红色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效率提出建议:加大地方财政支持力度,完善红色资源管理开发制度;注重红色资源空间分布差异,打造具有豫“IP”特色的红色文化保护圈;完善政府保障体系,将资源保护与乡村振兴政策相结合。  相似文献   
90.
孙伟  陈雯  段学军  陈江龙 《湖泊科学》2007,19(2):190-196
契爷石水库是广东省东莞市的一座中型供水水库,为富营养化水体.为改善该水库水质,2002年10月开始从东江调水,以满足供水的水量和水质要求.在调水后的两年期间,对水文、水质和浮游植物种类和数量进行了调查.本文将调查结果与以往(2000年)调查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了调水后该水库水质和浮游植物的特点和调水对水质的影响.调水直接导致TP浓度显著下降,丰水期的TN浓度有一定下降,但调水并没显著降低枯水期TN的浓度.调水后,丰水期水体的叶绿素a浓度有明显的增加,枯水期叶绿素a浓度大大低于调水前.与调水前相比,调水后浮游植物种类数有明显增加,特别是绿藻种类,蓝藻中的假鱼腥藻和针状蓝纤维藻仍为浮游植物优势种,但硅藻中的短小曲壳藻和针杆藻等成为新的优势种,裸藻的数量大为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