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7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49篇
测绘学   25篇
大气科学   13篇
地球物理   51篇
地质学   105篇
海洋学   106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54篇
自然地理   2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设φ(z)≠0为区域D(c)C上的亚纯函数,a0(z),a1(z),…ak-1(z)为区域D上的全纯函数,k∈N.F为区域D上一族亚纯函数.对于任意的f(z)∈F,所有零点之级≥k 1,极点之级≥2.并且L(f)(z)=,k((z) ak-1(z)f(k-1)(z) …a1(z)f'(z) a0(z)f(z)≠φ(z),z∈D则F在D上正规.  相似文献   
102.
雅拉香波穹隆韧性剪切带变形特征与剪切作用类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雅拉香波变质核杂岩位于北喜马拉雅穹隆带东端,其拆离断层系的糜棱岩带构成了杂岩核部的外缘,带内主要变形岩石类型为石榴石千糜岩、糜棱状片麻岩和糜棱状花岗岩.糜棱状岩石中宏、微观韧性变形组构丰富,暗示区内存在多种显微变形机制:物质扩散迁移、晶内脆性破裂、粒内滑动及粒间滑动等,3种运动学涡度统计和计算结果表明:雅拉香波变质核杂岩拆离系的剪切作用类型是以简单剪切作为主的一般剪切;剪切带厚度变化为76%左右,属于减薄型:后期纯剪切应变速率比早期的有所增强,这可能与杂岩体核部岩浆岩后期上侵增强,穹隆进一步抬升和脆性垮塌下滑作用相关.  相似文献   
103.
证明了一个正规定则,改进了F. Marty、李松鹰和谢晖春、R. Aulaskari和P. Lappan等人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4.
东方1 - 1底辟区的热流体活动相当强烈和频繁.深部热流体的穿层上涌产生热应力造成了局部的应力场状况的变化, 形成了特征性的构造和断裂系统, 水力破裂、热流体拱张形成褶皱和局部破裂等, 这些褶皱和断裂共同构成了底辟带热流体活动中垂向输导的主要通道之一.由于热流体穿层活动不仅携带了大量的烃类气和CO2等非烃气, 而且具极强的热力作用, 引起了强烈的热异常, 导致所穿入的浅部地层中的热力学参数, 如粘土矿物的演化、储层中流体包裹体以及岩石所含有机质的镜质体反射率等发生一系列的异常变化, 致使底辟作用前后底辟体内部及其围岩的特征具有非常显著的差别.本次研究对热流体穿层所引起的热应力效应和温度异常采用Field模型进行了定量动力学模拟, 结果显示应力场和温度场的分布随着时间不断向上迁移, 使各小断裂和裂隙连通形成流体的良好的垂向运移通道, 在热流体活动的通道附近热应力的影响十分明显, 致使局部应力急剧增高   相似文献   
105.
“大江东去,无非湘水余波”。千里湘江,穿越千年,滋养出湖湘大地鱼米之乡的丰饶与美丽。作为母亲河,对于湖南人而言,湘江的意义非同一般,湘江已成为一个厚重的情结,甚至成为成就湖南人“无湘不成军”底气的资本。湘江,湖南的母亲河.她养育了一代代湖湘儿女,孕育了底蕴厚重的湖湘文化。  相似文献   
106.
莺歌海盆地东方气田莺二段发育浅海砂质碎屑流,对其沉积特征与模式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从岩心精细描述入手,结合测井曲线特征、地震剖面、地球化学实验,综合国内外重力流研究进展,确定了研究区浅海砂质碎屑流的岩心、测井、地震相特征,并通过分析研究区沉积背景,进一步探讨了东方气田莺二段ⅡL、ⅢU气组浅海砂质碎屑流的沉积模式。研究结果表明:该区砂质碎屑流的岩心相为富漂浮泥岩碎屑的块状砂岩、"泥包砾"等典型砂质碎屑流特征;测井相上表现为齿化现象十分严重的逆粒序漏斗型及无粒序钟型-漏斗型复合型特征;地震相上表现为中振幅平行席状反射和低频平行-亚平行空白反射特征;剖面上呈席状和平缓透镜状展布。研究厘定了研究区砂质碎屑流为西侧三角洲前缘由于风暴作用引起沉积物滑塌再搬运和北侧红河洪水重力流共同作用形成的浅海砂质碎屑流沉积模式。   相似文献   
107.
证明2个非常数的亚纯函数CM分担0和∞,这2个亚纯函数的一类非线性微分多项式CM分担1条件下的2个唯一性定理,进一步研究了杨重骏1976年提出的问题;证明了2个非常数的整函数的一类非线性微分多项式CM分担条件下的唯一性定理,在整函数条件下进一步研究了I Lahiri在1997年提出的问题。本文结果改进了仪洪勋,方彩云和方明亮等人的相应结果。  相似文献   
108.
正"秦所长,你在哪儿?你现在到我办公室来一趟吧,有位老朋友要见你。"2013年11月12日,刚刚走出孟州市河雍街道办事处大门的国土资源所所长秦永诚,被办事处主任杜洪波一个电话给叫了回来。"还认识我不,秦所长?昨天我的养殖基地第一批生猪已经出栏,资金开始回笼了。我今天是专门来向你表示感谢的。"看着孟州市东方养殖基地的老总  相似文献   
109.
正1492年10月12日,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哥伦布,意大利航海家。生于意大利热那亚,卒于西班牙巴利亚多利德。他一生从事航海活动。先后移居葡萄牙和西班牙。相信大地球形说,认为从欧洲西航可达东方的印度和中国。于是,在西班牙国王支持下,先后4次出海远航发现了美洲大陆,他也因此成为名垂青史的航海家。当人们谈论起美洲的时候,总是说:"哥伦布是第一个发现美洲的人。"  相似文献   
110.
基于北斗/GPS双模定位方式,采用北斗定位优先策略,设计了纯电动乘用车行车状态数据采集终端,并建立了相应的应用平台。通过纯电动乘用车车载信息服务框架的设计,列举了基于北斗/GPS双模的纯电动乘用车行车状态数据采集终端的车载信息服务方式与具体内容,为纯电动乘用车电池、电机、电能管理等提供一种可参考的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