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54篇
  免费   538篇
  国内免费   1064篇
测绘学   54篇
大气科学   187篇
地球物理   282篇
地质学   2591篇
海洋学   773篇
天文学   47篇
综合类   148篇
自然地理   574篇
  2024年   66篇
  2023年   162篇
  2022年   183篇
  2021年   185篇
  2020年   120篇
  2019年   151篇
  2018年   103篇
  2017年   108篇
  2016年   109篇
  2015年   140篇
  2014年   249篇
  2013年   154篇
  2012年   210篇
  2011年   215篇
  2010年   186篇
  2009年   171篇
  2008年   178篇
  2007年   171篇
  2006年   168篇
  2005年   151篇
  2004年   146篇
  2003年   136篇
  2002年   149篇
  2001年   132篇
  2000年   104篇
  1999年   89篇
  1998年   90篇
  1997年   90篇
  1996年   93篇
  1995年   67篇
  1994年   58篇
  1993年   56篇
  1992年   62篇
  1991年   65篇
  1990年   66篇
  1989年   32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5年   1篇
  1951年   1篇
  194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1.
碳源对于进行光合作用的各种藻类是必不可少的。螺旋藻的生 态习性是在高pH环境下生长,因此螺旋藻碳代谢的研究有特殊的意义。文中报道了螺旋藻对 无机碳的吸收利用以及与其生长的关系,结果表明螺旋藻培养基中碳酸氢钠的浓度50~100mm ol/dm3时,不仅可以满足螺旋藻生长的需要,而且有助于保持藻体生长的pH值。结果还表 明适当添加碳酸氢氨有利于螺旋藻的生长。  相似文献   
912.
建立了由预过滤装置、蠕动泵、中空纤维超滤膜(AmiconH10P10-20,标称截留分子量10KDa)和连接管组成的错流超滤系统,利用荧光标记的40KDa葡聚糖和已知放射性活度的234Th示踪剂评估了超滤膜的截留和吸附性质,探讨了234Th在超滤过程中的渗透行为,考查了该系统用于实际海水样品时铀、钍、镭同位素和有机碳的质量平衡状况.结果表明,10Kda中空纤维超滤膜对40Kda葡聚糖具有良好的截留效率(85%),而吸附损失率为18%.铀、钍、镭同位素和有机碳在超滤过程中均达到极佳的质量平衡,回收率R=95%~98%,优于大多数文献报道的值.234Th在超滤过程中的渗透行为可以很好地用渗透模型加以描述.研究组分胶体态含量占“溶解”态含量的份额大小顺序如下:钍同位素、有机碳、镭同位素约等于铀同位素,这与钍为强颗粒活性元素、铀和镭为水溶性元素的地球化学性质相吻合.  相似文献   
913.
台湾海峡1997年夏季和1998年冬季两航次颗粒有机碳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1997~1998年台湾海峡两个航次的数据表明,颗粒有机碳(POC)的平均含量为0.120±0.009mg/dm3,表层POC浓度在夏季和冬季分别存在几个高值区。POC在随深度变化的剖面分布图中,最大值出现在10m层,底层水明显受再悬浮影响,这一剖面的变化规律普遍存在于整个海区及不同季节。夏季POC的深度变化幅度要显著大于冬季,这与垂直混合作用有关。POC与Chl-a相关性较差,暗示以Chl-a估算浮游植物的不确定性及POC产生及来源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914.
近千年来内蒙古岱海气候环境演变的湖泊沉积记录   总被引:46,自引:11,他引:35  
内陆封闭湖泊是气候环境变化的敏感指示计。通过对内蒙古岱海湖泊岩芯的有机碳同位素、总有机碳、碳酸盐含量和磁化率等多环境指标的综合分析,结合Pb-210测定的沉积速率,讨论了岱海地区近千年来的气候环境演化过程。揭示了本区现代小冰期的前期冷湿,后期冷干的气候特征。记录的最后两次冷期与根据冰芯、树轮、历史文献重建的10年平均温度推得的1450’s~1510’s、1790’s~1890’s两次冷期极相吻合。  相似文献   
915.
古水深分析对还原古环境与盆地构造演化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古水深恢复多以定性为主,对样品可靠性的要求较高,且易受资料条件限制,而自然伽马能谱法具有易获取、成本低、受控因素少等优点,可结合水深函数半定量恢复水深,但该方法多被用于陆相碎屑岩的研究中,是否适用于海相碳酸盐岩尚需验证。以鄂尔多斯盆地关家崖剖面奥陶系马家沟组五5亚段为例,利用自然伽玛能谱法恢复了碳酸盐岩沉积时的古水深,恢复结果与碳同位素法、生物遗迹法、岩石组构法显示的结果一致。研究验证了自然伽马能谱法在恢复碳酸盐岩沉积时的古水深方面具有较高的可信度与实用性。  相似文献   
916.
