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4篇
  免费   57篇
  国内免费   92篇
测绘学   23篇
大气科学   58篇
地球物理   27篇
地质学   73篇
海洋学   268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73篇
自然地理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01.
本研究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开展了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感染途径及染病最低病毒浓度的研究.用病毒分别感染对虾的口腔、鳃、背部甲壳和腹部软壳24 h后,利用qPCR测定血液中的病毒拷贝数,结果显示病毒主要通过口腔和鳃入侵宿主,并通过血液循环进行全身感染,但病毒不能穿过对虾的体表引起感染.此外,将对虾分别放在含不同病毒粒子浓度(101、102、103、104、105个/dm3)或含核衣壳的海水中培养,发现当海水中病毒粒子浓度低于102个/dm3时,对虾没有感染病毒,当浓度达到103个/dm3以上时能引起对虾感染.结果暗示103个/dm3是引起对虾感染的最低病毒粒子浓度,而核衣壳则不具有感染性.  相似文献   
202.
孤东油田七区西馆陶组储层先后经历了注淡水、注咸污水和注聚开发阶段,测井响应复杂,应用常规交会图难以识别聚驱后水淹级别.本次研究基于聚驱后测井响应机理实验、聚驱前和聚驱后"对子井"测井响应的对比分析开发了水淹级别的主成分识别方法.首先,实验考察了聚合物溶液、聚合物驱岩样的声速、电阻率特征,认为聚合物自身的声速、电阻率性质对储层声速、电阻率的影响可以忽略.其次,选取"对子井"对比分析了聚驱前、聚驱后不同级别水淹层的测井响应的变化规律及机制,并基于敏感性分析筛选了对水淹级别比较敏感的Rxo、SP、RT、△MN曲线作为水淹级别识别曲线.最后,应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建立了测井响应识别水淹级别的标准.2口井的应用效果表明,该方法可满足该储层聚驱后水淹层识别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3.
在北京市房山区孤山口村不稳定斜坡探测工作中,运用地质雷达法对不稳定边坡的土壤覆盖层厚度和基岩界面的起伏形态进行测定,从而查明该区不稳定斜坡的形态特征、规模大小、潜在威胁等基本情况,为不稳定斜坡治理施工设计提供可靠的工程地质依据,同时为地质雷达法探测法在地质灾害治理领域的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4.
山东省孤南洼陷低熟油特征及成藏模式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对山东省济阳坳陷东部的孤南洼陷及其周边近百口井油样的分析,从原油饱和烃气相色谱、色质谱、物理性质和化学组成4个方面总结了孤南洼陷低熟油的性质,分析结果表明它们具有植烷优势、高伽马蜡烷指数、低C29甾烷的异构化系数:20S/(20S 20R)峰值比和ββ/(αα ββ)峰值比低(0.12~0.35)的特征,明显区别于成熟油.运用生物标志化合物进行油源对比,表明低熟油的源岩为沙一段油页岩.其成藏模式有自源侧向运移聚集成藏、它源断层垂向运移聚集成藏和混合运移聚集成藏3种.  相似文献   
205.
孤东油田注聚剖面测井采用了有关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液配制和喷射的2项关键技术。前者包括所研制的131Ba微球示踪剂悬浮液配制箱,以及孤东油田聚合物与示踪剂悬浮液的浓度-粘度匹配参照数据,它们使所配制的示踪液具有很好的悬浮性、流动性和稳定性;后者主要指一种新型井下131Ba微球粘稠悬浮液释放器,其喷射孔直径可调,可遥控选择连射或点射。籍此,克服了示踪剂在聚合物中抱团聚堆,沾污油、套管和井下工具等问题,使示踪液能够均匀进入每个小层,不仅能够确定分层段的注聚量,而且能够确定分小层注聚剖面。介绍了该技术在孤东油田的应用情况,并指出其优点及局限性。  相似文献   
206.
五日龄草鱼的温度耐受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五日龄草鱼对水温的突变(升高或降低)、渐变(升高或降低,速度约3℃/h)、渐降后又回升的耐受性,以及低温对其摄食和冷休克的影响。结果表明:鱼的驯化温度为22℃时,温度突然升高和逐渐升高引起的致死高温分别为35.6℃和36.5℃,而驯化温度为25℃的鱼,这两者分别为37.3℃和37.4℃;对这两批驯化温度不同的鱼,无论哪种变温方式,水温上升10~13℃或降低12℃引起的死亡率都不到10%;对于驯化温度为22℃的鱼,水温渐降至7℃,维持12h,然后回升至室温后24h内的死亡、昏迷及畸形鱼总百分比不到10%;五日龄草鱼开始摄食水温为11.0℃,0、50%、100%冷休克水温分别为13.5、10.7、8.0℃。  相似文献   
207.
海洋病毒在微生物食物环中的重要作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自从Azam(1983)等提出“微生物食物环”(Mi-crobialloop)的概念以来,微生物在海洋生态系中对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所起的重要作用已成为海洋生态学的研究热点。Billen,G.等(1987)认为,浮游藻类、细菌、异养鞭毛虫和小型纤毛虫在微生物食物环中扮演主要角色:浮游植物初级生产所释放的溶解有机碳(DOC)被细菌利用,而细菌又被异养鞭毛虫和小型纤毛虫所吞噬。目前,由于对病毒在海洋生态系中重要作用的新认识,这一基本物流途径的完备性已受到质疑。病毒的介入使得微生物食物环中的物质流向更为复杂化,如图1所示。许多研究表明,病毒对传统意义…  相似文献   
208.
病毒引起的海洋哺乳动物疾病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文琪 《海洋科学》1998,22(2):44-45
在对海洋哺乳动物的疾病研究中,Britt和Howard认为病毒研究领域仍处于萌芽阶段。至今为止,科学家们已发现了几种病毒:如痘病毒、杯状病毒、腺病毒等,通过对这些病毒的形态、超微结构等方面的深入研究,揭示出了这些病毒的一些性质、特点以及引起疾病的机理等。这一领域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就此方面进行一下综述,以减少在海兽诊治过程中出现的盲目性,及时得出准确的诊断。从而更好的保护海兽。1 痘病毒Wilson及其合作者在1969年第一次发现了痘病毒。他是从一头喂养的1岁的雌性加州海狮中诊断出该病毒的。Wilson,Sweeney及其合作者…  相似文献   
209.
本文用电镜技术对中国对虾糠虾肌组织进行病毒检测,在平滑肌和横纹肌组织中均检出一种球形病毒粒子,直径为80-100nm,具有核包涵体;平滑 病毒粒子存在于肌纤维和核膜催具有不规则形态病毒包涵体;横纹肌组织中,病毒粒子存在于肌浆网和肌浆中。病变肌组织中,肌纤维变形,肌浆网膨胀,核膜水肿。  相似文献   
210.
本文用电镜技术对中国对虾糠虾肌组织进行病毒检测,在平滑肌和横纹肌组织中均检出一种球形病毒粒子,直径为80-100nm,具有核包涵体;平滑肌组织中,病毒粒于存在于肌纤维和核膜中,核内具有不规则形态病毒包涵体;横纹肌组织中,病毒粒子存在于肌浆网和肌浆中。病变肌组织中,肌纤维变形,肌浆网膨胀,核膜水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