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1篇
  免费   57篇
  国内免费   223篇
测绘学   31篇
大气科学   8篇
地球物理   30篇
地质学   53篇
海洋学   535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88篇
自然地理   3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69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本研究采用形态学和微卫星分子标记对福建闽南地区(厦门、云霄、惠安)及广西北海4个野生波纹巴非蛤群体进行形态学与遗传多样性分析。主成分与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惠安与北海群体的形态最为相近,其次为云霄群体,而厦门群体的趋异度最大。构建了两个主成分PC1和PC2,其中PC1的贡献率为36.134%,PC2的贡献率为21.443%,累计贡献率为57.577%。建立了4群体的判别函数,判别准确率P1为43.3%~93.5%,P2为44.8%~88.0%,综合判别率为66.1%。4个波纹巴非蛤群体的整体遗传多样性较高,群体间遗传分化微弱,属于同1个自由交配组群,NJ系统发育树聚类结果未检测到与地理位置相对应的谱系结构,这可能与人为引种、贸易及增殖放流等活动导致波纹巴非蛤不同群体间频繁基因交流有关。建议今后在波纹巴非蛤的资源管理和开发利用时,加强本地种质资源的保护。  相似文献   
82.
“长荡湖1号”A系和B系是分别以成活率和大规格为主要选育指标建立的两个相互独立的中华绒螯蟹(Eriocheirsinensis)选育品系,为评估“长荡湖1号”偶数年群体(偶数年繁殖孵化)选育第二代(G2)的选育效果,本实验以未选育群体作为对照组,比较了两选育品系和对照组在实际池塘养殖条件下的生长、性腺发育和养殖性能。结果显示:(1)两选育品系A系和B系在扣蟹、成蟹养殖阶段的最终平均体质量均高于对照组,其中B系雌体与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P<0.05);无论雌体还是雄体, B系最终平均体质量均略高于A系,但无显著差异(P>0.05);(2)各组实验蟹雌雄个体在成蟹阶段的生殖蜕壳高峰期分别为2021年8月10~30日和8月30日~9月20日,各组成蟹完成生殖蜕壳后性腺迅速发育,并且性腺发育后期,对照组GSI最高、B系的GSI最低;(3)就成活率而言,三组蟹在扣蟹和成蟹阶段的成活率大小顺序为:A系>对照组>B系,差异不显著(P>0.05);而在产量、大规格蟹比例和饲料系数方面,两选育品系均优于对照组。综上,经过两代配套系选育,“长荡湖1号”A系和B系均获得良好的选...  相似文献   
83.
利用2015年7月3日皮山M_S6.5地震序列的波形资料,采用微遗传算法反演得到震源区的5个介质参数,即应力降Δσ为75.95bars,品质因子Q_0为186.33,η值为0.26,几何衰减分段点R_1为72.18km,R_2为139.70km;并由此计算得到的傅氏谱再配合随机相位谱,进而得到地震动时程,建立了震源区地震动衰减关系。由于缺乏强震记录,本文还收集了2008年10月5日乌恰M_S6.9地震、2008年10月6日阿克陶M_S6.2地震、2012年3月9日洛浦M_S6.0地震的强震数据,将计算结果与经验性衰减关系以及3次强震记录进行比较后发现,皮山地震、洛浦地震的强震数据普遍高于经验性衰减关系,乌恰地震的强震数据与俞言祥等文中的衰减关系吻合较好,在远场低于本文的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84.
大弹涂鱼自然种群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2002年9月以采自浙江宁海三门湾海区的大弹涂鱼(Boleophthalmus pectinirostris L.)为材料,对大弹涂鱼自然种群的遗传多样性进行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分析,20个引物共扩增出100个DNA片段,多态位点比例(P)为21%,任意两个个体间遗传相似度(F)最大为0.9938,最小为0.9239,平均为0.9645。任意两个个体间的遗传距离(D)最大为0.0761,最小为0.0062,绝大多数为0.02000~0.0500;大弹涂鱼自然种群的平均杂合度(He)为0.2018,D平均值为0.0355;Shannon多样性指数(Ho)和Shannon多样性值(H)分别为5.918和0.0592。研究结果表明大弹涂鱼的遗传多样性水平比较低,应加强大弹涂鱼种质资源的保护。  相似文献   
85.
泥石流是一种多发的地质灾害,常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极大的威胁,其暴发不仅与降雨有关,还与众多地质环境因子相关。本文以流域面积、松散物质比率、沟床平均坡度为地质因子,以最大小时雨强(T)和总降雨量(R)的乘积作为降雨指数,在获取的泥石流地质因子和降雨指数因子综合样本库的基础上,采用遗传规划法建立了泥石流临界降雨指数智能预测模型,克服了以往以雨量为单一指标的预警模型的弊端,模型验证结果显示,泥石流预测精度高、适应性强。  相似文献   
86.