鄂尔多斯盆地西峰油田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   总被引:25,自引:5,他引:20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西峰油田原油进行系统地采样和高分辨率的GC-MS、IRMS分析,研究了原油的生物标志化合物和碳同位素组成特征,并且进行了油源对比,探讨了其成因。研究资料指示了所研究原油属于同一成因类型;原油有机母质为菌藻类和高等植物,特别是高等植物为原油的形成作出了贡献;原油形成于弱还原和淡水或微咸水环境;原油均为成熟原油;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和上三叠统延长组长,油层组具有亲缘关系,反映了原油主要来源于长,油层组。这些研究结果为盆地的石油勘探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17.
沼泽湿地垦殖对土壤碳动态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7,他引:13  
在中国科学院三江平原湿地生态试验站选取相邻的、土壤类型相同的小叶章沼泽化草甸以及不同开垦殖年限的已垦湿地农田,综合运用多种微生物指标,全面地评价沼泽湿地垦殖后土壤有机碳的动态。结果表明,沼泽湿地垦殖初期(1~3年),土壤微生物量碳(MBC)、微生物商以及基础呼吸(BR)都迅速降低,而代谢商(qCO2)、PR/BR和PR/MBC比值却不断升高。表明湿地垦殖后,有机碳的可利用性下降,微生物对碳源的利用效率降低,造成土壤有机碳的大量损失。各种微生物指标之间有密切的相关关系,综合这些微生物指标能够全面地、准确地评价沼泽湿地垦殖后土壤有机碳的动态。  相似文献   
918.
从吐哈盆地侏罗纪煤中分离富集了藻类体、孢子体、角质体、镜质体、基质镜质体和丝质体6种主要显微组分,进行了热解及热模拟实验,并对各显微组分热模拟生成的产物热解油进行了碳同位素组成等分析。各显微组分热解生烃潜力及其热解产物热解油的碳同位素组成表明,煤系有机质中藻类体的生油潜力最高,生成的液态烃类的碳同位素组成最轻;孢子体、角质体等陆源富氢组分生烃潜力低于藻类体,生成的液态烃类的碳同位素组成重于藻类体生成的液态烃类,与煤系含油气盆地中原油的碳同位素组成基本一致。这些富氢显微组分应该是煤系有机质中主要的生油显微组分。镜质体和基质镜质体的生油潜力相对较低,其生成的液态烃类的碳同位素组成比一般煤系原油重得多,而且这些组分本身对液态烃具有较强的吸附力,尽管其在煤系有机质中所占的比例很大,仍然难以成为生成液态石油的主要显微组分,只能在高成熟演化阶段成为良好的生气显微组分。丝质体等惰性组分生烃潜力极低,不可能成为生油组分。此外,结合原煤的显微组分组成、生烃潜力和元素分析,提出仅仅以壳质组的含量高低来评价煤的生烃潜力不完全可靠,热解是经济、快速、有效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919.
Campaigns were conducted to measure Organic Carbon (OC) and Elemental Carbon (EC) in PM2.5 during winter and summer 2003 in Beijing. Modest differences of PM2.5 and PM10 mean concentrations were observed between the winter and summer campaigns. The mean PM2.5/PM10 ratio in both seasons was around 60%, indicating PM2.5 contributed significantly to PM10. The mean concentrations of OC and EC in PM2.5 were 11.2±7.5 and 6.0±5.0μg m-3 for the winter campaign, and 9.4±2.1 and 4.3±3.0 μg m-3 for the summer campaign, respectively. Diurnal concentrations of OC and EC in PM2.5 were found high at night and low during the daytime in winter, and characterized by an obvious minimum in the summer afternoon. The mean OC/EC ratio was 1.87±0.09 for winter and Z39±0.49 for summer. The higher OC/EC ratio in summer indicates some formation of Secondary Organic Carbon (SOC). The estimated SOC was 2.8 μg m-3 for winter and 4.2μg m-3 for summer.  相似文献   
920.
晶质石墨是一种新兴战略矿产。近年在河北省北部发现了多处大中型晶质石墨矿床,主要赋矿层位于新太古代崇礼上岩群、古元古代红旗营子岩群等,具有良好的成矿潜力。通过系统的野外地质调查与采样、分析测试工作,详细研究了赋矿层位的岩相学、地球化学特征,并对碳质来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赋矿岩石主要为含石墨黑云斜长变粒岩、片麻岩与透辉岩,原岩恢复以砂泥质碎屑岩、钙质沉积岩为主。主量元素含量变化较大, SiO2含量为38.90%~80.42%, CaO+MgO为2.05%~31.93%, Al2O3为1.50%~15.34%;稀土元素含量为79.1~321.4μg/g, PAAS标准化分布模式一般具有右倾或较平坦分布特征, δCe略具负异常,部分具有δEu异常。微量元素特征指示沉积环境为滨浅海环境,部分地区存在富氧条件,局部为还原环境或存在热液加入。石墨中碳同位素值为–26.0‰~–20.7‰,主要来源于生物成因有机碳;大理岩碳同位素值为–3.8‰~1.1‰,主要来源于碳酸盐岩成因无机碳。区内晶质石墨矿层分布受到地层、岩性、岩相控制,含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