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1篇
  免费   133篇
  国内免费   146篇
测绘学   12篇
大气科学   9篇
地球物理   75篇
地质学   57篇
海洋学   477篇
综合类   89篇
自然地理   21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31.
光作为一个复杂的环境因子,对鱼类的存活、摄食、生长及视觉均产重要影响。为了探究LED光谱对许氏平鲉(Sebastods schlegelii)视网膜结构和视网膜各层细胞数目与厚度的影响,本文选取1 000尾许氏平鲉幼鱼(体质量为38.80±0.43 g、体长为10.20±0.17 cm)分别养殖在5种光谱下(蓝光(λ450 nm)、绿光(λ525 nm)、黄光(λ590 nm)、白光(λ460 nm)、红光(λ630 nm)),其中白光组为对照组,其余4组为处理组。经过为期60 d的处理后,分别对各组的视网膜进行取样观察。结果表明:不同的LED光谱对许氏平鲉的视网膜结构未产生影响,但各个光谱下视网膜细胞数目略有差别,在5种不同光谱条件下,在单位面积(100μm×100μm)内,蓝光组内网层细胞数量(24.33±2.08)显著低于白光组(P<0.05);红光组外核层细胞数量(33.33±3.51)显著低于除白光组外的其他各组(P<0.05),通过对比各个光谱下视网膜各层细胞数量可得,蓝光组与红光组数量最少,其他各层差异不大。综上所述,饲养于不同光谱处理组的许氏平鲉幼鱼的视网膜...  相似文献   
732.
赤潮异弯藻毒性及毒性来源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6,自引:7,他引:2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一种标准实验生物卤虫ArtemiasalinaLeach为实验材料 ,初步研究了一种鱼毒性赤潮藻———赤潮异弯藻Heterosigmaakashiwo的毒性及其来源。结果表明 ,赤潮异弯藻能强烈抑制卤虫的运动能力 ,0 .1、1 .5、6和 2 4h时 ,赤潮异弯藻对卤虫运动的半影响浓度分别为 1 .5× 1 0 4 、7.5× 1 0 3、4.5× 1 0 3、3× 1 0 3cells/ml,但在较低浓度 3× 1 0 3cells/ml的赤潮异弯藻中 ,经过48h,卤虫的运动能力能够恢复到正常水平。通过对该藻各组分 :藻液 (algalculture)、藻细胞悬浮液 (re suspendedcells)、去藻过滤液 (cell freemedium)、藻细胞内容物 (cellcontents)和藻细胞碎片 (cellfragments)的毒性比较 ,发现藻液、藻细胞悬浮液和藻细胞碎片对卤虫的活力有显著抑制作用 ,而去藻过滤液及藻细胞内容物无影响 ,结合致毒途径藻细胞结构 ,可以推断毒性物质来源于藻细胞表面。经苯酚硫酸法和紫外可见光范围的吸收扫描 ,结合该藻藻的细胞结构报道结果 ,分离到的毒性组分推断为多糖类物质 ,本实验结果将有助于了解赤潮异弯藻对海洋生物危害的毒性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733.
海湾扇贝体内一种球型病毒样颗粒及宿主细胞病理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透射电镜对养殖中罹患“性腺萎缩症”的海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ns)做了观察,结果显示,在病贝的消化盲囊上皮细胞中感染有一种病毒样颗粒。该颗粒近球形,无囊膜,直径50~80nm。同时在细胞质内观察到许多泡状的包涵体以及病毒样颗粒的形成过程。受感染组织的病理学变化主要表现为细胞核染色质减少,核膜膨胀、部分溶解;内质网肿胀、核糖体脱落,线粒体嵴退化,溶酶体数量增多。  相似文献   
734.
螯虾是重要的水产养殖动物,也是研究甲壳动物疾病与免疫的一个良好模型.在研究不同组织的功能及受病原感染的影响时,需要了解组织内的细胞数量.但是,目前常用的细胞计数方法仅适用于单细胞悬液,无法用于实体组织.本研究以红螯螯虾( Cherax quadricarinatus)为对象,建立了基于基因拷贝数定量分析的实体组织细胞数...  相似文献   
735.
