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2篇
  免费   118篇
  国内免费   233篇
测绘学   12篇
大气科学   16篇
地球物理   51篇
地质学   542篇
海洋学   222篇
天文学   97篇
综合类   82篇
自然地理   51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4年   1篇
  1948年   1篇
  1946年   1篇
  193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51.
应用RT-PCR和RACE-PCR技术克隆了红笛鲷(Lutjanus sanguineus)CD4和CD4-2基因,并分析了它们在健康鱼不同组织的表达分布及免疫刺激物诱导后的表达变化。CD4基因c DNA序列全长2216bp,包含180bp的5′UTR(untranslated regions)、605bp的3′UTR和1431bp的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编码476个氨基酸;红笛鲷CD4-2基因c DNA序列全长为1520bp,包含62bp的5′UTR、525bp的3′UTR和933bp的ORF,编码310个氨基酸。CD4分子由信号肽、4个免疫球蛋白样结构域(D1—D4)构成的胞外区、跨膜区和胞浆区组成,CD4-2分子由信号肽、2个免疫球蛋白样结构域(D1—D2)构成的胞外区、跨膜区和胞浆区组成。荧光定量PCR(Real Time Quantitative PCR,q PCR)分析显示红笛鲷CD4和CD4-2基因在健康鱼的胸腺中表达量最高,其次是中肾、鳃、皮肤、脾、头肾和肠。红笛鲷头肾淋巴细胞体外经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和刀豆蛋白A(Concanavalin A,Con A)刺激12h后,CD4和CD4-2表达量显著上调(P0.05)。哈维氏弧菌疫苗免疫24h后鳃、头肾、脾脏和肠的表达量显著上升(P0.05)。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鱼类CD4和CD4-2在抗菌免疫反应中的作用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52.
李志勇  董城  邹静蓉  邹维列 《岩土力学》2015,36(7):1840-1846
湘南地区广泛分布红黏土,它具有天然含水率高、孔隙比大及结构性强等特点,可用于特殊路基填料。为获得红黏土的动态回弹性能,利用动三轴试验研究了偏应力、围压应力和体应力对红黏土动态回弹模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动态回弹模量随围压和压实度的提高而增大,随偏应力的增大而减小;动态回弹模量受含水率影响较大,并在最佳含水率附近达到最大值。基于试验揭示的动态回弹模量与应力的相关性,采用3种应力相关的典型动态回弹模量预估模型对试验数据进行回归分析,进而遴选出最佳预估模型。误差分析表明,对于湘南地区红黏土,考虑偏应力和围压应力的回弹模量预估模型具有更高的决定系数,能更好地拟合红黏土的动态回弹模量。动态回弹模量试验结果和遴选的预估模型将为湘南地区红黏土路基设计提供试验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3.
米兰科维奇理论从地球轨道要素周期性变化驱动气候波动的角度出发,对第四纪时期古气候的周期性特征做出了成功的解释。近年来对更长尺度的贝加尔湖古气候记录的研究结果表明,晚中新世-上新世的气候变化具有40ka的周期性变化,气候环境演变和太阳辐射量的变化密切相关[1,2]。古气候的周期性演化研究要求研究材料具有较准确的时间标尺、连续记录的地层和较高的样品分辨率。中国黄土高原地处中纬度地区,对太阳辐射的变化比较敏感,保存连续完整的晚第三纪风成沉积为研究长尺度的气候变化周期提供了可能,但限于一些气候代用指标在晚第三纪地层中的适用性,古气候变化周期方面的研究还比较少。蜗牛对气候的变化非常敏感,蜗牛化石是风成沉  相似文献   
154.
北方风尘中Sr-Nd同位素组成变化的影响因素探讨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由于岩石和矿物的成因及形成时代不同,其Sr-Nd同位素组成有明显的差异,并且在表生迁移过程中很少被改变,因而在示踪岩石、矿物以及沉积物的来源和成因方面常被视为一种经典的地球化学手段[1~3]。近年来,利用此方法研究中国北方风尘的来源及迁移路径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4~9]。然而,已有的工作主要以全样为研究对象,或者对样品仅作了简单的物理、化学处理,并未建立在风尘Sr-Nd同位素组成变化的影响因素这一基础性工作之上,因而所获得的结果是否接近真实,还有待于更深入的研究。为了弥补已有的工作不足和将更正确地运用Sr-Nd同位素手段确定风尘的源区和追踪其迁移路径,本文测试灵台剖面不同粒度组分及其酸不溶物中  相似文献   
155.
谈云志  郑爱  吴翩  付伟 《岩土力学》2013,34(5):1242-1246
高液限红黏土用于路基填筑时,因其不良的水理特性,需要掺石灰或水泥改良。但红黏土成团现象十分突出,进行灰土拌和时不易达到均匀状态,影响预期改良效果。通过对不同直径的红黏土土团及石灰改良土土团进行承载比试验,结果表明:干密度随着土团直径尺寸的增大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特征,红黏土和石灰土的最大干密度对应的土团直径处在0.2~ 5 mm范围内;而最大承载比CBR值对应的土团直径分别处在5~10 mm和2~5 mm的范围内。石灰土和红黏土的吸水率、膨胀率均随着土团尺寸的增大,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整体变化趋势。在2~10 mm的范围内,两种土的膨胀量最小。石灰改良只对直径小于5 mm的土团的膨胀特性起到明显的抑制作用。可见,现场施工中严格控制土团的大小对保证土体的强度和水稳定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6.
