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47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17篇
地质学   152篇
海洋学   51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1.
中—上扬子地区二叠系眼球状石灰岩特征及成因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罗进雄  何幼斌 《地质论评》2010,56(5):629-637
眼球状石灰岩是中—上扬子地区二叠系一种具特殊构造的碳酸盐岩,由"眼球"和"眼皮"组成,广泛分布于中二叠统栖霞组下部和茅口组中—下部。在野外工作的基础上,结合室内薄片鉴定分析,碳、氧同位素分析及微量元素分析,对眼球状石灰岩的野外宏观特征、镜下微观特征、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形成机理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眼球"与"眼皮"宏观及微观特征差异明显,"眼球"颜色较浅,为较纯净的石灰岩,不显层理,生屑以藻类、腕足类、有孔虫和■类等为主,"眼皮"的颜色较深,泥质较"眼球"高,多数为含泥石灰岩,略显波状,生屑以介壳类为主,缺乏藻类,定向排列,且成岩作用相对较强烈;碳、氧同位素研究表明"眼球"与"眼皮"为相似成岩环境的产物;微量元素分析表明"眼球"为富氧沉积,"眼皮"为缺氧沉积;遗迹化石也表明"眼皮"为缺氧沉积。综合分析,提出"眼皮"可能为上升流作用的产物,眼球状石灰岩是受上升流作用的影响,由沉积和差异压实共同作用形成的。  相似文献   
212.
藏南白垩纪缺氧与富氧沉积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藏南Cenomanian-Turonian界线缺氧沉积和Santonian-Campanian富氧沉积的稀土元素特征,重点探讨古海洋氧化还原条件变化与稀土元素地球化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缺氧事件层ΣREE增加30%,Ce和Eu含量分别增加40%和114%;富氧沉积层ΣREE明显增加,其中以Eu含量增加107%最为明显,Ce增幅最小,表现为相对亏损。缺氧沉积稀土元素分布型式为Ce和Eu富集的右倾型,富氧沉积分布型式以Ce亏损和Eu富集为特征。Ce异常显示缺氧事件期间为稳定而持续的低溶解氧还原条件,而富氧事件由古海洋瞬间的氧化事件和逐渐趋于正常状态的氧化条件两个阶段组成。  相似文献   
213.
在研究东海缺氧发生因素的基础上,通过富营养化以及水体分层的代表参数来逼近缺氧的发生机理,使用海表温度、海表浊度来表征长江冲淡水范围,叶绿素α浓度和海表净初级生产力来指示富营养化情况。通过2003年9月的实际航测资料,进行东海缺氧情况监测的探索研究。研究发现,使用叶绿素α>5.5 mg/m3,海表温度介于25~27℃,以及海表净初级生产力>4 500 mg C/m2/day,海表浊度>1 ntu,更为接近真实的缺氧发生范围,具备缺氧监测的条件。  相似文献   
214.
215.
富含有机质的沉积和变质沉积物中新的矿化工业类型,特别是金、铀矿床的发现以及矿化与有机质关系伯新成果使人们对缺氧环境中的矿床成因重新发生了兴趣,为了给找矿勘探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总结了缺氧环境中的矿成成因,提供了在成因或共生组合上与含碳地层有关的各类矿庆的信息,介绍了用来确定其含矿远景的某些判据意义。  相似文献   
216.
古氧相——一个新的沉积学研究领域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简要介绍了富氧相、贫氧相、厌氧相、外富氧相和这氧相的主要特征、成因及目前古氧相分析的主要途径,包括古生态学、遗迹学、有机相和沉积地球化学分析。根据国内外研究资料,结合笔者科研成果,综述了古氧相在今地球科学研究领域,如层序地层、岩相古地理编图、重要地质事件研究及地史恢复中的应用及其前景。  相似文献   
217.
对青海高原地质职工的236例异常心电图分析发现,异常心电改变比率较高,不同年龄组异常心电图表现以SV5增深,心电轴左偏,ST-T改变,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左前半支传导阻滞,心电轴右偏及QRS低电压等改变率较为高特征,在高原缺氧环境下,人体氧自由基代谢失衡,易致机体组织,器官损害老化和心,脑,肺,肾脏器等的损害,文章指出,服用“复方红景天”胶囊等抗低氧药物有得盱地质职工及高原居民的健康。  相似文献   
218.
缺氧沉积物中硫化物对镉的生物可利用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镉是水环境中主要的金属污染物质,趋向于在沉积物中富集,对底栖生物造成潜在的威胁,并且通过食物链最终影响人体的健康.已经证明,作为沉积物中两大主要污染物的有机物和金属,有机碳是控制沉积物中非离子态有机化合物生物可利用性的主要因子[1],因此利用有机碳归一化方法判断沉积物是否受到有机物污染成为可能,而沉积物中金属的毒性或它的生物可利用性会受到诸如生物、物理和化学因子的影响,其中沉积物的部分化学组成会影响金属在固相与间隙水之间的分配,从而成为控制金属生物可利用性的关键因子[2,3].  相似文献   
219.
青海省气象台站星落棋布,大多撒落在平均海拔高度在3000米以上,这里高寒缺氧、干燥、风沙大、自然条件差。在这早工作生活的老同志,把青春献给了戈壁、献给了草原,退休后,落了一身病患。省局于1990年5月在条件相对较好的青海省会西宁市建立了干休所,集中安置了一批边远艰苦台站  相似文献   
220.
东营凹陷两套优质烃源岩层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63,自引:4,他引:63  
朱光有  金强 《沉积学报》2003,21(3):506-512
通过对东营凹陷烃源岩及原油的研究,发现东营凹陷主要油田的原油来自沙河街组沙三段下部 (Es3下)和沙四段上部 (Es4上)的烃源岩。作者利用大量的地质地球化学资料,深入分析了这两套优质烃源岩在沉积特征、地球化学特征等方面的差异性。其中沙三段下部烃源岩是在咸水-半咸水深湖-半深湖环境下沉积形成的,沙四段上部是在盐水-咸水浅湖-半深湖环境下形成的。同时还讨论了这两套优质烃源岩有机质的富集与保存特征,揭示了两套优质烃源岩的形成条件---高的古生产力和缺氧环境,其中咸水沉积环境是沙四段上部优质烃源岩形成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藻类勃发控制了沙四段上部和沙三段下部高有机质丰度烃源岩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