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7篇
  免费   109篇
  国内免费   195篇
测绘学   80篇
大气科学   34篇
地球物理   115篇
地质学   270篇
海洋学   392篇
综合类   379篇
自然地理   9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85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89篇
  2011年   99篇
  2010年   81篇
  2009年   93篇
  2008年   99篇
  2007年   85篇
  2006年   96篇
  2005年   83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卤虫幼虫n3HUFA的营养强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采用美国BIOCAPSULON强化剂,国产鱼油和微绿球藻对营养状况差异较大的2个产地的卤虫幼虫进行强化培养,并通过气相色谱分析等对幼虫n3系列的高度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的强化效果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2.
P矢量方法在南海夏季环流诊断计算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基于1998年6~7月南海调查航次的CTD资料,对南海环流采用最近发展的P矢量方法进行诊断计算.计算结果:黑潮向西入侵南海,然后做反气旋弯曲向东北方向流动,最终有通过巴士海峡流出南海的趋势.在南海北部存在一个气旋性环流,这个环流的强度和范围随深度增加而减小.该环流的冷中心位置随深度增加稍向南移.南海中部、越南以东海域存在一个明显的气旋涡和反气旋涡,尤其在200m及其以上水层均相当稳定,反气旋涡位于越南以东,其中心位置在11°53'N,111°50'E,气旋涡的中心位置在13°17'N,112°55'E,两者的尺度皆约为250km.吕宋岛西侧存在一个反气旋涡.在计算海区南部、巴拉望岛西南海域,100m以上层存在一个反气旋式涡.从各层流场分布均可以显示海流在西部强化的现象.  相似文献   
23.
福建近海主要经济渔业生物营养级和有机碳含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卢振彬  黄美珍 《台湾海峡》2004,23(2):153-158
本文研究了福建近海52种鱼类、6种虾类、4种蟹类、1种虾蛄和4种头足类的食性和营养级及其有机碳含量。结果表明:营养级以鱼类最高,为2.1~3.7级,平均2.65级;头足类为2.04~2.88级,平均2.60级;蟹类2.38~2.73级,平均2.58级;虾类最低,为1.64~2.21级,平均1.96级.干样有机碳含量百分率也以鱼类最高,为33.0%~76.2%(m/m),平均46.25%(m/m);头足类为27.80%~46.16%(m/m),平均40.24%(m/m);虾类为30.60%~38.40%(m/m),平均34.90%(m/m);蟹类最低,为25.00%~30.78%(m/m),平均28.24%(m/m),鲜样有机碳含量百分率还是以鱼类最高,为4.80%~29.55%(m/m),平均13.75%(m/m);蟹类为8.90%~12.68%(m/m),平均10.74%(m/m);虾类为6.97%~11.53%(m/m),平均9.55%(m/m);头足类最低仅为7.38%~8.52%(m/m),平均7.95%(m/m),干样有机碳含量百分率和鲜样有机碳含量百分率与营养级均成正相关,但前者的相关性高于后者。  相似文献   
24.
比目鱼体色异常的机理与对策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正常的比目鱼 ,有眼面呈褐色或棕褐色 ,无眼面呈白色。但是 ,在自然界和人工养殖的鲆鲽中常大量出现体色异常的个体。这些鱼售价低 ,放流时易被敌害捕食 ,成活率低 ,是比目鱼养殖中的主要难题之一 ,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 ,并进行了深入地研究。1体色异常的形态特征据Seikai1985年报道 ,比目鱼的体色异常主要有3种情况 :一是有眼面出现白斑即色素减少症 ,称为拟白化或白化症 ;二是无眼面出现黑斑即色素增加症 ;三是两面均有色素 ,称为双色症。依白化的形态和面积 ,拟白化又分为8种类型。Roberts1971年的研究表明 ,鲽…  相似文献   
25.
根据 1 998年 1 0月和 1 999年 5月的调查资料 ,阐述了钦州湾内湾水环境特征及 N/P的变化 ,以 DIN、DIP、COD和 Chl- a为富营养化指标 ,用营养状态质量指数 (NQI )分析探讨了该湾的营养状态 ,并从富营养角度讨论了该湾的污染程度  相似文献   
26.
