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3篇
测绘学   8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10篇
地质学   53篇
海洋学   22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71 毫秒
61.
为了解湿地微环境中营养盐和金属元素的分布特征及其内在联系,并进一步估算两者在沉积物-水界面的扩散通量,本文借助薄膜扩散梯度技术获取深圳湾和茅洲河红树林湿地浅层沉积物孔隙水中营养盐和金属元素浓度以及二维高分辨有效态硫浓度分布。研究结果表明:除了NO3-和 Mo 外,茅洲河沉积物孔隙水中NH4+、P 与 S2-和重金属 Cd、Co、Cu、Fe、Ni、Pb 与 Zn 的平均浓度均高于上覆水和深圳湾水体中平均浓度,这说明茅洲河沉积物孔隙水的污染程度更高,但深圳湾水体中营养盐和金属元素等污染物来源多于茅洲河。茅洲河有效态硫浓度空间分布不均匀,存在明显的生物扰动通道,浓度值也随着沉积物深度逐渐增高。深圳湾在沉积物-水界面处营养盐和金属元素的扩散通量为-0.27~0.006 5 μg/(cm2·d),茅洲河的扩散通量为-0.061~0.069 μg/(cm2·d)。  相似文献   
62.
为统计大连海域红藻的物种多样性,在2016年5月至2021年5月进行标本采集时,发现了红叶藻科入侵海藻牛岛薄膜藻Haraldiophyllum udoense M.S.Kim et J.C.Kang,对其形态结构进行了详细的观察,并对rbc L基因序列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藻体直立;呈暗红色或红褐色;高7~30 cm,宽6~25 cm;叶片状,薄膜质;藻体除基部和生殖结构外为单层细胞。②rbc L基因序列分析的结果显示本研究的6个样本间无碱基差异,与产自韩国的牛岛薄膜藻无碱基差异。牛岛薄膜藻是在我国海域首次发现的新纪录种,同时薄膜藻属Haraldiophyllum Zinova为我国新纪录属,认为船舶压舱水及海水流动是该种入侵的主要原因。本研究结果将丰富我国红叶藻科海藻的多样性,同时为外来海藻的入侵途径及对当地生态的影响提供新资料。  相似文献   
63.
Site testing results indicate that Antarctic Dome A is an excellent ground-based astronomical site suitable for observations ranging from visible to infrared wavelengths. However, the harsh environment in Antarctica, especially the very low temperature and atmospheric pressure, always produces frost on the telescopes' mirrors, which are exposed to the air. Since the Dome A site is still unattended, the Antarctic telescope tubes are always designed to be filled with dry nitrogen, and the outer surfaces of the optical system are heated by an indium-tin oxide thin film. These precautions can prevent the optical surfaces from frosting over, but they degrade the image quality by introducing additional mirror seeing. Based on testing observations of the second Antarctic Survey Telescope (AST3-2) in the Mohe site in China, mirror seeing resulting from the heated aspheric plate has been measured using micro-thermal sensors. Results comparing the real-time atmospheric seeing monitored by the Differential Image Motion Monitor and real-time examinations of image quality agree well.  相似文献   
64.
Sol-gel法制备Fe3 掺杂TiO2催化剂的基础上,掺入SiO2纳米粉体,制备了一种改性Fe3 -SiO2-TiO2薄膜。以甲醛为降解对象,探讨金属掺杂和半导体复合量、活化温度、负载量等对该薄膜光催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500℃焙烧、质量比Fe3 ∶SiO2∶TiO2=1.0∶12∶100、镀膜5层时,Fe3 -SiO2-TiO2薄膜的光催化活性最高,150min后甲醛降解率达93%,是单纯TiO2薄膜的1.9倍。  相似文献   
65.
钛酸锶陶瓷材料制备方法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钛酸锶作为重要的、新兴的电子陶瓷材料 ,具有高的介电常数和高的折射常数 ,有显著的压电性能 ,是重要的铁电体 ,可作为介电材料和光电材料。随着钛酸锶电子陶瓷应用的日益广泛和对其性能要求的不断提高 ,其制备工艺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为了制得质量更高的功能材料与器件 ,必须通过各种方法合成超细、高纯、无严重团聚、有特定形态的粉体及致密性强、耐高温的薄膜。综合叙述了钛酸锶电子陶瓷粉体及薄膜的制备方法 ,介绍了它们的优缺点 ,对各种方法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66.
金刚石薄膜涂层硬质合金刀具切削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周辉峰  李洵  方勤方 《现代地质》2002,16(1):104-106
金刚石薄膜涂层硬质合金刀具是CVD金刚石薄膜的重要应用领域之一。通过该型刀具与普通硬质合金刀具对高硅铝合金这一难加工材料的切削对比试验 ,显示出金刚石薄膜涂层硬质合金刀具不论在切削寿命、加工精度方面 ,还是在导热性等方面 ,其切削性能明显优于普通硬质合金刀具  相似文献   
67.
针对野外现场分析的要求,选择了微珠比色、微量滴定和蛋膜富集比色三项技术,拟定了30个痕量(或次量、主量)元素的40个分析方法;对方法的准确性、精密度、灵敏度等参数与公认可靠方法进行了对比,或采用标准物质分析进行验证;在方法拟定过程中特别注意了快速方便、降低环境污染、降低成本和提高方法的可操作性。这些方法对实验环境条件要求不高,满足野外现场分析应用。金的测定方法包括硫代米Chi酮-微珠析比出色(LD为2ng,RSD<16%),蛋膜富集-硫代米Chi酮比色(吸附率95%-105%,回收率106%,RE<9%),氢醌微量滴定(LD为5μg,RE≤2%),用标准物质分析验证方法的准确性,其结果均与标准值相符。  相似文献   
68.
通过对一次高炮人工防雹作业的分析研究,以降雹雹谱资料及雷达回波为依据,提出了对强降雹天气过程人工防雹的新思路,并依据收集到的地面降雹雹谱资料,客观地分析了人工防雹的效果。  相似文献   
69.
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