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3篇
测绘学   8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10篇
地质学   53篇
海洋学   22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81.
云南1m太阳塔真空封窗减反射膜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1m太阳塔(YNST)[1]是一个真空结构的塔式太阳望远镜,依靠4块平板封窗玻璃把整个光学系统密封在真空系统中。封窗玻璃的引入,不仅会对太阳光有一定的吸收和反射,使来自太阳辐射的能量有一定的损失,并会形成杂散光,影响成像质量。本文讨论了这些影响。根据云南1m红外太阳塔科学指导委员会确定的工作波段的要求,设计了一种膜系设计方法,可以利用最少的膜系层数来达到需要的结果。并用一组材料进行了模拟设计实验,获得了较为理想的优化结果,在关键波长处显著减小了反射率,减少了杂散光的形成。这种设计方法很适合象太阳塔这种很宽的波段里面对一组波长有很高要求的设计任务,将大大提高光能利用率,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82.
巴丹吉林沙漠沙山区高含量薄膜水与水分平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野外实地考察和实验分析,在巴丹吉林沙漠的呼和吉林湖东沙山、呼和吉林湖西沙山和伊利克敖包沙山斜坡上发现了高含量薄膜水和带状分布的灌木植被。分析表明: 沙山沙层中出现了含量在3%~5%之间、占据厚度为0.5~3.0 m之间的高含量薄膜水,并出现了一部分水分含量大于5%的重力水,这在极端干旱的沙山斜坡沙层中是非常少见的。 沙层中的含水量垂向分布与重力水的存在指示,在当年雨季末期,大气降水就完全能够通过沙层入渗达到2~4 m或更大深度,从而避免了蒸发作用的消耗,确保了沙层水分能够通过入渗向深层运移。 沙山沙层中高含量薄膜水和重力水的存在以及灌木植被带的发育充分证明,该区大气降水在经过蒸发与蒸腾消耗之后,仍有剩余的水分渗入地下,显示了沙山区沙层水分为明显的正平衡。高含量薄膜水的存在和带状植被的发育的表明大气降水至少是该区地下水和湖水的重要补给来源之一。沙山表层1~4 m深度范围有时存在含量大于5%的重力水,表明沙山表层水分运移动力很强。沙层入渗率高,沙层水受蒸发影响的深度小,利于大气降水向地下水的转化,这也是该区大气降水能够补给地下水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3.
原地浸出采铀是一种利用砂岩型矿层对水的渗透性,采用注、抽液孔向含矿岩层注入“溶浸液”和抽取“浸出溶液”而获得铀的先进采矿技术。研究井场下方 “浸出液”分布范围,不仅能掌握矿体的被覆盖程度和矿床开采率,且对于地下水体污染监控具有重要意义。对内蒙古二连盆地某铀矿地浸开采试验基地进行电法勘查,以对铀矿地浸开采过程进行监测试验。具体采用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法(CSAMT)和时间域激发极化法对试验井场进行探测试验。试验区以抽孔为中心布设一个18×18的测网,测网的线距和点距均为10 m。电法探测试验时,对穿过抽、注井的5条纵向和4条横向测线进行了CSAMT观测,并对全区进行中间梯度激发极化测量。经过数据处理和反演得到了中梯装置视极化率平面等值线图及CSAMT二维电阻率模型,并结合研究区域已知资料进行解释,认为电阻率断面上井场区域下方的低阻异常带反映了地浸开采过程“溶浸液”的地下分布状态;视极化率平面等值线图上显示的抽注单元下方的大片低极化率异常,可能是由地下浸出液与岩层组成的离子导电体系“薄膜极化”效应产生的异常带。  相似文献   
84.