黄海主要经济无脊椎动物摄食特征及其营养层次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程济生  朱金声 《海洋学报》1997,19(6):102-108
本文对黄海14种主要经济无脊椎动物的胃含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它们均为食性较杂的广食性种类,对饵料生物并无明显的选择性;(2)根据其饵料生物的生态类群,可将其划分为,底栖动物和浮游动物食性、游泳动物和浮游动物食性、底栖动物食性、游泳动物和底栖动物食性、游泳动物食性等5种类型;(3)经计算,长尾类的脊腹褐虾、葛氏长臂虾、对虾、鹰爪糙对虾和戴氏赤虾,短尾类的三疣梭子蟹和双斑,口足类的口虾蛄,头足类的针鸟贼、火枪乌贼和日本枪乌贼,这11种的营养级为2.30~2.72,可划为低级肉食性动物(2.0~2.8级);头足类的金乌贼、曼氏无针乌贼和太平洋褶柔鱼,这3种的营养级为2.86~2.97,可划为中级肉食性动物(2.9~3.4级).  相似文献   
27.
大型海藻龙须菜与锥状斯氏藻间的营养竞争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利用生物和化学方法研究了大型海藻龙须菜(Gracilaria lemaneiformis)与赤潮生物锥状斯氏藻(Scrippsiella trochoidea (Stein) Loeblich Ⅲ)共培养时二者的生长情况,以及二者之间营养盐NO-3、PO3-4竞争的情况.结果显示,两者共培养时,由于龙须菜的影响,锥状斯氏藻的生长周期以及所能达到的最大细胞密度与对照组相比都有所下降,且受抑制程度随龙须菜起始密度的增大而增强;而锥状斯氏藻对于龙须菜的生长不构成明显的影响.当龙须菜起始密度较低时(0.2、0.1gFW/L),共培养组微藻细胞密度的下降是因为水体中NO-3的耗尽;当龙须菜起始密度较高时(0.5gFW/L),共培养组微藻细胞密度的下降可能是因为龙须菜与微藻之间的“互荫效应”,或者龙须菜能够分泌出足够浓度的克生物质所致.龙须菜可作为有效吸收营养盐的大型海藻,用以降低近海水域富营养化程度及有害赤潮发生的几率.  相似文献   
28.
絮凝法强化大生活用海水一级处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无机絮凝剂石灰、硫酸铝、聚合氯化铝、聚合硫酸铁和氯化铁单独使用及其与有机高分子絮凝剂聚丙烯酰胺(PAM)配合使用时强化大生活用海水一级处理的效果,结果表明,无机絮凝剂与有机絮凝剂配合使用时有很好的强化效果,COD去除率最高达61%,且对SS和BOD也有一定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29.
中华绒螯蟹仔蟹维生素E营养需求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酪蛋白、明胶,糊精和去维生素E的鱼油为原料,配制成等氨等能的半纯化基础饲料,每100g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VE0,10,20,40,60,80mg制成试验饲料,对淡化5d的河蟹大眼幼体和后继仔蟹进行了为期25 d的饲养试验,探讨了VE对大眼幼体和仔蟹生长,存活、蜕皮的影响和适宜需求量,结果表明,每100g饲料中分别添20mgt 40mgVE时,Ⅲ期仔蟹的增重率,存活率和蜕皮频率均较高,分别为436.065,51.17%和2.54和487.61%,61.50%和2.58,而VE缺乏组,同期仔蟹的增重率。存活率和蜕皮频率最低,仅分别是264.94%、26.17%和2.21,但是当每100g饲料中VE的添加量提高到80mg时,仔蟹的上述三项指标,不但没有随之升高,反而明显下降,并与VE缺乏的对照组相接近,表明VE添加过量,也会抑制仔蟹的正常生长,存活和蜕皮。VE对仔蟹的正常生长发育,存活和蜕皮是必需的其适宜添加量为每100g饲料中添加20-40mg.  相似文献   
30.
眼斑拟石首鱼的营养需求及环境因子对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王波  孙红英 《海洋通报》1996,15(6):82-87
综述发眼斑拟石首鱼对饵料营养的需求量,以及环境因子如水浊,盐度,溶解氧,氮化物,总硬度,氯化物等对其生长,生存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