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6篇
  免费   69篇
  国内免费   298篇
测绘学   17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球物理   44篇
地质学   172篇
海洋学   549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81篇
自然地理   70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4篇
  1978年   3篇
  1976年   4篇
  1950年   3篇
  1948年   1篇
  194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03 毫秒
851.
鉴于池塘养殖条件下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种内相残现象严重,螯足缺失率较高之实际。本研究对三疣梭子蟹的螯足进行了缺失处理,设置了无螯组(C0)、1螯足组(C1)和2螯足组(C2),在实验室内食物资源不足条件下,探讨了螯足数量(螯足缺失)对三疣梭子蟹摄食行为和竞食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螯足数量对三疣梭子蟹的索食时间无显著影响(P0.05);(2)缺失螯足(C1,C2组)的三疣梭子蟹均可正常摄食,其中C0组蟹可用第一步足代替螯足抱持食物,将食物送入口中,表现出明显的行为补偿策略,但其啃食速度较慢,啃食耗时是C2组蟹的2倍;(3)C0、C1、C2组三疣梭子蟹均有部分个体同时抢占2份食物,其比率与个体具有的螯足数量有关,螯足越多,同时抢占2份食物的比率越高,其中C2组中有20%个体同时抢占了2份食物,而C0组仅有3%个体同时抢占了2份食物;(4)从螯足数量不同的三疣梭子蟹遭同类抢食的次数、比率来看,螯足数量越多的三疣梭子蟹,抢食欲望、抢食能力越强,而且更趋向向双螯均缺失个体发起抢夺性攻击,表现出明显的"强欺弱"现象;(5)螯足缺失直接影响了三疣梭子蟹对食物的保护,其中C0组中50%个体持有的食物可被同类抢走。整体上,缺失单个螯足对三疣梭子蟹摄食和竞食行为的影响不大,而缺失双螯将严重影响了三疣梭子蟹的摄食和竞食能力。  相似文献   
852.
本研究采集中国沿海常见五种鲳属鱼类并对其耳石进行系统的多元形态学描述与比较。耳石形态在整体轮廓、边缘以及前部表现出明显的种间差异,展现了耳石形态的种内特异性。随着基因隔离与种间分化,鲳属鱼类耳石也逐渐变薄且基叶、翼叶更为发达。上述观察到的种间耳石形态差异与鱼体本身生活的水层以及温度联系紧密。96.6%的判别成功率也证明鲳属鱼类耳石显著的种间差异,表明形态学方法可以作为鲳属鉴别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853.
李成有  郭阳阳  张卫红 《海洋科学》2017,41(11):130-133
作者利用形态解剖和扫描电镜方法对采自新疆五家渠市琥珀螺科(Succineidae)一未知种类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该种贝壳长卵圆形,黄棕色,壳质薄,半透明,中等大小,壳高12.56~15.10 mm,壳宽6.48~7.72 mm,有2.8~3.1个螺层;软体密布色素点,整体黑褐色;阴茎较短,绝大多数个体阴茎一侧扩展呈片状沿纵向与囊状的另一侧相折叠;阴茎附属物片状,长度约为阴茎长度的1/4;阴茎基背板长,在阴茎鞘中折叠6~7次;阴茎内部具数条纵褶,阴茎内表面密布微小乳状突。结果显示该种属于尖缘螺属(Oxyloma),与该属已报道的相近种差异明显,为一新种,即五家渠尖缘螺(Oxyloma wujiaquensis sp.nov.)。模式标本保存于新疆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相似文献   
854.
探讨并殖吸虫螺类宿主自然资源。发现采自福建北部的沼蜷属螺Paludomus一新种,命名为闽北沼蜷。参照《医学贝类学》和相关文献进行形态描述。正模(FJ6135)壳高18.15 mm,壳宽13.46 mm,壳口高14.05 mm,壳口宽8.04 mm。产地武夷山九曲溪。螺层5层,顶层及原壳层多缺失,螺面呈绿褐色,各螺层宽度上向体螺层增长迅速,体螺层大而膨胀,其高度上约占全部高度的4/5。齿舌中央齿呈尖峰状,中部支齿大而突出。内缘齿单支而宽大,两侧缘各有3或5枚不甚突出小齿,分布不对称,排列公式:3-1-3,3-1-5(3),7,5。本新种可与黔沼蜷(P.quianensis Liu et al,1994)、带沼蜷(P.cinctus Liu et al,1994)比较鉴别。  相似文献   
855.
最近报道从患病的红螯螯虾(Cherax quadricarinatus)中分离出一种新的虹彩病毒,被暂时命名为红螯螯虾虹彩病毒.它还能感染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和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为了探究红螯螯虾虹彩病毒是否能够感染同属于甲壳纲、十足目的螃蟹.选取中华绒鳌蟹(Eriocheir sinensis)和粗腿厚纹蟹(Pachygrapsus crassipes)作为实验对象,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和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结论证明了红螯螯虾虹彩病毒能够感染中华绒鳌蟹和粗腿厚纹蟹.推测其他蟹类也可能是其潜在的宿主,这暗示着红螯螯虾虹彩病毒对螃蟹的养殖是一种潜在的威胁.  相似文献   
856.
刘冬洋  喻美艺 《贵州地质》2017,34(2):104-108
贵州罗甸云干地区二叠系生物礁岩发育,尤其在云干地区出露丰富的、保存完好的造礁海绵化石,笔者初步野外观察和采样后将剖面划为A、B、C、D四段,由下至上分别为含有孔虫泥晶海绵骨架岩、泥晶海绵骨架岩、亮晶海绵骨架岩和含叶状藻海绵障积岩。初步共鉴定出纤维海绵纲下4科6个属和房室海绵纲下8科11属;其中,发现的雷妮亚科Leiniidae的雷妮亚属Leinia,为国内首次发现报道,本文对其进行了详细描述。另通过对造礁海绵房室海绵属统计,将本礁和贵州紫云、广西隆林的二叠世生物礁进行房室海绵相同属重现率进行计算比较,发现本礁和紫云礁重现率更高,说明他们的造礁生物群团相关性更加密切,群落结构相似度更高。  相似文献   
857.
858.
本文描述了百色盆地第三系沉积中1个花粉新属:爵床粉属(Acanthaceaepollis)和3个新种:百色爵床粉(Acanthaceaepollshoseensis)、百色厚壁三孔沟粉(Tricolporopollenitesbosepachydermus)、平滑四孔沟粉(Tetracolporiteslaevigatus)。同时对新属中的3个未定种也作了简要描述。新属种化石分别产自上新统长蛇岭组、渐新统伏中组、始新统那读组。  相似文献   
859.
研究发现蟹奴在孵化过程中内层卵先排出,内层囊膜再相继排出,而不是外囊膜先排出。采用烟丝、马尾松、苦楝叶、复合五号药、鸦胆子、使君子等六种药物对蟹奴幼体进行杀灭试验,结果仅烟丝(83.3ppm)和苦楝叶(110ppm)有效,前者5h后杀灭率16.6%,后者24h后杀灭率52.5%。  相似文献   
8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