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9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22篇
大气科学   21篇
地质学   1篇
海洋学   295篇
综合类   54篇
自然地理   13篇
  2023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9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孙小真  刘志刚 《海洋科学》2010,34(10):62-67
对马氏珠母贝人工育苗换水、投附着基和饵料等关键环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不换水组的D形幼虫及壳顶幼虫的存活率,稚贝育成率以及D形幼虫、壳顶幼虫及稚贝壳长日生长率比换水组分别提高了15.3%、259.6%、186.5%、33.3%、34.2%、12.4%,且差异显著;(2)第1、2次投附着板组的稚贝壳长日生长率均比一次性投附着板组快,第3次投附着板组的壳长日生长率比其他所有组均慢,且差异均显著。多次投附着板组的同一批次稚贝均匀度均比一次性投附着板组好,且多次投附着板组比一次性投附着板组的稚贝育成率提高了32.5%,稚贝存活率提高了19.3%,采苗量提高了35%;(3)投喂虾塘水组稚贝存活率、育成率及壳长日生长率比投喂50%自溶酵母+50%小球藻组分别提高了28.1%、47.2%、35.9%,而投喂这两种不同饵料的稚贝阴干后的存活率差异不显著。研究表明,通过封闭不换水育苗、多次投附着板及投喂虾塘水中的生态饵料的方法可以高效地培育出健康的马氏珠母贝种苗。  相似文献   
52.
田军  郭志锋 《黑龙江气象》1996,(1):14-14,23
高寒地区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田军,郭志锋,李振友,程宝华1前言北安地区位于47°53′~48°33′N之间,属高寒地区,无霜期短,积温少,只能种植早熟及极早熟玉米,且产量低。1992~1993年进行玉米营养液育苗移栽试验示范,引入中早熟玉米获得高产,营养...  相似文献   
53.
日本鳗鲡是一种具有较高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的鱼类 ,其人工繁殖问题还未解决并已成为世界性难题。近代有关鳗鲡繁殖的研究自丹麦学者 Schmidt从 1 90 4年对欧洲鳗鲡的产卵场进行调查开始 ,至今已进行了近一个世纪。虽然获得了许多结果 ,但仍未取得突破性进展 ,鳗鲡生活史还有许多未解之迷 ,研究鳗鲡繁殖生物学的意义不仅在于揭示它的生殖习性 ,填补其生活史的空白 ,也在于尽快摆脱单纯依赖天然苗的现状 ,保护鳗鲡资源 ,并作为其它鱼类人工繁殖的借鉴。1 鳗鲡生活史及产卵场的研究1 .1 鳗鲡的生活史鳗鲡在分类上属硬骨鱼纲 ( Osteichthyes…  相似文献   
54.
55.
马氏珠母贝Pintadamartensi(Dunker)是生产海水珍珠的主要贝类。其人工养殖主要靠人工育苗提供种苗,而种苗的生产经常出现产量不高,甚至中途失败的问题。其主要原因是水质不良。为了改善育苗期间的水质条件,我们对马氏珠母贝的常规育苗方法进行了一些改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改进工作介绍如下。互材料互.且亲贝采自海南省陵水县黎安港。贝龄约3a,壳高6.8~7.5cm。雌雄贝比例为8:1,即按8雌1雄进行选贝。1.2饵料绿色巴夫藻Pavlovaviridis,湛江等鞭藻Isochgsiszhan;iangensis,亚心形扁藻Platymonassubcordiformis,活性…  相似文献   
56.
利用雷州半岛广泛养殖的马氏珠母贝及珍珠生产中大量废弃的珍珠贝体成熟性腺,获取贝类幼体作为饵料来培育斑节对虾苗。通过比较不同投喂方式的对虾幼体的变态率,各时期的成活率和出苗率来探讨贝类幼体替代事部分替代卤虫卵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投喂珠母贝幼体的试验池比投喂卤虫幼体、骨条藻的对虾幼体早期变态率要高。而平均出苗率以投喂卤虫幼体的池最高,为49.8%;投喂珠母贝幼体的池略低,为40.4%;而前期仅投喂  相似文献   
57.
研究了2002-2003年双棘黄姑鱼(Nibea diacanthus)的人工繁殖、育苗过程。成熟亲鱼注射LRH-A HCG就可产卵,产卵率55.6%~83.3%,受精率71.0%~87.1%,孵化率77.9%~89.3%。苗种培育期间加强水质管理、饵料生物的营养强化和病害防治工作,在水温24.5~29℃、盐度26~32条件下,仔、稚、幼鱼生长迅速。  相似文献   
58.
本试验利用一个室外露天水容量为187立方米的水泥池进行马氏珠母贝人工育苗,一次育出贝苗5065万只,平均每立方米水体收贝苗27.08万只。室外大池育苗具有耗饵量少,节约人力,培育的幼虫和贝苗生长快和产苗量大等优点,能够迅速提高贝苗总产量,解决目前存在的贝苗(?)足的困难,值得提倡推广。  相似文献   
59.
为开展黄鳍东方鲀(Fugu xanthopterus)批量全人工育苗、胚胎及仔稚幼鱼发育特征研究, 作者使用地欧酮(DOM)、促黄体释放激素类似物(LRH)及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对性成熟黄鳍东方鲀进行人工催产。结果表明黄鳍东方鲀亲鱼效应时间为39~60h, 获产率为55.0%~92.5%; 卵受精率为35.5%~84.7%, 3 年产卵7 400 g; 受精卵在海水水温17.0~23.2℃、盐度21~30、pH8.0~8.2 人工条件下孵化, 孵化率为33.6%~91.7%, 孵出仔鱼499 万尾; 2005 年、2006 年经前期培育, 共培育出黄鳍东方鲀后期仔鱼394.5 万尾, 成活率为68.2%~94.3%; 室内水泥池后期培育出平均全长2.6 cm±0.2 cm 幼鱼3100 尾, 成活率为15.5%; 池塘生态培育出平均全长3.7 cm±0.5 cm 幼鱼53.3 万尾, 成活率为11.2%~13.8%。黄鳍东方鲀受精卵为沉性黏性卵, 近椭球形, 乳白色, 卵膜厚且不透明, 卵径0.9~1.0mm,在海水水温18.2~22.2℃条件下, 3 h 分裂为2 细胞; 3 h 20 min 4 细胞; 3 h 45 min 8 细胞; 10 h 10 min 多细胞; 17 h 30 min 囊胚出现; 28 h 原肠期; 57 h 15 min 胚体形成期; 69 h 20 min 心跳出现; 130 h 50 min出膜期; 144 h 孵出仔鱼。初孵仔鱼全长2.2~2.4 mm, 体圆而粗短, 尾部细长、透明; 孵出后第20 天, 胸鳍、臀鳍、背鳍基本形成, 进入稚鱼期; 孵出后第45 天, 上下颌门齿发达, 各鳍发育完整, 小刺基本形成, 进入幼鱼期。  相似文献   
60.
通过亲蚕强化营养促熟培育和精心挑选亲蚕,集中同步产卵,缩短双齿围沙蚕人工育苗的时间,提高受精卵的质量;按照♀:♂=3:1配比产卵,孵化密度为1500~1800万粒/m~3,孵化率达80%以上。本试验经60 d培育,在1200 m~2的培育面积中育出5~6 cm沙蚕幼体2812万尾,单位面积出苗量为2.34万尾/m~2,底栖后至出池成活率为50%,平均产量约1250 kg/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