长江中华绒螯蟹的资源与养殖现状及其种质保护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谷孝鸿  赵福顺 《湖泊科学》2001,13(3):267-271
根据中华绒螯蟹的资源及其养殖现状,分析了我国目前各水系河蟹的种质变异及其河蟹幼蟹培育和成蟹养殖中存在的问题,针对中华绒螯蟹 种质保护的要求,就防止河蟹幼蟹性早熟及和蟹养殖的遗传污染与种质混杂等问题,提出了对长江河蟹品质保持的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87.
刀鲚与湖鲚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片段多态性及遗传关系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使用线粒体细胞色素6基因片段序列为分子标记,分析了刀鲚和湖鲚的遗传多态性及遗传关系.在两个群体中共检测到5种不同的单倍型.刀鲚和湖鲚的单倍型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9000和0.7000;核苷酸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3763%和0.4301%.分子方差分析显示两者遗传分化的水平很低,群体间的差异对总的变异没有贡献.所以认为它们之间的差异尚未达到亚种水平,这一结果支持湖鲚是刀鲚的一个地理种群的观点.  相似文献   
88.
赵峰  王子涵  曹玲  曾聪 《海洋科学》2023,47(11):97-109
黄东海是太平洋重要的边缘海,拥有丰富的海洋生物多样性资源,但在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的双重胁迫下,黄东海面临生物多样性衰退等问题,亟需加强保护。保护区网络被认为可有效防止或减缓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对生物多样性的负面影响,但连通性作为保护区网络的重要参数却很难直接测量。因此,本研究希望通过梳理已发表的黄东海间遗传连通性文献来揭示黄东海区域内的保护区是否形成网络。通过搜集已发表的137篇文献,共获得175个研究案例。超过半数的案例(65.71%)认为黄东海之间具有显著的遗传分化,这也意味着跨生态区群体间具有较低的遗传连通性。在总结影响因素时发现长江冲淡水、生境异质性、空间距离、进化过程、生活史(较短的浮游幼体期)、洋流等6个因素阻碍了黄东海群体间的遗传连通性,而洋流、生活史(较长的浮游幼体期)等2个因素促进了遗传连通性。进一步分析发现黄东海群体间的遗传连通性与空间距离呈显著的负相关,而与浮游幼体期呈正相关。因此,根据本研究结果,建议未来保护区网络建设应针对黄、东海生态区分别构建网络,在网络设计时应考虑保护对象的扩散能力及保护区间的空间距离。本研究不仅为构建涵盖黄东海的海洋保护区网络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9.
紫外线诱导太平洋牡蛎雄核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诱导太平洋牡蛎雄核发育单倍体 ,本文研究利用紫外线诱导太平洋牡蛎雄核发育的条件。结果表明 :在强度为2 .8mW·cm-2 ·s-1的紫外线 (2 5 4nm)下分别照射 0 ,10 ,15 ,2 0 ,2 5 ,3 0 ,3 5 ,40 ,5 0 ,60 ,70和 80s后 ,照射 3 0s的卵子能够保持较高的受精率 (73 .5 % ) ;该处理组的D形幼虫发生率为 0。染色体检查结果显示此时单倍体率最高 (4 7.8% )。证明在强度为2 .8mW·cm-2 ·s-1的紫外线下照射 3 0s是获得雄核发育单倍体的适宜条件。研究还表明受精率和D形幼虫发生率随照射时间的增加而下降 ,遗传失活的卵子与正常精子受精后其胚胎发育至D形幼虫前期停止。实验中各处理组均出现非整倍体。原因可能由于紫外线对卵子染色体遗传失活的作用程度不同以及光线对DNA的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90.
军曹鱼的分子遗传特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和线粒体DNA(mtDNA)的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方法对广东湛江近海军曹鱼Rachycentron canadum的分子遗传学特征进行了研究。RAPD研究结果显示17个引物共检测到119个位点,其中多态位点比例P为80.85%,遗传相似系数S为0.7400,遗传距离D为0.2600,Nei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3009,Shannon信息指数I为0.4498。结果表明,军曹鱼的遗传多样性比较丰富。用19种识别5、6碱基的限制性内切酶对军曹鱼的mtDNA RFLP进行了分析研究,构建其mtDNA物理图谱;用引物5’-GTG ATC TGA AAA ACC ACC GTT G-3’和5’-AAT AGG AAG TAT CAT TGC GGT TTG ATG-3’扩增线粒体细胞色素b区段,得到稳定的850bp大小的特异性条带,用18种识别4-6碱基的限制性内切酶对扩增片段的限制性长度多态性进行分析,并测定其序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