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8篇
  免费   74篇
  国内免费   105篇
测绘学   13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球物理   67篇
地质学   202篇
海洋学   97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24篇
自然地理   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膨胀土胀缩性评价中有关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膨胀土吸水膨胀、失水收缩,产生地表变形,进而导致建筑物破坏。本文就现行膨胀土胀缩性指标试验及地基变形量评价计算中有关问题进行了研究,认为以天然含水量为起始含水量测定土样胀缩率是不合适的,建议以缩限为起点进行膨胀试验,以胀限为起点进行收缩试验,采用加荷膨胀量(而非卸荷膨胀量)参加有荷载下的膨胀率计算。膨胀土地基勘察必须结合场地条件分析可能影响土体含水量变化的因素,对同一工程采用几种方法评价,互相对比、参照。  相似文献   
102.
多岛海型造山作用——以华南印支期造山带为例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3  
大陆造山带大多数形成于弧弧碰撞及其弧后盆地衰缩作用,其古地理格局为多岛海。今日的东南亚是多岛海大地构造的现实模型,其中欧亚大陆和澳大利亚的板块边界位于印度尼西亚的班达—巽它弧以南和西太平洋马里亚纳弧以东。介于前缘弧和欧亚大陆之间的是众多的残余弧和弧后盆地。其中有些盆地仍然是海底扩张的中心,一些是不再活动的海盆,也有些海盆正在遭受挤压作用,而一些海盆则已经完全被弧后衰缩作用所消减。位于这些盆地之间的是残余弧,沉降的残余弧顶部的沉积层序类似于被动陆缘。华南大地构造可用多岛海模式予以解释。华南造山带的大地构造相分析、沉积相分析和古地磁等综合研究结果表明,它们大多数是弧弧碰撞作用所形成的碰撞型造山带,二叠—三叠纪的古地理存在着与东南亚今天类似的多岛海格局。临沧弧和华夏弧可能为华南多岛海的前缘弧,起着与今天欧亚大陆的印度尼西亚弧相类似的作用。多岛海古地理格局可能出现于泥盆纪以后,华南板块发生裂解,所形成的弧后盆地大多数于晚三叠世到早侏罗世发生衰缩。  相似文献   
103.
本文采用电镜,X射线和常规滴定法,对川渝东部侏罗系中下统的粘性岩土进行了粘粒矿物组成,化学成分及胀缩率的测定,并确定为低膨胀性粘性土,为防治蠕移变形,减轻其危害提供了科学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4.
本文报道了一例脊髓纵裂征,并着重讨论了该病X线CT表现,其中脊髓中央的骨嵴是诊断该病的关键,通过X线CT检查对比认为CT是最理想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05.
本文介绍了一种适用于受采动影响的非均质岩石巷道维护的多铰可缩U型钢支架。文中阐述了多铰可缩支架的设计原理、结构特点和计算方法; 进行了实验室和井下工业性试验, 取得了良好的支护效果。分析和试验表明, 多铰可缩U型钢支架兼有铰接支架和可缩支架两者的优点; 承载力大, 能自动调节载荷, 适应不均匀的多变地压; 具有可缩性好, 复用率高, 架设与回收方便等特点, 是国内外首创的新型支架。  相似文献   
106.
罗松明 《探矿工程》2004,31(4):59-61
介绍了渔潭水利水电工程中3个高强压力引水隧道的施工技术措施,总结出高强压力隧道的特点及施工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07.
Brown alga ( Undaria pinnatifida) was treated with alginate lyase and hydrolyzed using 17 kinds of proteases and the inhibitory activity of the hydrolysates for the angiotensin-I-converting enzyme (ACE) was measured. Four hydrolysates with potent ACE-inhibitory activity were administered singly and orally to 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s (SHRs). The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of SHRs decreases significantly after single oral administration of the brown alga hydrolysates by pro- tease S ' Amano' (from Bacillus stearothermophilus) at the concentration of 10 (mg protein) (kg body weight)^ - 1. In the 17 weeks of feeding experiment, 7-week-old SHRs were fed standard diet supplemented with the brown alga hydrolysates for 10 weeks. In SHRs fed 1.0 and 0.1% brown alga hydrolysates, elevating of systolic bloodpressure was significantly suppressed for 7 weeks. To elucidate the active components, the brown alga hydrolysates were fractionated by 1-butanol extraction and HPLC on a reverse-phase column. Seven kinds of ACE-inhibitory peptides were isolated and identified by amino acid composition analysis, sequence analysis, and LC-MS with the results Val-Tyr, Ile-Tyr, Ala-Trp, Phe-Tyr, Val-Trp, Ile-Trp, and Leu-Trp. Each peptide was determined to have an antihypertensive effect after a single oral administration in SHRs. The brown alga hydrolysates were also confirmed to decrease the blood pressure in humans.  相似文献   
108.
梁靖 《广东地质》2000,15(4):55-60
第三纪湖相沉积胀缩土在茂名盆地广泛分布,矿物成分以伊利石、埃洛石和高岭石为主(约占70%),蒙脱石达5%,与一般粘性土相比,具有密度大,液性指数和孔隙比小的特点。其自由膨胀率的平均值达53%,是一种遇水膨胀,失水收缩的胀缩土。土体胀缩性的大小及其外部环境条件下的变化,是导致该区房屋开裂的内外因素,因胀缩土引起的房裂现象在茂名盆地随处可见,有些村庄的房裂发生高达80%以上,胀缩土区房裂灾害的防治工作应从选址做起,优先选择地形平坦,位置低下,地下水埋深较浅且水位变幅不大的地段,可采用加大建筑密度、建造多层建筑、换土垫砂,防水保湿,回大基础埋深等方法,对重要建筑物,应考虑桩基础。  相似文献   
109.
认广西红粘土的胀缩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秋鸾 《广西地质》2000,13(3):75-77
文章从由碳酸盐岩深余堆积形成的红粘土引起产生的地裂、房裂等不良工程地质现象入手,以大量的实验资料为基础,指出广西红粘土的胶粒含量,可塑性指标高,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和较强的亲水性,自由膨胀率接近或等于27%。论述了红粘土液限和逆限值在塑性图上的分布规律与一般膨胀土的分布规律相吻合,这种粘土应属于弱至中等级膨胀性粘土,并以收缩变表为其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10.
疏水沉降地层竖向可缩性井壁附加力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桦  苏俊  姚直书 《岩土力学》2007,28(3):471-475
通过数值分析和模型试验研究,揭示了竖向可缩性井壁附加力分布规律。研究表明,可缩性井壁可有效衰减附加力和井壁截面轴向应力;与单一可缩接头相比,设置两个可缩接头衰减附加力更为有效;提出的可缩接头设置优化原则,对科学、合理地设计竖向可缩性井壁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