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66篇
  免费   630篇
  国内免费   809篇
测绘学   192篇
大气科学   814篇
地球物理   419篇
地质学   893篇
海洋学   1273篇
天文学   10篇
综合类   214篇
自然地理   390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100篇
  2022年   149篇
  2021年   140篇
  2020年   120篇
  2019年   146篇
  2018年   119篇
  2017年   106篇
  2016年   120篇
  2015年   113篇
  2014年   229篇
  2013年   154篇
  2012年   173篇
  2011年   173篇
  2010年   177篇
  2009年   199篇
  2008年   172篇
  2007年   172篇
  2006年   143篇
  2005年   138篇
  2004年   133篇
  2003年   113篇
  2002年   131篇
  2001年   111篇
  2000年   97篇
  1999年   94篇
  1998年   71篇
  1997年   96篇
  1996年   80篇
  1995年   71篇
  1994年   51篇
  1993年   63篇
  1992年   49篇
  1991年   65篇
  1990年   39篇
  1989年   32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通过对水库中12个围隔两次取样的叶绿素a浓度(单位:μg/L)、化学耗氧量(单位:mg·O_2/L)和塞克透明度(单位:m)的实验数据分析,求得如下回归方程: (1)[Chla]=17.60·[SD]~(-1·86) r=-0.87 (2)[Chla]=-28.85+7.32·[COD] r=0.89 (3)[COD]=6.88·[SD]~(-0·68) r=0.91本文还对这些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2.
2001年夏季胶州湾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特征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本文根据 2 0 0 1年 8月 2 0~ 2 2日期间对胶州湾海域进行的大面积调查资料 ,对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 ,浮游植物群落主要由沿岸暖水性种类组成 ,以硅藻为主 ,还有少量的甲藻、金藻和绿藻。湾中央出现的种类最多 ,湾口其次 ,湾边缘最少。细胞数量的高值区出现在B断面和 A5站周围的水域 ,低值区出现 D断面和 E断面。此外 ,对群落多样性的研究表明 ,Shannon指数在湾北部的多数站位高于湾南部水域 ,在 D2和 B1站出现 2个低值区 ;Margalef指数在湾内东部和 D4站周围水域明显高于湾内西部和湾口水域 ;均匀度则在 B1和 D2站周围水域偏高。浮游植物群落同营养盐的相关分析表明 ,调查期氨盐和磷酸盐是影响浮游植物生长的主要营养盐 ,中肋骨条藻、浮动弯角藻和旋链角毛藻等几种优势种类决定了这一关系  相似文献   
63.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量海洋浮游植物色素浓度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JGOFS计算和SeaWiFS计划推荐高效液相色谱(HPLC)作为海洋浮游植物色色浓度的测量方法。文章参考SeaWiFS计划制定的HPLC分析规范,叙述采用反相C18ODS色谱柱、996PDA、自动进样器(未配柱温箱)和三元梯度的色谱法测量海洋浮游植物色素浓度的具体实践。  相似文献   
64.
南海北部水体叶绿素a浓度反演的生物光学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2003年至2005年秋季在南海多个航次的现场观测数据,研究了南海北部海区遥感反射率的变化,并分析了用于全球海洋叶绿素a浓度反演的OC2和OC4模型在本海区的适用性。结果表明,在南海北部海域,OC2和OC4模型高估了叶绿素a浓度,高估范围一般约在80%—200%之间,其中最高可达640%,即OC2和OC4模型并不适用于南海海域。在此基础上,根据现场实测的表观光学数据,利用遥感反射率比值(Rrs(433)/Rrs(555))与叶绿素a浓度的关系建立了两套能够精确反演南海北部海域叶绿素a浓度的本地化经验算法———算法1和算法2,并利用其对南海北部海域的叶绿素a浓度进行反演。结果表明,由本地化模型反演得到的叶绿素a浓度与实测的叶绿素a浓度具有较好的相关关系,其平均相对偏差分别为51%和53%,相关系数为0.75。  相似文献   
65.