石灰稳定红黏土强度的长期碳化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谈云志  喻波  郑爱  付伟  张华  万智 《岩土力学》2013,34(Z1):73-79
碳化效应是石灰稳定土强度增长机理之一,但长期的碳化作用是否对其强度一直起促进作用?如果没有压实作用,碳化效果到底如何?这些关键问题还没有得到充分的论证。采用灰土拌和后击实养护和养护后再击实的不同制样方法,通过承载比CBR试验,探讨压实作用对碳化效应的影响。制备4种初始含水率的击实试样,开展碳酸溶液和纯水浸泡下的CBR试验,论证长期碳化对石灰稳定土强度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自然养护90 d后再击实试样的CBR值明显低于击实后养护的试样;初始含水率为34%时前者约为后者的12倍。另外,碳酸溶液浸泡15 d后的试样CBR值均小于纯水浸泡的试样CBR值,但初始含水率越大其影响程度越小,当初始含水率大于34%后两者之间的强度基本没有差别。为进一步佐证长期碳化作用能弱化石灰稳定土的强度,开展不同浸泡时间的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发现石灰土的强度呈现先增大后减少的变化趋势,再次证实长期的碳化作用弱化石灰稳定土的强度。最后,利用热重分析法测试经过碳酸溶液浸泡前后的石灰稳定土,发现长期碳化溶解了部分石灰土中的碳酸钙和硅酸盐类胶结物。借助扫描电镜图片和孔隙尺寸分布曲线,从微观角度揭示不同击实和养护方式对石灰稳定土强度的影响机制。  相似文献   
157.
吴小锋  李光范  胡伟  王晓亮 《岩土力学》2013,34(11):3187-3191
土体结构性的数学模型是21世纪土力学的核心问题。由于土体微观结构的变化造成了重塑土与原状土的力学特性上的差异。采用应变型和应力型结构性宏观参数来表征这种微观结构的变化,同时将应变性结构性参数引入到等向固结过程中去,用以描述常规三轴试验中剪切前的等向固结过程以及剪切时球应力对结构性土体的影响。实现应变型和应力型结构性宏观参数对整个三轴剪切过程的描述。修正剑桥模型对正常固结重塑黏土的三轴压缩试验能做出准确地描述,但对超固结黏土及原状土,即具有结构地土体,则不能给出准确地描述。将应变型和应力型结构性宏观参数引入到修正剑桥模型中,实现修正剑桥模型的结构化。该结构性修正剑桥模型参数的确定方法与常规修正剑桥模型参数的确定方法相差不多,只不过多了球应力与土体结构性体应变的关系式、偏应力与土体结构性广义剪应变的关系式。经过数值模拟比较,结构性修正的剑桥模型能较好地反映原状土的结构性演化过程,能描述原状土结构的整个破坏过程,在多种应力路径下具有很好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58.
以麸皮、豆粕和红糖为基料,固态培养沼泽生红冬孢酵母(Rhodosporidium paludigenum),研究沼泽生红冬孢酵母的固体培养条件和培养基。结果表明,优化的固体培养基和培养条件为:豆粕、麸皮和红糖的最佳质量比为3∶1∶1;每10 g基料,各组分添加量分别为酵母膏0.2 g,硫酸铵0.2 g,水12 mL,接种1.5 mL菌液;培养基厚度2.35 cm。在此条件下培养60 h,红酵母的细胞产量最高达101.9×108g-1。  相似文献   
159.
相同养殖条件下青、红刺参体壁营养成分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同一养殖池塘内青、红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体壁的营养组成与含量。结果表明:青刺参和红刺参体壁中水分含量、出皮率和干品灰分含量差异显著(P<0.05),粗蛋白、总糖分和粗脂肪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青、红刺参体壁均含有18种氨基酸,各种氨基酸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在检出的10种主要脂肪酸中,青刺参体壁中MUFA-16∶1(十六碳烯酸)和SFA-20∶0(二十碳酸)的含量显著高于红刺参(P<0.05),AA(二十碳四烯酸)的含量显著低于红刺参(P<0.05)。青、红刺参体壁均含有VB1、VB2、VB3、VB9、VB12、VC和VE等7种维生素,红刺参的VB3含量显著高于青刺参(P<0.05)。红刺参类胡萝卜素总量显著高于青刺参(P<0.05)。在检测的微量元素中,红刺参Zn、Cu和Se含量均显著高于青刺参(P<0.05)。研究表明,红刺参的综合营养品质优于青刺参。  相似文献   
160.
基于循环荷载作用下原状结构红粘土εP-lgN试验曲线簇,采用经典的对数函数模型对稳定性曲线、Monismith指数函数模型对破坏型曲线进行拟合分析,获得了相应模型参数的拟合公式,得出发散型对数函数模型不适宜于稳定型曲线的结论.针对稳定型曲线收敛的特点,提出了一个新的稳定型曲线累积塑性应变数学模型.与发散型对数函数模型比较,新模型具有收敛性,能更好地模拟稳定型曲线的变化规律.利用新模型对不同试验条件下原状结构红粘土稳定型曲线进行拟合,获得了新模型参数拟合公式.基于原状结构红粘土临界动应力试验值,引入了一个新的参数“动应力比”,该参数的引入能很好地降低试验数据点的离散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