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8篇
  免费   95篇
  国内免费   140篇
测绘学   7篇
大气科学   7篇
地球物理   25篇
地质学   386篇
海洋学   69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25篇
自然地理   2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11.
黄铁矿是安徽铜陵包村金(铜)矿床中主要硫化物,对热液成因的显晶质黄铁矿已有大量研究,而胶状黄铁矿研究较少且成因存在争议.本文以粉晶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以及拉曼光谱(RS)为主要研究方法和手段,对包村金(铜)矿床中胶状黄铁矿的矿物组成和微结构进行研究.包村胶状黄铁矿主要由黄铁矿组成,含有白铁矿、菱铁矿、石英、含铁白云石、高岭石和有机质.黄铁矿主要以纳米-亚微米粒径的自形、半自形的立方体为主,少量微米级他形颗粒,显著不同于胶体或非晶态的无定型黄铁矿.由黄铁矿、白铁矿和有机质组成的胶状结构中,白铁矿和有机质富集在暗色环带,黄铁矿相对富集在浅色环带,浅色和暗色交替变化主要由三者含量变化所致,与矿物粒径无关.结合铜陵地区胶状黄铁矿研究成果,我们认为铜陵地区乃至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内铜-金-铁多金属硫化物矿床相关研究文献中记载的胶状黄铁矿为铁硫化物、碳酸盐矿物、黏土矿物、石英和有机质组成的矿物集合体,是在陆源物质输入受限的半封闭海盆环境下经生物化学作用直接沉淀的纳米-亚微米黄铁矿为主的矿物集合体.虽然胶状黄铁矿经历沉积成岩作用和中生代岩浆热液叠加改造作用,但是沉积微结构、矿物成因信息仍然被有效保存.  相似文献   
112.
利用大洋锰结核还原氨浸渣为原料通过水热法合成了纳米态钾锰矿,并分析了反应pH值对合成产物物相、晶体形态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合成反应较佳pH值为5~7,反应体系中存在K+、SO42-对合成纳米态钾锰矿十分有利.该方法降低了钾锰矿合成成本,为钾锰矿商业化生产提供了思路,同时为大洋锰结核氨浸渣的资源化利用和清洁生产开辟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3.
《海洋世界》2012,(3):11-11
首席科学家詹·赫斯特说:“我们的纳米火箭基于简单的设计,即聚合物泡囊,这是一种球形胶囊。”纳米粒子的大小比细菌体型小10倍,  相似文献   
114.
源岩层系油气已成为世界油气工业体系中举足轻重的重点领域,未来发展潜力很大。本文通过深入解读含油气源岩层系的地质形成条件,发现储集层属性和烃源岩属性在根本上决定了源岩层系油气成功开发的技术路径。储集层属性是指储集层储存和渗滤油气的物理性质及其相互关系,地史时期微—纳米级孔- 喉- 缝系统充注和聚集了大面积连续型油气资源,人工压裂形成缝网系统突破了致密储层的连通属性短板,成功开发了规模油气资源,突破流动属性短板可能是另一个发展方向。烃源岩属性是指烃源岩滞留、转化和排出油气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其相互关系,包括已转化的滞留油气和未转化的残留有机质,滞留及潜在烃类资源规模巨大,地下人工加热等方式理论上可突破烃源岩的有机质数量和成熟度属性短板,可能是实现成功开发的有效路径。储集层属性和烃源岩属性是实现源岩层系油气规模发展的内在潜质基础,公共属性参数是外部环境基础。造缝产烃还是改质造烃?前提是准确研判优选何种内在属性参数,基础是系统整合优化所有外在属性参数,推动实现源岩层系油气商业化可持续发展,未来中低熟富有机质页岩及油页岩、中高熟富气态烃页岩层系、低变质程度富油煤岩、深层可气化煤炭等是值得期待的战略发展领域。  相似文献   
115.
116.
李家珍 《矿产与地质》1994,8(3):213-217
玉石及其资源开发(4)李家珍《矿产与地质》编辑部4硅质类玉硅氧是自然界分布很广、数量很多的一种矿物质。由硅氧化合物形成的宝石、玉石种类很多,也是人类应用最早,应用量最多的宝玉石原料。4.1显晶硅质类宝(玉)石硅氧化合物的结晶矿物名为石英,透明的石英晶...  相似文献   
117.
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氧化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硝酸镁和硬脂酸为原料,用溶胶—凝胶(Sol-Gel)法制备得到了纳米氧化镁微粒,并用热重(TG)分析、X-射线粉末衍射(XRD)、红外光谱(IR)和透射电镜(TEM)等对该纳米微粒的结构与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控制Mg(NO3)2和CH3(CH2)16COOH物质的量比为1∶4,在90℃反应20 min并于360℃热处理4 h,得到立方相氧化镁纳米微粒,形貌为椭球体,分散性好,平均粒径约为33 nm。  相似文献   
118.
介绍了微硅粉(纳米硅)浆材的基本性能,应用微硅粉浆材处理基础的不均匀沉降等地质灾害,解决了工程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19.
特殊形貌MgO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科技的发展、进步对材料的要求越来越高,随之而来的是各种特殊功能的复合材料的问世。作为复合材料,增强改性添加剂的特殊形貌MgO材料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系统介绍了晶须MgO、纳米MgO及其他特殊形貌MgO的用途和制备方法。指出盐湖镁资源的综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并兼顾环境保护是今后研究开发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0.
建筑材料从发展的角度可以分为传统建材和新型建材两大类。新型建材始于1824年,这一年英国人首先生产并采用了波特兰水泥。随着科技进步玻璃、铝材、钢材、陶瓷、石膏、陶粒等建材日益得到广泛应用,科技含量高的纳米建材正向人类走来。性能优越的新型建材正以不可阻挡之势逐步淘汰和代替传统建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