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97篇
  免费   1102篇
  国内免费   1020篇
测绘学   172篇
大气科学   528篇
地球物理   836篇
地质学   2397篇
海洋学   605篇
天文学   53篇
综合类   186篇
自然地理   342篇
  2024年   58篇
  2023年   121篇
  2022年   198篇
  2021年   232篇
  2020年   189篇
  2019年   169篇
  2018年   129篇
  2017年   144篇
  2016年   120篇
  2015年   166篇
  2014年   245篇
  2013年   180篇
  2012年   239篇
  2011年   246篇
  2010年   197篇
  2009年   192篇
  2008年   204篇
  2007年   182篇
  2006年   156篇
  2005年   126篇
  2004年   179篇
  2003年   145篇
  2002年   98篇
  2001年   116篇
  2000年   92篇
  1999年   79篇
  1998年   93篇
  1997年   92篇
  1996年   79篇
  1995年   96篇
  1994年   80篇
  1993年   69篇
  1992年   82篇
  1991年   90篇
  1990年   78篇
  1989年   73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6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4篇
  1974年   2篇
  1972年   3篇
  194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991.
深水连续刚构桥地震响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探讨连续刚构桥在深水中地震响应的特性.首先建立了地震作用下深水桥梁的运动方程,简要阐述了该运动方程的求解方法,应用该运动方程,对一座桥墩淹没水深168m的连续刚构桥进行了地震响应分析,考察了在纵向、横向激励作用下桥墩的内力响应和位移响应特征,探讨了矩形空心截面桥墩内域水、外域水对桥墩地震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墩-水相互作用,桥墩的位移和内力响应均有明显增大,对于矩形空心墩,内域水和外域水的影响应同时计入.  相似文献   
992.
分析地震动的频谱周期参数和频率非平稳特征,是地震危险性分析和结构抗震设计的重要内容.本文对近断层地震动记录按照不同的运动特征分组,进行了Hilbert-Huang变换分析.结合相关的定义得到了表征地震动频谱特性的7个周期参数,包括:Fourier幅值谱平均周期Tm、Hilbert边际谱平均周期Tmh、特征周期Tc、卓越周期等,并计算了地震动的Hilbert谱瞬时频率时程变异系数.计算结果表明,从整体上把握地震动频谱特性的三个周期参数Tm 、Tmh 和Tc适合于表征近断层地震动的频谱成份.近断层地震动的频率非平稳特征显著,Hilbert谱瞬时频率变异系数良好地反映了地震动的频率非平稳性质和程度.而且,考察了近断层地震动运动特征对地震动频谱周期参数和频率非平稳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3.
2008年古田4.1、4.6级地震强震动观测记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锦福  蔡辉腾 《华南地震》2009,29(3):111-116
水口水电站重力坝强震反应台阵在古田ML4.1、ML4.6地震中获得了强震资料,通过对观测资料初步分析,得到以下认识:如果仅用基岩自由场顺河向振动的峰值加速度进行估算.该大坝遭受的地震强度达到Ⅵ度。这与通过现场灾害评估得出大坝位于V度区外的结论相悖:坝底和基岩自由场竖直向和顺河向振动情况一致,但幅度存在差异;对于坝体的峰值加速度,相比较于坝底,坝中部三方向均有不同程度的放大,坝顶三方向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从坝底至坝顶。峰值加速度出现滞后现象,但并不明显,说明坝体刚性较大。此次地震中坝体主要呈整体振动特性。  相似文献   
994.
2004年初开始在川滇地区布设的4个地电台,使用所研制的抗干扰性能极强的PS-100地电测量系统和技术,捕捉地震短临前兆.至2008汶川8.0级地震前,唯一仍在工作的红格台记录到了汶川地震的HRT波短临前兆.根据潮汐力谐振共振波(简称为HRT波)短临地震预测模型,在汶川8.0级地震前5月11日夜至12日凌晨5时分析得到了大震即将来临的结果.所记前兆同以前各台对其他强震所记的HRT波震例的规律有很强的一致性.所测物理量(地电阻率与地电流)仅在强震前才出现潮汐力的周期,而其振幅在震前数月至几天明显增大.通过研究所记的实例表明,它们通常与几天后所发生的地震有因果关系,这种波的到时与台站的震中距成正比;由这种波动所测的断层固有周期%与断层长度(震级)有关,对6-9级地震,死的范围为1-6h.有证据表明,它们是来自即将发生地震的震源区.这种波动周期较长,在地壳中,可传播数百乃至数千公里.对发生在地壳中的浅源大震,地壳固体在其孔、裂隙中通常含有易于流动的(导电的)流体(溶液),这种流体在地震孕育过程中因受力(孔隙压力)先于断层位移(地震)产生的(微小)扰动(波动),对所观测的HRT波提供了一种可能的解释.从2004年在川滇地区增设4个PS-100HRT波台站,试图捕捉强震短临前兆,到2008年发生汶川8.0级地震(距离新增的MN台△=288km;距离记录到HRT波短临异常的HG台△=465km;距离青川640km)前,HG台捕捉到汶川8.0级地震的HRT短临前兆的全过程,表明地震是有前兆的,地震是可以预测、预报的,在可预见的将来实现地震的短临预报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95.
