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4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93篇
海洋学   17篇
综合类   6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8 毫秒
71.
运用Tafel极化曲线和线性电势扫描法研究了常温弱酸性CuCl2-NaCl溶液中铜氯络合物体系的电化学放电机理。通过测量不同浓度配比的CuCl2-NaCl溶液的极化曲线得到各自的交换电流密度,然后根据电化学反应级数法计算直接在电极上放电的Cu(Ⅱ)-Cl络合物的配位数。并且运用线性电势扫描法进一步研究了此络合物在铂电极上的还原反应,在体系可逆的情况下计算得到其发生放电反应的离子浓度。结果表明:溶液中存在的主要络离子是[CuCl]+,在铂电极上发生电化学反应的铜络离子是[CuCl]+。铜氯络离子在铂电极上的还原反应分两步进行,其中第一步为可逆的单电子还原过程,体系中[CuCl]+和Cu的电化学反应级数均为一级;4.000 mol/L NaCl-0.100 mol/L CuCl2溶液体系中发生放电反应的[CuCl]+的浓度为0.086 mol/L。研究结果为目前学术界存在广泛分歧的Cu2+在高浓度氯离子溶液中的放电机理提供了重要的实验依据,同时对未来湿法冶金、地质和地球化学等领域中溶解态金属络合物的电化学分析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2.
制备了羧甲基琼胶寡糖钒络合物,并利用ICP-MS测定钒的含量为4.6%;同时,对钒氧羧甲基琼胶寡糖抗氧化和抑制人肝癌BEL-7402细胞增殖活性进行研究。抗氧化实验结果表明,钒氧羧甲基琼胶寡糖清除?OH的能力和DPPH?的能力均比羧甲基琼胶寡糖的清除能力有显著提高。经磺酰罗丹明B蛋白染色法测试,进一步发现钒氧羧甲基琼胶寡糖在16~1 000 mg/L浓度范围内对人肝癌BEL-7402细胞的增殖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3.
74.
本文探讨了能消除Fe(Ⅲ)、Co(Ⅱ)、V(V)、Ta(V)、Cu(Ⅱ)等元素干扰的导数光度法测定在酒石酸介质中铌和5-Br-PADAP形成的三元铬合物.该方法具有选择性好,检出限低和准确度高等特点,铌在0—25μg/25m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检出限0.02ppm,Nb_2O_5回收率在90—102%。  相似文献   
75.
地质流体中不同络合物之间的稳定同位素平衡分馏系数是利用稳定同位素示踪地质流体演化过程的必要前提.但由于受实验条件的限制,流体中部分元素不同络合物之间的同位素分馏系数难以通过实验精确测定.基于第一性原理的理论计算是获得溶液中不同络合物之间稳定同位素平衡分馏系数的一种重要手段,能够获取各种极端条件下同位素分馏系数.在应用第...  相似文献   
76.
发展了一种能在野外测定0.25~1000μg/g银量的Ag-TMK-DBS三元络合物光导比色测定法。样品经硝酸封闭溶解后,用巯基棉富集分离银,在pH 4.5的乙酸-乙酸钠缓冲介质中,银与硫代米蚩酮(TMK)-十二烷基苯磺酸钠(DBS)形成易溶于水的红色三元胶束络合物,用自行开发研制的光导(比色)分光光度计比色测定痕量银。方法检出限为0.10μg/g,加标回收率为96.0%~99.4%,11次测定的精密度(RSD)小于5.76%。方法较为快速、简便、准确和灵敏,经国家一级标准物质验证,分析结果与标准值吻合。用光导分光光度计测定,准确度和精密度均有很大改进,结果与室内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结果一致。方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7.
淋洗剂EDTA 二钠和柠檬酸三钠与镉形成的络合物及镉本身在黏土上的吸附行为研究表明: 上述两种淋洗剂能有效提取表层土中的Cd,形成的络合物在迁移过程中又能较好地被黏土层吸附。黏土对Cd2 +、Cd--EDTA 和Cd--柠檬酸的吸附容量顺序为: Cd--柠檬酸> Cd2 + > Cd - EDTA; 3 种形态的吸附过程均以离子交换吸附为主,并在15 min 内完成。黏土对Cd2 + 和Cd - 柠檬酸的吸附容量随溶液初始pH 的升高而增大,对Cd--EDTA 的吸附容量随pH 升高略有降低。  相似文献   
78.
Rh(Ⅲ)-2-(6-甲基苯并噻唑偶氯)-5-二乙氨基苯甲酸络舍物在pH=5.0的HAc—NaAc缓冲液中有一较灵敏的极谱波,其峰电位EP1为-554mV(vs.SCE),加入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使峰电流增加8.7倍,峰电位EP1负移至-600mV(vs.SCE)。铑的质量浓度在0.05~65μg/L与二阶导数峰电流IP”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7.8ng/L。经多种电化学方法证明该波为络舍吸附波,其电极过程为不可逆,电子转移数为2。此外试验了多种共存离子时峰电流Ip”测量的影响。所拟方法已用于13X分子筛催化剂中痕量铑的测定。结果与推荐值基本相符,6次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为3.6%。  相似文献   
79.
研究了新显色剂 5 Br PAH与钴 (Ⅱ )的最佳显色反应条件。在pH为 10 .0的条件下 ,Co(Ⅱ )与 5 Br PAH形成稳定的蓝紫色络合物 ,络合比为 1∶1,最大吸收波长为 6 86nm ,最大摩尔吸光系数达 1.6 6× 10 4L·mol- 1 ·cm- 1 。钴量在 0~ 2 0 μg/2 5mL范围内遵守比尔定律。该体系显色速度快 ,稳定性好 ,并有较好的选择性 ,样品分析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80.
锆-槲皮素-EDTA三元混配络合荧光体系的研究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弱碱性条件下,EDTA与Zr(Ⅳ)、槲皮素发生三元混配络合反应,形成组成比为2:1:3的锆-槲皮素-EDTA混配荧光络合物,由此建立了锆的选择性较好、灵敏度较高的荧光测定方法。该法测定Zr(Ⅳ)的线性范围为0.18~3.65μg/ml,方法检测限达3.5ng/ml。将此法用于直接测定合金样中的锆,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