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1篇
  免费   77篇
  国内免费   148篇
测绘学   39篇
大气科学   23篇
地球物理   98篇
地质学   131篇
海洋学   381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97篇
自然地理   135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64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64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75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67篇
  2005年   64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Multi-parameter studies (stable isotopes in carbonate and organic matter, pigment,organic carbon and nitrogen contents) from a 660-yr continuous sediment core from Lake Cheng-hai, a closed, eutropic lake in southern China, provide information on lake historical eutrophi-cation. During the last 660 years, great changes have taken place in productivity and eutrophi-cation of Lake Chenghai in response to human activities. In 1690, the productivity of the lakebegan to increase as Lake Chenghai became closed from agriculture in the lake‘‘ s watershed. In 1942, Lake Chenghai evolved to eutrophic state, marked by an increase in organic carbon, ni-trogen, CaC03, pigment contents and obvious negative values of stable isotopes, which is more or less simultaneous with the large-scale population immigration during the period. In 1984, in-tensive human activities induced modern lacustrine productivity and eutrophic level. Human-in-duced trophic changes during the past few decades have affected the Lake Chenghai ecosystem tosuch an extent that it has never experienced before in the last 660 years.  相似文献   
42.
高放废物处置系统地下水同位素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在高放废物处置库场地特性评价中,对于深地质处置方案而言,最有可能使放射性核素进入生物圈的机制是地下水的迁移,因此,水文地质研究是场址预选和评价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以甘肃北山预选区旧井地段为例,根据地下水同位素数据,结合所获得的地质、水文数据和信息,分析研究了研究区基岩地下水的起源、形成、演化和循环特征。研究表明,北山预选区旧井地段,深部地下水和浅部地下水均源自大气降水的补给,弱含水、低渗透、低流速是该区的主要水文地质特征。  相似文献   
43.
《新疆地质》2004,22(2):i004-i004
大自然恩赐给我们丰富的宝藏还造就了新疆众多的秀丽山川的美景令人神往。精美的图片、微缩的景观模型……,带给人们以违遐想与神往。  相似文献   
44.
松花湖富营养化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通过2002年和2003年对东北地区松花湖水体富营养化状况进行调查和采样分析,对大量数据的多元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AGP试验和利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松花湖处在中营养和轻度富营养状态;总磷是限制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因子之一。水体中变温层的形成,限制了上、下层湖水的混合,对下层水体中的溶解氧、无机氮和可溶性磷酸盐产生影响,随着变温层的消失,下层内的营养物质转移到湖上层,为藻类的繁殖提供条件。  相似文献   
45.
陈海霞 《地理教学》2005,(10):35-35
读此案例,仿佛与潘恩一家共同度过了忙碌的一天。可以说,这个普通家庭是占柬埔寨人口百分之八十的农村家庭的一个缩影。这个案例不仅反映了各年龄柬埔寨农村人的生存状态,从侧面也反映出这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教育、卫生等各方面的状况。案例生动的故事般的叙述,让人不忍释卷,不知不觉读完,也对柬埔寨的情况有了初步的了解。  相似文献   
46.
衣华鹏  张鹏宴 《福建地理》2005,20(3):23-27,32
庙岛群岛旅游资源丰富。本文运用特尔斐法(Delphi)及层次分析法(AHP)构建庙岛群岛旅游资源开发价值评估模型,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对10个条件适宜的岛屿进行评估。进而提出优化庙岛群岛旅游资源空间结构,实现可持续利用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47.
内蒙古达赉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湿地监测与保护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达赉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呼伦贝尔草原 腹地。呼伦贝尔草原所以肥美,是因为有众多河 流湖泊滋润,形成了广阔的湿地、沙地、草原等 多种景观。为各种生物和人类生活奠定了物质基 础,使得呼伦贝尔成为资源丰富,多个民族,特 别是北方众多游牧民族的主要发祥地。突厥、鲜 卑、蒙古等众多民族生息繁衍于此,并逐步繁荣  相似文献   
48.
书海拾贝     
<正>固体地球科学研究方法丁仲礼主编科学出版社出版本书对固体地球科学的研究方法进行了全面总结和介绍。全书分为五部分:地球表层系统环境重建、地球深部系统、地质作用的定年、岩浆和变质作用过程、构造过程。各部分分专题就相关科学问题的由来、内涵、意义、发展趋势,尤其是解决此问题的科学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并列举了研究实例。本书内容丰富,文字浅显,适合地球科学领域相关科研人员,尤其是从事固体地球科学研究的中青年学者以及高等院校师生阅  相似文献   
49.
蓝藻的暴发通常是藻类之间竞争的结果,了解环境中蓝藻与其它藻类的竞争特点和生存策略对揭示藻华暴发的机制及治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营养竞争为例,以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和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为受试对象,通过测定细胞密度、胞内C、N、P、S四种主要元素含量以及培养基中总氮(TN)、总磷(TP)的消耗,研究不同营养等级(超富营养、富营养、中营养、贫营养)以及单独N、P限制下两种藻在单独培养和共生培养条件下的生长特征和竞争行为。结果表明:(1)在超富营养、富营养、中营养、贫营养条件时,单独培养下的两种藻生物量与营养丰富程度呈正相关;(2)共培养条件下,在高营养水平时铜绿微囊藻在竞争中占优势,低营养水平时小球藻具有竞争优势;(3)胞内C、N、P、S的测定发现,随着营养水平的下降,两种藻胞内N、P的百分含量逐渐减少,而C、S并未呈现显著变化;(4)N限制时,铜绿微囊藻的半饱和常数Ks及最大比增长率μmax均大于小球藻;P限制条件下铜绿微囊藻的半饱和常数Ks小于小球藻,而最大比增长率μmax大于小球藻。综合分析,同一营养条件下,铜绿微囊藻竞争优势的先决因子是N,小球藻是P。因此,从营养竞争与生物适应力角度考虑,降低水体中富余的N或适当提高P的浓度可让小球藻获得竞争优势,对限制单一物种的形成具有平衡作用,可作为防治藻华的潜在方法。  相似文献   
50.
碳、氮稳定同位素为分析淡水和海洋生态系统的生物营养关系提供了有力手段,但在大洋鱼类中的应用还很少。本研究以热带东太平洋大青鲨(Prionace glauca)整节脊椎骨作为样品(叉长范围153—242cm),运用稳定同位素技术,分析大青鲨的δ~(13)C值和δ~(15)N值及其变化,比较不同基线生物的选择对营养级计算的影响。结果表明,大青鲨δ~(13)C范围为–15.76‰—–13.41‰,最大差值2.35‰;δ~(15)N范围为10.62‰—17.72‰,最大差值7.1‰;δ~(13)C值和δ~(15)N值随个体长度的变化不明显(可能原因是样品鱼均为较大个体),性别间的差异不显著,但不同基线生物的选择对营养级计算值的影响较大。本文研究表明,通过整节脊椎骨的稳定同位素测定来获得大青鲨的摄食特征信息是可行的。由于基线生物对营养级计算的影响问题难以在短期内解决,今后可将相对营养级或营养级的变化作为重点,研究人类活动(如捕捞)对大洋鱼类摄食和营养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