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8篇
  免费   138篇
  国内免费   254篇
测绘学   58篇
大气科学   176篇
地球物理   179篇
地质学   461篇
海洋学   268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99篇
自然地理   87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76篇
  2011年   64篇
  2010年   67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31.
本文回顾和总结了不同纬度带大河三角洲全新世相对海平面曲线的特征及影响因素.以相近纬度带的长江、尼罗河与密西西比河三角洲为例,剖析了全新世中期无“高于现代平均海平面”的“壅水”现象,认为直布罗陀海峡、加勒比海岛屿和白令海峡对北极圈南下融水进入地中海、墨西哥湾和西太平洋起到了限制作用.大量的研究还表明,距今约7ka时尼罗河三角洲相对海平面低于现今约14m,而此时密西西比河三角洲相对海平面约为-10m,长江三角洲仅约为-5m;随后,它们的差距逐渐减小,反映了沉降作用对相对海平面变化的影响.论文提出一种利用全新世三角洲沉积层序、结合相对海平面曲线来判断区域沉降差异的方法;总结了三角洲古地形对海平面上升的响应模式,以及利用三角洲新石器遗址“最低居住面”重塑全新世相对海平面变化的路径.这些均为三角洲地区全新世海平面变化与地貌环境演化的相关研究提供了新的前景.  相似文献   
132.
《海洋世界》2009,(4):8-8
当大西洋鲱鱼相互靠近时,它们最终会形成一个极为庞大的团体。最近,科学家利用海洋成像技术发现:一个大西洋鲱鱼的“超级团队”中有几亿个成员,而整个团队的覆盖面积可达几十平方千米。这项研究的带头人,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海洋学家尾古拉斯·马克里斯表示,目前,大西洋鲱鱼的数量正在减少,了解它们的群体特征将有助于人类对其进行保护。大西洋鲱鱼聚集在一起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更容易找到配偶,  相似文献   
133.
分析中国沿长江与沿海港口城市的地位、交通、规模与职能。提出发展沿江与沿海港口城市体系,发展次中心城市、港城横向交通建设,形成港口城市群体合理分工。  相似文献   
134.
在分析和总结了大量水文地质资料的基础上,详细地分析了淮北煤田陷落柱的分布规律,并以刘桥一矿为例讨论了陷落柱导水性的判别方法.认为陷落柱的产状、"通天性"和控制断层是判别陷落柱导水性的主要标志.联系华北地区的许多矿区的实际情况,这些标志对华北地区许多矿井的安全生产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5.
利用各频率观测值间物理上的相关性,采用数学变换得到一个含有双频原始载波观测信息的虚拟观测值,与双频数据按长波长特性进行多频组合来放大周跳。对探测出的周跳候选值利用Melbourne-Wubbena组合及多项式拟合作为两个判别条件来进行甄选,达到了实时修复双频原始载波相位观测值周跳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6.
由TIN生成规则格网DEM是基于TIN的离散点数据栅格化的重要一步,在基于一种数学原理的基础上运用逆向思维提出了TIN向规则格网DEM转换的新算法,不用传统的分块和建立索引,而是通过逐个遍历三角形来判断格网节点位于哪一个三角形中并实现格网节点的插值。通过编程实现、测试该算法,证明它具有非常高的插值效率。  相似文献   
137.
石茜  杜博  张良培 《测绘学报》2012,41(3):417-420
提出一种基于局部判别正切空间排列(local discriminative tangent space alignment,LDTSA)的高光谱影像降维方法。LDTSA源于局部正切空间排列(LTSA)中的排列机制,在一个局域块内利用线性局部正切平面对类内样本的流形结构建模,同时还考虑到类间判别信息以最大化判别边界。利用多幅高光谱数据进行降维和分类试验。结果表明,LDTSA主要有三个优点:①在小样本问题上性能稳定;②在降维过程中保持类别间的判别信息;③有效挖掘数据集的几何流形结构。  相似文献   
138.
从六个方面浅谈地面观测中怎样判别雷暴方位及其移动路径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9.
给出了5种UHF风廓线雷达降水数据的判别方法,利用北京CFL-16型对流层风廓线雷达于2007年6-8月获取的部分观测数据,对5种判别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这些方法在降水天气下判断正确率都在89%以上,其中,建立关于垂直径向速度和信噪比、垂直径向速度和谱宽的判别函数两种方法判断正确率均达99%以上。  相似文献   
140.
霾的判别方法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总结了目前全国判别霾的方法和标准,描述了霾的本质,利用水汽凝结理论分析了相对湿度、能见度、霾和轻雾(或雾)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出了采用湿度-能见度指数区分霾与轻雾(或雾)的方法,并通过光的削弱理论和能见度的定义,归纳出湿度-能见度指数的数学模型.在严格执行<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的基础上,结合观测记录的实际情况,同时考虑全国大部分地区历史资料的延续性,建立了判别霾的数学公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