通过1998年6月对广东省红海湾海水养殖水域环境因子的调查,阐述了海水中溶解氧、盐度、pH值和营养盐的分布特征及其变化规律,并讨论了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溶解氧及海水pH值随温度由北(除15 ̄17号站)向南(除6号站)增高而增高。同时证实了光合作用是导致溶解氧含量和pH值增高的主要原因。而营养盐与盐度呈密度的负相关,浮游植物总量随营养盐由北向南降低而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66.
2003年8月,我们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浮游植物色素进行分类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青海湖的叶绿素类以叶绿素a和b为主,叶绿素a浓度最高;光合作用类胡萝卜素种类极少,浓度很低;光保护色素种类较多,浓度较高,其中以Zea,Diadino,β.β-Car和Viola为主。  相似文献   
67.
2000年夏季莱州湾生态环境要素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文依据 2 0 0 0年夏季 8月 2 9日至 9月 2日莱州湾的 1次综合性生态环境调查资料 ,给出了表、中、底 3层的平均温度、盐度、主要营养盐浓度及其比例和叶绿素 a浓度 ,分析了莱州湾的温盐结构、主要营养盐和叶绿素 a的分布特征。由于莱州湾的水深较浅 ,各要素的垂直分布都比较均匀。生态环境要素的水平分布表现为小清河口为高温、低盐、高营养盐和高叶绿素 a浓度区 ,小清河口东测的湾顶区域为高温、高盐、相对低的营养盐和叶绿素 a浓度区。此次观测到的盐度较 1997年以前有明显升高。莱州湾各层平均的 N/ P和 Si/ N分别为 16.73和 1.67,都比 1998~ 1999年渤海中部的值大 ,但 N/ P比 1992 ,1995和 1996年莱州湾的 N/ P明显偏低。叶绿素 a浓度与硅酸盐浓度之间有较好的相关关系 (α=0 .0 1) ,表、中、底 3层叶绿素 a浓度同硅酸盐浓度的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 :0 .5 4 ,0 .68和 0 .67  相似文献   
68.
胶州湾东岸滩涂环境的遥感监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利用低潮位陆地卫星TM影像对胶州湾东岸碱厂白水分布与扩散进行监测。对研究区的子区影像在ENVI中进行增强、变换处理,提取白水、白泥分布与扩散信息,制作大比例尺影像地图,在GIS软件中计算其面积。结合实地验证和历史数据,分析表明,该污染源10多年来面积扩大了4倍,  相似文献   
69.
九龙江流域水葫芦打捞去除水体营养盐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彬  赵由才  王金坑 《台湾海峡》2007,26(3):327-333
水葫芦被收获时,水体中的营养盐也将包含在植物组织中而被去除.本研究首先通过野外实验和参考国内外有关文献,建立了九龙江流域水葫芦生长数学模型和持续生产模型,确定了模型的各有关参数:水葫芦生长容量K值为25.6 kg/m2、最大生长速率rmax为0.12d-1;水体中氮和磷的半饱和系数hN和hP值分别为0.2和0.03;水葫芦最低生长温度(mθin)为7℃,最适水温(oθpt)为30℃,最高生长温度(θmax)为40℃.随后采用所建立的模型计算了研究区水葫芦打捞的营养盐去除效果,研究区面积6 000m2的水体实施水葫芦打捞策略后,1a所能收获的水葫芦最大产量为9.18×105kg,去除的TP为214.4kg,TN为966.6kg.  相似文献   
70.
张瑰 《海洋预报》2006,23(Z1):34-41
本文考虑一维扩散方程的反问题,利用变分同化方法通过观测资料来确定方程中的未知初值,通过分析观测误差对于初值误差的影响,证明变分同化初值收敛于原问题的真实参数,并得到了参数的收敛精度。同时将得到的初值代入预报模式中,得到预报解,并分析了预报解的收敛性和预报误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