糖转运蛋白(SWEET)在植物生长发育和逆境胁迫响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克隆和分析羽毛针禾(Stipagrostis pennata)糖转运蛋白SpSWEET3基因的表达特征,为进一步探究其影响羽毛针禾根部沙套发育的机制及功能奠定基础。利用分子克隆技术克隆获得羽毛针禾SpSWEET3基因的全长开放读码框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SpSWEET3基因的理化性质;利用qRT-PCR分析基因的表达特征;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分析其亚细胞定位。从羽毛针禾中克隆获得576 bp的SpSWEET3基因的全长开放阅读框,该基因编码一个含有191个氨基酸的碱性强疏水性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21.619 kD。SpSWEET3属于PQ-loop超家族并含有典型的MtN3_slv结构域,发挥催化胞内糖外排的功能。亚细胞定位分析显示该基因定位于质膜,暗示其可能作为跨膜蛋白发挥功能。qRT-PCR结果显示SpSWEET3基因在羽毛针禾根组织中具有较高的累积表达,表明其对于沙套发育的重要作用;SpSWEET3基因的表达显著受到PEG干旱胁迫的诱导表达,表明其对于干旱适应的重要作用。蛋白质相互作用分析显示SpSWEET3可能通过与参与维持核酸结构稳定、转录因子、跨膜转运等蛋白质相互作用进而发挥转运糖的作用。本研究结果为深入研究SWEET基因的功能及其调控植物组织发育和适应逆境的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36.
利用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Ⅰ亚基(Co Ⅰ)序列研究了南海海区鲻鱼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和遗传结构.通过PcR扩增与序列测定获得了长度为621bp的基因片段.在35个样品中共发现47处碱基变异,A、T、G、C碱基的平均含量分别为31.6%、24.1%、25.0%和19.2%.35条CO Ⅰ序列共定义了25个单倍型,存在4...  相似文献   
737.
研究了极大螺旋藻(Spirulina maxima)胞内多糖对SMMC7721等肿瘤细胞系的生长及凋亡的影响。在体外培养条件下,用半抑制浓度(80,5 mg/L)的极大螺旋藻胞内多糖(IPSⅠ,IPSⅡ)处理肿瘤细胞,并用MTT,SRB,DNA ladder,AnnexinⅤ等方法测定。结果表明,IPSⅠ(80 mg/L)对SMMC7721,A549,HeLa,U251等肿瘤细胞系抑制率分别为64.97%、46.1%、43.3%、27.02%;IPSⅡ(5 mg/L)能诱导SMMC7721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738.
目的:探讨天降血栓通丸对Apo-/-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的干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30只动脉粥样硬化建模成功的ApoE-/-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阿托伐他汀组和天降血栓通丸组,每组各10只,分别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阿托伐他汀、天降血栓通丸药液灌胃8周。10只C57BL/6小鼠予普通饲料喂养,作为对照组,灌胃0.9%氯化钠注射液。干预结束后,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水平,检测主动脉组织c-Jun氨基末端活化蛋白激酶(JNK)、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mRNA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阿托伐他汀组和天降血栓通丸组血清TG、TC、LDL-C、MCP-1、ICAM-1、VCAM-1水平及主动脉组织JNK mRNA、p38MAPK mRNA表达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血清TG、TC、LDL-C、MCP-1、ICAM-1、VCAM-1水平及主动脉组织JNK mRNA、p38MAPK mRNA表达水平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天降血栓通丸具有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JNK/p38 MAPK信号,下调MCP-1、ICAM-1、VCAM-1表达,减轻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739.
创伤弧菌是一种海洋环境中的重要病原菌。细菌脂蛋白是一类细菌重要的具有不同生理功能的膜蛋白,以大肠杆菌为代表的经典革兰氏阴性菌脂蛋白分泌规律遵循“+2规则”。为探究海洋环境中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菌脂蛋白分泌机制是否有别于其他环境中的革兰氏阴性菌,本研究克隆并表达了创伤弧菌的MFP4脂蛋白,该脂蛋白N端成熟肽段第二位(+2位)氨基酸为甘氨酸,根据“+2规则”理论上应定位于细胞外膜。实验利用细菌外膜小体分离鉴定法,在表达MFP4重组脂蛋白的创伤弧菌中对其进行细胞定位后发现, MFP4生物合成后定位于细胞内膜。实验进一步构建了MFP4蛋白N端序列与红色荧光蛋白RFP的融合脂蛋白基因MFP4tether-RFP并在创伤弧菌中表达,细胞定位结果发现该重组融合脂蛋白仍然定位于细胞内膜,说明MFP4成熟脂蛋白的N端携带内膜细胞定位的信息。实验同时构建并表达了外膜脂蛋白LptE的N端序列与RFP的融合重组脂蛋白LptEtether-RFP,该蛋白具有与MFP4相同的N端+2位氨基酸(Gly+2),与MFP4 tether-RFP融合脂蛋白仅有(+3—+10位)8个氨基酸序列的差异。实验发现该融合脂蛋白定位于...  相似文献   
740.
节细胞神经瘤(GN)又称神经节细胞瘤,是一种极为罕见(1/100 000)、生长缓慢的良性肿瘤,术前诊断有赖于影像学检查,有时难以确诊。CT临床普及率高,在纵隔病变的检出、诊断中广泛应用,现就本院诊治的1例纵隔巨大GN的CT表现进行总结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提高该疾病CT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