振动频率对饱和砂土液化强度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郭莹  贺林 《地震学刊》2009,(6):618-623
采用“土工静力-动力液压三轴-扭转多功能剪切仪”对饱和砂土进行了一系列动三轴实验,探讨了振动频率对液化强度数值的影响程度。在1.0、1.5固结比和0.05、0.10、1.00Hz振动频率条件下,针对相对密实度分别为70%、28%的密砂和松砂进行了100、200、300kPa围压和100kPa围压条件下的液化强度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饱和密砂和松砂在各种固结条件下,液化强度随着振动频率的增大而增大,相同破坏振次时,各种实验条件下的液化强度与振动频率的关系在双对数坐标上均符合线性关系;振动频率由0.05Hz变化到1.00Hz时,液化强度相差达25%以上;动强度指标翰值随振动频率的增大而增大,最大相差12.2%;随着振动频率的增大,砂土达到液化破坏所需的时间明显缩短;振动频率对松砂液化强度的影响比对密砂的影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996.
通过对东海内陆架EC2005孔柱状沉积物陆源矿物、粒度及地球化学成分分析, 尝试探讨三者之间的制约关系.该孔柱状沉积物主要矿物成分为粘土矿物、石英以及长石.石英和长石含量控制着平均粒径的大小.矿物含量与化学成分含量表现出较好的相关性, 体现了矿物对地球化学成分的控制.沉积物中各种矿物颗粒的大小差别造成了沉积物粒度的差异, 矿物间化学组分的不同是影响沉积物化学成分含量的主要因素, 其往往通过粒度组成间接地表现出来, 这就造成了“元素的粒度控制”表面现象, 实质上是矿物的种类和含量对粒度和地球化学成分起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997.
蔡辉腾  危福泉  蔡宗文 《岩土力学》2009,30(Z2):224-228
采用自振(共振)柱和动三轴试验方法,得到重庆主城区粉质黏土动剪切模量和阻尼比随剪应变变化试验结果,比较分析试验值、文献[1]给出的推荐值和文献[2]给出的规范值的差异,并通过土层反应计算初步给出了这种差异对地表反应谱的影响,结果表明:(1) G/Gmax-γ关系中,规范值在中等应变时给出的G/Gmax比试验值和推荐值低;大应变时,相比较于试验值和推荐值,规范值衰减更快;(2) 相比较于λ-γ关系,G-γ关系经过Gmax归一化后,更具有一致性,粉质黏土阻尼离散性较大;(3) 试验值和推荐值计算的地表反应谱相差较小,但试验值和规范值计算的地表反应谱相差较大,特别是在随着输入地震动强度增大,这种差异性更显著。分析表明,重庆主城区进行土动力计算过程中,当无土动力特性试验资料时,选用规范值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风险,相比较于规范值,推荐值在一定程度上更具适用性。  相似文献   
998.
基于混凝土塑性损伤本构模型,将可以表征材料和结构渐进破坏的损伤变量作为内变量,考虑了混凝土拉压异性的损伤变量,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对丰满混凝土重力坝在经受地震作用下的结构损伤区域的发展变化进行安全性评价。在数值计算过程中,对于受地震荷载作用所引起的地面水平运动而导致大坝水位水平运动对坝体的影响,通过扩充后的广义Westergaard公式予以计算模拟。通过分析得到了丰满大坝在地震作用下的塑性损伤破坏情况,并评价了丰满大坝的安全性,亦说明利用损伤力学对大坝进行安全性评价是一个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999.
数字地震台网大震前地脉动异常实时跟踪系统(RTT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计算机对数字地震台网产出的大动态、 高分辨率、 高精度的地震波形数据进行的定时采集部分数据跟踪分析, 发现有些台站大震前地脉动波形的幅度和周期有明显异常变化, 实时捕捉这些异常信息, 把监测与预报研究相结合, 将为区域性地震预报提供比较可靠的实证前兆信息。  相似文献   
1000.
利用大连理工大学的土工静力-动力液压三轴-扭转动多能剪切仪对相对密度为30 %的钙质砂进行了扭转和竖向循环耦合试验,探讨了初始主应力方向角 对钙质砂动强度和残余应变发展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 对钙质砂的动强度、残余应变发展的影响非常明显,随着 的增大,钙质砂的动强度显著减小,而残余应变的发展速度则明显加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