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3篇
  免费   79篇
  国内免费   121篇
测绘学   39篇
大气科学   6篇
地球物理   169篇
地质学   299篇
海洋学   55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23篇
自然地理   2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0年   1篇
  194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481.
海上风机系统一阶横向自振频率的精确求解是风机振动分析的关键之一。基于Timoshenko梁理论,采用多段等效的方式模拟风机塔筒的连续变截面特性,并考虑土体的分层特点,建立风机系统横向振动方程,通过相邻连接段的位移、转角、弯矩和剪力之间的连续关系,推导出风机系统横向自振频率的半解析解,并与风机实测频率进行对比,验证了本方法的精确性与有效性。同时考虑风机前期设计及运营期间由于风机尺寸、土体参数可能出现的参数变化,对风机尺寸及土层要素进行了参数分析。分析表明:风机系统的横向振动频率受塔筒高度及变截面特性、土体模量、海床平面高度变化、桩径与桩长影响较大,受连接段高度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482.
<正>2012年1月13日晚,意大利歌诗达邮轮公司的大型豪华邮轮"协和"号从意大利首都罗马附近的奇维塔韦基亚港启航,踏上了为期7天的环绕地中海的旅程,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噩梦震惊了4000多名乘客和世界。20点左右,当"协和"号驶入意大利吉利奥岛附近海域时,不幸触礁搁浅。邮轮左侧船身被划出一道70多米长的裂痕,导致船体迅速渗水并开始出现倾斜。船长原本试图驾驶邮轮到附近的浅水区,以便放下救生艇疏散乘客,不过未能成功,船长不得已下令所有乘客和船员穿上救生衣弃船逃生。  相似文献   
483.
随着顶管断面尺寸不断增大,管节的运输问题逐渐突显,拼装式顶管技术可以有效解决该问题。在现有拼装式结构接头基础上,提出了拼装式顶管管节横向接头的连接方式,并以螺栓拼装式管节为研究对象,建立了横向接头抗弯刚度计算模型,结合盾构管片梁-弹簧模型,提出了拼装式管节结构计算方法。其内力计算结果表明:拼装式和整体式管节内力分布规律基本一致;拼装式管节的侧壁弯矩小于整体式管节,顶部和底部弯矩大于整体式管节,二者内力无急剧变化;从内力分布与大小看,拼装式管节是可用的。   相似文献   
484.
王海波 《西部资源》2012,(1):172-173
通过对达拉特旗三晌梁地区地下水质的分析,构建了由总硬度、硫酸盐、氯化物、硝酸盐、溶解性总固体、氨氮、氟化物等7项指标组成的三晌梁地区地下潜水水质评价指标体系。根据国家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建立了I到V级的评价标准体系,利用灰色聚类综合评价方法对评价指标分析计算,得出了达拉特旗三晌梁地区地下水质为IV类,评价结果符合达拉特旗三晌梁地区地下水质状况。  相似文献   
485.
鄂尔多斯盆地西部“古陆梁”的形成和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地区基本地质事实出发,充分汲取前人的有益成果,历史的分析鄂尔多斯盆地西缘构造应力场特点,结合晚三叠世以来鄂尔多斯盆地西缘盆—山转换的沉积响应,合理利用地震资料所揭示的西缘深部的“CT”图像及物源分析等第一手资料,提出“西缘古陆梁”及“银川古隆起”在印支期是不存在的;燕山主期盆地西缘南段可能形成古陆梁,使得六盘山盆地和鄂尔多斯盆地具一定的分割性,但随后在早白垩世又被夷平,鄂尔多斯盆地又和包括六盘山盆地在内的西部白垩纪盆地连通,鄂尔多斯盆地西界真正形成的时间应在喜山晚期,这也是盆地西缘桌子山—贺兰山—六盘山(“南北向古陆梁”)形成的大致时间,它们是印度板块和太平洋板块远距离应力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486.
陈林  何创民  张元瑞 《安徽地质》2006,16(3):212-214
以马钢集团南山矿业公司凹山采场西北帮高危边坡治理工程为例,介绍了其治理工程的措施,包括锚索、排水孔、挂网喷锚、挡土墙、框架混凝土梁等防护措施及施工技术,并对提高边坡的整体稳定性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487.
护坡格构与坡面相互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边坡防护中的锚固格构梁多采用Winkler假设计算内力,设计者通常忽略了边坡岩土体和格构之间摩擦阻力的影响。摩擦阻力对于预应力而言较小,但确实存在,在未加预应力锚固格构梁中不应忽略。本文提出了一种简单有效的计算方法,并结合工程实例,使格构梁的设计得以优化。  相似文献   
488.
预应力锚杆肋梁在深基坑支护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系统介绍了预应力锚杆肋梁的受力特点,分析了预应力锚杆肋梁的受力机理,并应用于深基坑支护工程,采用有限元方法对预应力锚杆肋梁支护的基坑进行数值计算,得出纵横梁的弯矩及面层的位移,弥补了传统方法的不足,将计算结果与传统的锚桩支护方法进行对比,表明在护坡桩桩端无法嵌入的情况下,采用预应力锚杆肋梁支护是一种经济、可靠的方式。  相似文献   
489.
 塔的观测资料,计算了风速、平均风功率密度等参数,利用风能评估方法分析了风能参数、风向频率的变化规律及其特征。结果表明,观测年度10~100 m年平均风速和年平均风功率密度分别在4.0~5.2 m·s-1、83.5~200.2 W·m-2之间,且随高度的升高而增大。测风塔各高度3~25 m·s-1风速的时数在4 560~5 316 h之间,最多风向为偏西北风、次多风向为偏东北风。风能密度主要集中在W—NNW和NNE—NE扇区,累积频率分别达60%和29%。观测年50 m高度风速距平百分率偏小(-5.15%),长年代校正的年平均风功率密度值为192.3 W·m-2,达到了1级(<200 W·m-2)并网型风力发电的风电场等级标准,指示这个区域的风能资源比较丰富。  相似文献   
490.
《中国地名》2011,(11):56-57
陕西省咸阳市乾县城北6公里处有一座梁山,自周、秦起即为名胜之地。史载:周太王(古公宜父)逾梁山而载弘基。秦始皇筑宫梁山而御夷狄,汉张骞越梁山而通西域,以至唐代的“丝绸之路”都经过此山。梁山主峰海拔1047.9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