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1篇
  免费   429篇
  国内免费   549篇
测绘学   96篇
大气科学   809篇
地球物理   586篇
地质学   557篇
海洋学   305篇
天文学   92篇
综合类   110篇
自然地理   144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59篇
  2022年   79篇
  2021年   69篇
  2020年   73篇
  2019年   78篇
  2018年   59篇
  2017年   70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83篇
  2014年   145篇
  2013年   98篇
  2012年   105篇
  2011年   115篇
  2010年   114篇
  2009年   109篇
  2008年   114篇
  2007年   107篇
  2006年   127篇
  2005年   118篇
  2004年   95篇
  2003年   74篇
  2002年   89篇
  2001年   79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65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60篇
  1996年   58篇
  1995年   57篇
  1994年   43篇
  1993年   44篇
  1992年   36篇
  1991年   33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5年   2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1篇
  1961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3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51.
逆散射级数法去除自由表面多次波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翔  胡天跃 《地球物理学报》2009,52(6):1633-1640
压制多次波是地震资料处理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多次波去除的效果直接影响到最后成像的质量.本文研究的逆散射级数法以波动方程和Born级数为基础,构造一个与自由表面多次波相关的子序列来预测并消除多次波,该方法不需要知道地下的速度结构信息,适用于各种复杂的地下情况.在逆散射级数法的实现过程中,地震子波和近道波场是必不可少的信息,本文采用能量最低法则和带限抛物Radon变换法来弥补原始地震资料中所缺失的这些信息.合成资料和实际地震资料的处理结果表明,逆散射级数法能够在去除自由表面多次波的同时保留有效波的信息,对于地下复杂结构的情况同样有效.  相似文献   
952.
白垩系时期的五龙组砂岩,由于其地层年代新,沉积时间较短,岩石内部胶结作用不完全,因此在水化学环境下极易被侵蚀并发生崩解,进而诱发各种灾害。本文以白垩系五龙组砂岩为研究对象,将其置于不同酸碱度的化学溶液中进行岩石的循环崩解试验。通过试验分析了水化学作用下白垩系五龙组砂岩崩解过程中岩石的耐崩解指数;得到每次循环崩解后,各粒径范围内崩解物质量百分比,基于此分析了岩石在水化学环境下的崩解特性;使用微观观察手段和检测手段探究了崩解前后矿物组分变化及崩解过程中岩石的微观结构演变规律;基于热力学以及断裂力学相关理论,构建崩解过程的能量耗散数学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白垩系五龙组砂岩整体崩解速率先增后减并最终趋于稳定,其崩解物粒径分布较集中,主要在0.25 mm以下;在不同水化学环境下,白垩系五龙组砂岩的崩解强度呈现酸性>碱性>中性的差异化特征;将不同崩解循环次数下崩解物颗粒级配分布数据和微观几何结构参数代入能量耗散模型,结合实际情况分析表明岩石崩解能量耗散模型能较好表征岩石的崩解过程。研究成果可为岩石的崩解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53.
利用我国2011-2015年典型产业淘汰落后产能数据,研究了通过淘汰落后产能实现产业结构减排的净能源节约量,评价了不同行业在节能中发挥的作用,分析了全国范围内典型产业转型能源节约量的动态变化情况。估算结果表明:2011-2015年淘汰落后产能的年净能源节约量分别为1357.77万、1245.70万、1067.32万、981.42万和483.70万tce,期间累计净能源节约预期达到5135.91万tce;电力、水泥、造纸、炼铁、焦炭、炼钢和铁合金7个行业部门2011-2015年累计淘汰落后产能净能源节约量之和占到20个行业部门净能源节约量的90%;河北省、山东省和山西省淘汰落后产能能源节约量最为突出,占全部能源节约量的近28%。  相似文献   
954.
一种地震P波和S波初至时间自动拾取的新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震P波、S波初至时间的拾取是地震波分析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地震波初至时间自动拾取的方法:首先,把地震波的三分量时程曲线变换为一组空间向的能量变化率时程曲线;然后对能量变化率时程曲线进行STA/LTA(Short Time Average/Long Time Average,短时间的均值/长时间的均值)处理,拾取地震P波和S波的大致初至时间;最后提出采用一种二次方自回归模型对初至附近的能量变化率曲线进行二次方自回归处理,精确拾取出P波和S波的初至时间.本文采用了10组芦山地震的记录数据和150组汶川地震的记录数据对此方法的可靠性进行了检验.以人工拾取结果为参考,此方法具有很高的准确率和稳定性,同时,相比于常用的STA/LTA方法和AIC(Akaike Information Criterion,Akaike信息准则)方法,此方法在计算时间效率方面稍微逊色,但是对S波初至时间的拾取精度和可靠性更高.此方法丰富了地震P波、S波初至时间的自动拾取方法.  相似文献   
955.
