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7篇
  免费   94篇
  国内免费   237篇
测绘学   3篇
地球物理   50篇
地质学   605篇
海洋学   59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8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3年   2篇
  1951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31.
滇西北衙金矿床磷灰石微量元素和卤素成分的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王晨光  杨立强  和文言 《岩石学报》2017,33(7):2213-2224
滇西北衙斑岩金矿床是金沙江-哀牢山新生代富碱斑岩成矿带中规模最大的金多金属矿床,其已探明的金储量超过350t,伴生的铜、铅锌、铁、银、硫也达到大-中型规模,前人针对该矿床做了很多研究,但对于富碱斑岩与成岩成矿作用的关系一直存在较大的争议。本文以磷灰石为研究对象,比较北衙矿区内各岩体成矿差异,探讨磷灰石所记录的成岩成矿信息。研究表明,北衙矿区二长花岗斑岩成矿岩体与不成矿岩体的磷灰石均富F(2%)、贫Cl(0.02%),两者呈现近似的负相关;但成矿岩体中磷灰石具有相对较高的δEu值和较低的δCe值,表明成矿岩体氧化程度更高,从而减少含Fe硫化物的形成,使金属元素得以保存,在源区释放更多的Cu、Au元素,有利于成矿。同时,北衙矿区岩体磷灰石的(Sm/Yb)N比值的减小可能是由含Cl热液的出溶所导致的;与成矿岩体磷灰石相比,不成矿岩体磷灰石的低Ce/Pb和高Th/U值,反映了岩浆形成过程中不成矿岩体的流体活动性较弱,岩浆的分异不明显。对比研究显示,同为陆内碰撞环境形成的北衙矿床与成矿带北段玉龙矿床,其成矿岩体中磷灰石的F/Cl值明显高于俯冲环境中形成的普朗、春都和铜厂沟矿床的成矿岩体。  相似文献   
732.
《地学前缘》2017,(3):79-93
随着磷灰石低温热年代学技术理论研究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它已被广泛用于地质体定年、构造-热演化、地形地貌演化等研究领域。该文首先对磷灰石裂变径迹和(U-Th)/He热定年技术近几年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在此基础上阐述了低温热年代学方法在塔里木盆地构造-热历史和物源分析领域的应用效果。多组分动力学退火模型的建立、激光剥蚀ICP-MS方法的提出及裂变径迹自动测试仪的开发极大地推动了磷灰石裂变径迹技术的发展。对于磷灰石(U-Th)/He热定年技术,FT-等效圆校正模型极大地降低了He年龄校正过程中产生的误差;辐射损伤捕获扩散模型首次揭示了晶格缺陷对4 He扩散的影响模式;辐射损伤积累和退火模型有效地解释了克拉通盆地部分磷灰石样品裂变径迹年龄小于He年龄的现象。塔里木盆地巴楚隆起的低温热年代学数据和热史模拟结果揭示出巴楚隆起自中生代以来曾经历过185~140Ma、140~100Ma、75~50 Ma等三期快速隆升事件,主要是由羌塘地体、拉萨地体、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南缘碰撞引起的。塔北隆起钻孔内浅部样品的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和(U-Th)/He年龄都大于相应的地层年龄,记录的是物源区南天山的热信息;其热史模拟结果揭示出南天山曾经历过晚中新世—早上新世(15~5 Ma)一期快速隆升事件,并以此构建了塔里木盆地北部与南天山晚中新世—上新世构造-沉积耦合演化模式。  相似文献   
733.
为揭示东喜马拉雅构造结那木拉断裂带上新世以来强烈活动特征,对采集自那木拉断裂带的三件基岩样品进行黑云母40Ar/39Ar、 磷灰石裂变径迹两种热年代学方法测年;并利用"Pecube"软件对测得年龄数据及断裂带两侧已发表年龄数据进行定量模拟计算.测试结果显示黑云母40 Ar/39 Ar年龄范围为4.44±0.71 Ma~...  相似文献   
734.
735.
羟基游离基杀死压载水中微生物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介质阻挡强电离放电的方法,将空气中的O2和海水中H2O电离离解成OH等氧化自由基,溶于海水中形成高浓度羟基药剂。羟基致死压载水中入侵的细菌、微藻生物的反应属于游离基反应,具有广谱致死特性,在压载水外排(或输入)过程中就可致死入侵微生物,不存在药剂污染海洋环境等问题。实验室研究结果表明:致死微生物的羟基阚值为O.8mg/L。  相似文献   
736.
滇东南曼龙沟金矿床是滇东南地区代表性的卡林型金矿床,为进一步确定其成矿时代,对其中发育的两类磷灰石——与含金黄铁矿密切共生、呈细脉状集合体产出和与含金黄铁矿关系不密切、在细脉旁呈斑块状集合体产出,开展了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LA-ICP-MS)原位U-Pb定年。结果显示,与黄铁矿关系密切共生的磷灰石形成时代为(148±25)Ma(MSWD=0.64),与黄铁矿关系不密切的磷灰石形成时代为(142±69) Ma(MSWD=11.8),两组磷灰石测年结果在误差范围内基本一致,说明两者形成于相同的成矿作用过程。总体上看,曼龙沟金矿床成矿时代为~145 Ma,属于燕山早期,矿床的形成与太平洋板块向西俯冲、华南陆块岩石圈自东而西伸展有关。  相似文献   
737.
目前裂变径迹低温热年代学的理论基础是建立在温度是导致径迹退火的唯一诱因之上的。然而,辐射损伤是否能够促进裂变径迹退火尚处于争论中。文章采用云南临沧四块花岗岩样品的磷灰石裂变径迹测试分析方法,对辐射损伤与裂变径迹退火行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云南临沧磷灰石单颗粒年龄71~15 Ma,封闭径迹长度9~16μm, U含量24~290μg/g。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磷灰石封闭径迹长度以及单颗粒年龄分别随相应U含量增加而减小。综合分析认为,这种变化趋势初步表明了辐射损伤能够促进裂变径迹退火,是导致裂变径迹退火的另一诱因,为辐射损伤诱发裂变径迹退火行为研究提供了新证据。  相似文献   
738.
对新疆博格达-哈尔里克山火山岩和花岗岩的15个磷灰石样品和5个锆石样品的裂变径迹年龄测定表明,磷灰石的裂变径迹年龄变化于109.3~11.9 Ma之间,锆石的裂变径迹年龄变化于81.7~56.8 Ma之间.矿物对法计算得到,该地区晚白垩世至新生代中期的视剥露速率为0.157~0.222 mm/a.热史模拟结果表明,博格达-哈尔里克山自白垩纪以来经历了多期冷却剥露,分别是早白垩世(119~105 Ma)、晚白垩世晚期(67~65 Ma)、新生代早中期(47~31 Ma)和新生代晚期(12~7 Ma).白垩纪以来的天山变形作用,与亚洲南缘多期的地体碰撞增生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