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2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108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25篇
海洋学   347篇
综合类   35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蒽、菲、芘、■混合液对菲律宾蛤仔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立哲  马丽  高阳  杨丽 《海洋科学》2005,29(8):47-52
以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为研究对象,在实验生态条件下采用不同浓度的蒽(Fluoranthene)、菲(Phenaphthene)、芘(Pyrene)、[艹屈](chrysene)混合液进行染毒实验,研究菲律宾蛤仔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和谷胱苷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Px)的剂量-效应关系和时间-效应关系。实验的3种混合液浓度为5μg/L(低浓度组),50μg/L(中浓度组),500μg/L(高浓度组)。结果表明,在低浓度混合液下(5μg/L),CAT比SOD和GPx更快受到诱导;4种多环芳烃混合污染物对SOD、CAT和GPx活性的影响均为先诱导后抑制的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82.
尤仲杰  王一农 《台湾海峡》1991,10(4):356-363
本文根据1987.12~1989.4对舟山朱家尖岛南沙沙滩逐月采集标本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等边浅蛤Gomphina veneriformis的性腺发育可分为5期:增殖期、生长期、成熟期、排放期和休止期。在舟山海区,等边浅蛤一年中为一个繁殖周期,繁殖期为8月下旬至9月中旬。有雄性早熟现象。  相似文献   
83.
养马岛紫彩血蛤肥满度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84.
泥蚶及菲律宾蛤仔对环境中氨的耐受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心沅 《海洋科学》1989,13(6):51-54
本文对泥蚶成贝、幼贝,菲律宾蛤仔成贝、幼贝的未离解氨氮 168h LCD_(50),EC_(50)(降低耐低氧环境能力50%的浓度)进行了试验,并对氨的致死和亚致死浓度与内湾养虾水域(乳山东湾)、试验虾池及利用虾池水的试验贝池底质环境的氨氮水平作了概略评价。  相似文献   
85.
瓢形蛤目(Modiomorphoida)系Newell(1969)所建,被置于古异齿亚纲(Palaeoheterodonta),包括两个超科:瓢形蛤超科(Modiomorphacea)和圆壳蛤超科(Cycloconchacea)。 Newell当时就承认此目是异源的,显然包括了许多不同类群的祖先,只是为了方便才将它们放到一起。后来片齿蛤科(Lamellodontidae)被证明是腕足类,余下的圆壳蛤超科被置于射齿目(Actinodontoida),而改归于异壳亚纲(Heteroconchia)(Pojeta,1971,1978; Pojeta and Runnegar,1985)。故圆壳蛤超科不在本文讨论之列。 Pojeta(1971,1978)认为瓢形蛤科是贻贝科(Mytilidae)的祖先,70年代以来一直主张将瓢形蛤超科改归同丝鳃亚纲(Isofilibranchia)。他和Gilbert-Tomlinson(1977)以原归瓢形蛤科的Colpomya属为模式属建立了瓢形蛤超科的第二个科 Colpomyidae。 Bailey(1983)发现Modiomorpha属的模式种M.concentrica (Conrad)保存有发育完好的韧片(nymph)和可疑的后侧齿,指出它与心蛤超科(Carditacea)的Permophorus属及厚壳蛤超科(Crassatellacea )的Hippopodium属甚为相似。Pojeta等(1986)对该种的韧带构造提出了不同解释,认为它更象 Mytilus 型韧带,而不象是跨韧式( parivincular)韧带;他们还同时否认了侧齿在该种的存在。后来, Waller(1990)和 Carter(1990,p.266,Fig.49)分别作了大量观察、研究,终于进一步证实了Bailey(1983)的发现。Waller(1990)并根据一系列证据提出 Modiomorpha concentrica 应归入畸韧亚纲(Anomalodesmata)。Johnston(1993)以及Fang和Morris(1996)也支持这一意见。本文将简述本人对瓢形蛤类系统分类问题的一些最新看法。  相似文献   
86.
在实验培养条件下,观察了中华乌塘鳢Bostrichthys sinensis(Lacepede)仔稚鱼期的鳍、消化管、鳃耙等器官的发育过程。测量仔稚鱼标本198尾,将全长等11个形态指标数据进行线性回归处理,找出各形态指标与全长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7.
福建三沙湾浮性鱼卵和仔、稚鱼的分布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戴燕玉 《台湾海峡》2006,25(2):256-261
本文根据1990年2~11月在三沙湾海域分别进行4个季节调查的资料,对三沙湾鱼卵和仔、稚鱼的种类组成、丰度和主要种类的分布进行研究和探讨.结果表明,本海区共出现鱼卵和仔、稚鱼26种,分别隶属于17科22属.在数量上,鱼卵最高值出现在春季(5月),其中鱼卵丰度较高的种类是真鲷、带鱼、鲾和康氏小公鱼等种类.仔稚鱼以夏季丰度最高,并以鰕虎鱼丰度(71.8%)最高.在分布上,鱼卵的丰度以三都岛东北部和东吾洋海域最高,仔稚鱼以三都岛东部最为密集.这表明本海区的鱼类的主要产卵季节是春季和夏季.其数量、分布与水温及桡足类的分布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88.
陈楠生 《海洋科学》1996,1(2):61-67
报道了中国对虾幼体及早期仔虾(1)对轮虫(活体,死体)和卤虫无节幼体(活体,死体)的摄食过程及摄食率;(2)对悬浮砂粒的摄食情况;(3)摄食水流的产生机制,方向及模式;(4)对食物的化学敏感性,结果表明,中国对虾幼体及早期仔虾化学感觉机能不明显,摄食附肢的协调运动产生摄食水流,摄食水流一方面将食物带到口器附近,另一方面能促进对虾对食物的机械感觉。摄食水流的方向还可以逆转。幼体及早期仔虾对食物的选择  相似文献   
89.
简要论述了海水仔稚鱼不同早期阶段的脂类营养,包括卵囊的脂类营养,胚胎和仔鱼发育期间的脂类代谢,仔鱼饥饿期的脂类,轮虫脂类营养的改善,卤虫脂类营养的改善,以及海水仔稚鱼开口饵料的脂类营养等。  相似文献   
90.
本文从海鱼鱼卵的脂肪酸组成及各种脂肪酸被利用的顺序、n- 3系列高度不饱和脂肪酸 (n-3HUFA)对海水仔稚鱼生长和存活的影响、乳化油强化轮虫和卤虫饵料的重要性、几种海水仔稚鱼对n- 3HUFA的需要量、DHA和 EPA对海水仔稚鱼不同的生理作用、海水仔稚鱼活饵料和微粒饲料中DHA与 EPA比例的重要性、n- 3HUFA含量与海水比目鱼非正常色素沉着的关系、乳化油和微粒饲料中 n- 3HUFA不同的分子结构形式等方面系统综述了海水仔稚鱼的必需脂肪酸—— n- 3系列高度不饱和脂肪酸的国内外研究进展。旨在学习、借鉴国外的研究成果和经验 ,深入开展我国海水仔稚鱼的营养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