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8.1级强烈地震前后,拉萨地磁台(以下简称“拉萨台”)地电场观测数据出现了长时间、大幅度异常变化。在对拉萨台地电场观测条件、观测系统以及观测结果进行初步讨论的基础上,利用“能量合成累加”和“MSA功率谱分析”等数据处理方法,从“时间域”和“频率域”两个方面,对该异常变化的主要特征和演化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尼泊尔8.1级地震前后,拉萨台的地电场观测数据异常变化,经历了“趋势变化一扰动变化一发震期一恢复期”等发展阶段,以及“低频变化一高频变化一平稳变化高频变化”等演化过程。综合分析认为,拉萨台地电场观测异常变化特征和演化过程,与相关现象和机理研究结果基本吻合,能够完整反映强烈地震孕育、发生和发展全过程,是具有一定客观性、典型性和代表性的珍贵资料。  相似文献   
956.
辽宁黑山突发性局地特大暴雨中尺度对流条件和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常规和加密自动气象站观测资料、卫星和雷达探测资料以及NCEP再分析资料(1°×1°,6h), 对2013年8 月15-16日辽宁黑山地区特大暴雨的中尺度对流条件和对流系统特征进行探讨。结果表明: 此次强降水由中-β尺度系统引起,短时大暴雨发生在能量舌边缘,地面偏东风和地形强迫抬升作用造成对流单体沿着山脉东侧生成、发展和移动,最终导致持续性对流性强降雨。东北低压冷锋前所激发的中尺度切变和涡旋触发了局地大暴雨。黑山地区上游有两个对流单体生成,向东移动合并影响该地区,移动方向前侧的斜升气流和低质心回波提高了降水效率。  相似文献   
957.
A total of 23 strong earthquakes with Ms ≥ 7.0 occurred in 2013 throughout the world according to the China Seismic Network ( Table 1) . The strongest earthquake was in the Sea of Okhotsk, measuring Ms8.2 on May 24 ( Fig. 1) . Earthquakes oeeurred mainly in the western part of the cireum--Pacifie seismie belt. Compared with the seismieity in 2012, the frequeney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and the energy release of earthquakes was obviously low. Features of global seismicity of Ms ≥7.0 are as follows:  相似文献   
958.
利用FY2D卫星、雷达、高空观测及NCEP 1°×1°数据对2014年6月2日20时~4日20时泸州暴雨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这次暴雨属于盆地内的非典型暴雨,体现在500hPa影响系统偏弱,副高位置异常偏南,低层风场辐合范围大,对确定暴雨落区有难度。(2)此次降水中出现的两个降水时段与一个中α-MCS的发展、减弱、再发展密切相关,第一阶段中,泸州与南充生成的两个中β尺度MCS合并为一个具有中α尺度的MCS,强烈发展并引起泸州强降水,随后逐渐南移至贵州西北部减弱;第二阶段中,贵州上空的中α尺度MCS再次发展,受其边缘影响,泸州再次出现暴雨天气。(3)从高低空影响系统配置差异看,最显著的特点在于有较强的冷平流,第一阶段冷平流来源于北方气旋后部的西北气流中,并在泸州形成冷暖交汇;第二阶段,冷平流主要来源于中纬度东移低槽,此阶段中冷平流已控制泸州,冷暖交汇区位于贵州西北部,因此冷平流在本次降水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59.
本文尝试直接利用地震图记录中的Ps转换波,而非传统的接收函数方法,检测地壳介质的各向异性.虽然远震记录中的P波对Ps转换波会有干扰,但P波与Ps转换波具有不同的偏振特性,最小能量法可以将Ps转换波的各向异性参数检测出来,对时间窗的选择也很强壮.本文利用IC台网(New China Digital Seismograph Network,中国新数字地震台网)中的KMI,ENH,LSA,BJT,XAN,WMQ六个台站接收的宽频远震记录进行了测试,并且对比了接收函数方法的结果.研究表明,利用最小能量法直接测量与利用旋转相关法测量接收函数中Ps转换波的结果基本一致.两种方法测量所得的快波偏振方向与地壳运动方向,最大水平主压应力方向,震源机制解压缩轴方向,最大主压应变率方向以及已有的各向异性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960.
地震与爆破的小波包识别判据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sym5小波包基函数对小震级天然地震和人工爆破波形进行4层小波包分解并绘制了时频谱图.通过时频谱图可直观得出, 爆破频率成分简单, 时频谱聚集性较好. 为寻求定量的识别指标, 综合P波和S波小波包变换结果, 提出并定义了P/S能量比. 分析识别效果较好的 P/S能量比判据得出爆破的P波主频集中在频段3.125—9.375 Hz处, 地震频率成分较复杂, S波在高频12.5—23.4375 Hz处也较发育, 在这些频段上, 爆破的P波与S波差异要大于地震的P波与S波差异. 作为小波包判据研究的补充, 文中也提取分析了P波的能量比与S波的能量比. 能量比判据识别结果表明, 人工爆破与天然地震的频率成分存在差异, 通过小波包变换能够提取有效的识别判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