为了解潮间带沉积物中铁和硫的氧化还原过程以及上覆水缺氧等对磷再活化和释放的影响,选择厦门翔安海岸带,应用原位、高分辨采样技术,对沉积物、孔隙水以及上覆水进行为期1 a的连续采样和监测。结果表明:上覆海水缺氧和磷含量超标较为严重,二者在多数月份分别低于2 mg/L和高于0.06 mg/L;在垂向剖面上,孔隙水中溶解活性磷含量同溶解铁含量变化规律一致,而薄膜扩散梯度技术有效态磷和有效态硫含量在局部硫高值区分布一致,表明磷的钝化和再活化主要受控于铁,局部受控于硫的氧化还原过程;在季度变化上,孔隙水中溶解活性磷同上覆水中溶解活性磷含量比较一致,归因于缺氧的沉积环境有利于溶解活性磷的跨界面交换,而多种环境因素的叠加,影响着溶解活性磷和膜扩散梯度技术有效态磷的时空变化;表层孔隙水中磷含量梯度不显著,即磷的释放风险不大,但环境因素的变化极易触发内源磷的释放。  相似文献   
85.
自1995年进入瑞丰生化公司,邓经楷先后在提炼车间担任过板框工、检修工、小班长、大班长.一直是一名勤奋好学、敢于攻坚的好员工。2000年,公司花了800余万巨资引进了超纳滤设备。期望能替代多年来公司运行的产品提取能耗大、污染重、成本高的薄膜浓缩工段。在业内人士看来,超纳滤设备是当时刚刚兴起的一种新型膜过滤设备,具有收率高、能耗低、并可反复利用等优势,但此设备针对赤霉素来说是否可行,是否能达到预期效果,仍然是个疑问。  相似文献   
86.
Rowl.  JC 《探矿工程译丛》1997,(1):40-41,36
化学气相沉积(CVD)金刚石薄膜的面市,为钻进岩石选用新型切削具开辟了新设计途径。其功能明显地表现在:(a)良好的均匀磨损机制;(b)高温下钻进效果好;(c)热导率高;(d)与其他材质易于形成层状结构。用碳化钨钨钴硬合金片(TC)、热稳性聚晶(TSP)、金刚石聚晶复合片(PCD)制成的多层切削具,为设计制造新式钻头提供以下功效:(a)在硬而裂隙岩石中钻进能抗冲击载荷;(b)可进行抗热设计以限制切削  相似文献   
87.
彭毅  刘文元 《铀矿地质》1989,5(3):177-181
静电α薄膜测量方法,是根据Rn的扩散机理及~(218)Po核素带正电的特性,用一种经过化学处理的带静电负压的取样片,直接从土壤中吸附α粒子的新的找铀矿方法。实践表明,该法能获得较好的找矿效果,本文就该法的基本原理、方法的主要技术性能、野外工作方法及找铀矿效果作一扼要叙述。  相似文献   
88.
卫林芳 《矿物学报》1992,12(2):187-189
本文介绍一种日光榴石的新的薄膜鉴定法。该法简便、快速、准确可靠,结果立即可得,比以往任何方法都好,适合于生产、教学和科研单位使用。  相似文献   
89.
90.
注聚三采期岩电参数的实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东部部分油田已进入三次采油期,储层注入聚合物溶液后,储层的物性、电性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为了查明储层内注入聚合物溶液后所发生的变化,模拟双河油田开发过程中设计的岩心注聚实验,通过观察注入聚合物的砂岩岩心的实验结果,得出了岩心驱替前后,岩心孔隙度和绝对渗透率变化不大、薄膜电位减小、阿尔奇公式中的孔隙度结构指数优增大,饱和度指数集中在1.4~1.7之间、电阻率变化呈“S"和斜躺“L”型减小等变化规律。注聚后孔隙度和渗透率的计算可以按常规测井评价方法进行,注聚前的薄膜电位明显大于注聚后的薄膜电位,因此注聚后在测井解释中要特别注意自然电位曲线的应用,在聚合物驱油过程中,岩心的电阻率变化规律与盐水驱油过程的电阻率相类似,故在测井评价中可直接使用水驱油田的饱和度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