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6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117篇
地质学   3篇
海洋学   30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应用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TA)与磁共振纵向弛豫时间定量(T1 mapping)成像联合评估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心肌缺血后血管复流水平及再灌注损伤心肌可挽救程度。方法:收集临床确诊的30例STEMI患者(实验组)和符合纳入标准的20例健康人(对照组)。实验组行冠脉CTA检查和磁共振T1 mapping序列,CTA评估血管复流水平,T1 mapping定量测量心肌危险区体积与可挽救心肌指数。计算实验组与对照组心肌不同节段水平T1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冠脉CTA显示实验组LAD,LCX,RCA责任血管全部复流(100%);T1 mapping测得STEMI患者心肌危险区30.2±8.8(% LV),心肌核心梗死4.7±1.7(% LV),其可挽救指数为67±16%。实验组危险心肌节段T1值(1 395±108 ms)>远端心肌节段T1值(1062±93 ms)>正常对照组心肌节段T1值(967±78 ms)(P<0.05)。但实验组三支责任血管所支配心肌节段平均T1值无显著性差异(P=0.79)。结论:冠脉CTA技术与磁共振T1 mapping序列可全面、定量评估STEMI患者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可挽救程度,为临床提供影像支持。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CTA)联合血脂水平诊断糖尿病合并冠脉病变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3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临床资料,其中38例合并冠脉病变(T2DM-CHD组),35例无冠脉病变(T2DM组)。所有患者均常规检测血脂水平,并行冠脉CTA检查。以CAG检测结果为准,分析CTA联合血脂水平预测T2DM合并冠脉病变的价值。结果:血脂TC、TG、LDL-C随着冠脉病变的发生和程度加重而逐渐增高(P<0.05),HDL-C则逐渐降低(P<0.05)。CTA诊断T2DM合并冠脉病变与CAG一致性较高(Kappa值=0.752,P=0.000)。联合血脂和CTA检查明显提高诊断T2DM合并冠脉病变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达92.31%、95.15%、95.34%和96.37%。结论:CTA检测有助于预测CHD的发生和严重程度,CTA联合血脂水平可提高对T2DM合并冠脉病变的检出效能。   相似文献   
103.
目的:探讨回顾性心电门控下低管电压低浓度对比剂支气管动脉(BA)CTA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20例咯血患者随机分为常规剂量组(A组)及双低剂量组(B组)各60例,采用64排CT行BA-CTA.两组均行增强动脉期扫描,A组管电压120 kV,对比剂浓度350 mgI/mL,B组管电压80 kV,对比剂浓度270 mgI/...  相似文献   
104.
玻璃海鞘多肽的分离纯化及其抗血管生成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丙酮沉淀,SephadexG25柱层析、Superdex75快速蛋白纯化系统(FPLC)等分离手段,采用活性追踪的方法,从玻璃海鞘(Coina intestinalis)中分离纯化出抗血管生成多肽PCI,据保留时间计算其分子质量为1.8ku。PCI在50~90℃范围内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多肽水解酶处理可引起活性丧失。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MTT)检测表明其对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具有强烈的抑制作用,IC50为7.5mg/L。在斑马鱼(Danio rerio)胚胎体内实验中进一步表明,PCI在40mg/L的浓度下作用12h,斑马鱼胚胎新生血管生成受到显著抑制,肠下静脉血管长度为正常组的30%,斑马鱼胚胎血管生成率为正常组的45%。  相似文献   
105.
比较研究了日本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 A. japonicus)、北极刺参(Thelenata anax, T. anax)和菲律宾刺参(Pearsonothuria graeffei, P. graeffei)的皂苷对氧化损伤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实验结果显示,对于正常血管内皮细胞,日本刺参皂苷无细胞毒作用,而北极刺参和菲律宾刺参皂苷具有显著的细胞毒作用.对于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氧化损伤的血管内皮细胞,日本刺参皂苷能显著提高细胞增殖活性(P<0.01),抑制其凋亡(P<0.01),而北极刺参和菲律宾刺参皂苷无显著影响.另外,3种海参的皂苷均能显著降低细胞内丙二醛(MDA)含量(P<0.01),但对细胞NOS活性和NO释放量无显著影响.提示日本刺参皂苷能够有效保护氧化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对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 AS)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而北极刺参和菲律宾刺参的皂苷对血管内皮细胞无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6.
64排螺旋CT脑血管成像在烟雾病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在诊断烟雾病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分析12例烟雾病病例.其中男5例,女7例,年龄16~72岁.对受检者行颅脑CT平扫及CTA检查,采用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多平面重建技术处理图像.结果:12例病人均见基底节区扩张的脑血管,即烟雾血管.其中9例颅内可见不同部位的出血灶.CTA可清晰显示狭窄、闭塞以及增多的脑血管.VR重建有利于显示病变血管与周围结构的空间关系,但在显示细小血管和侧支方面不如MIP和MPR.6例病人有DSA检查,DSA显示颈内动脉终末段或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近端闭塞以及基底节区增生血管网,病理血管分布与CT一致.结论: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对诊断烟雾病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7.
目的:观察四逆汤对高脂血症(HLP)动脉粥样硬化(AS)兔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表达的影响。方法:新西兰大耳白兔60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即空白对照组(A组)、AS模型组(B组)、阿托伐他汀组(C组)、四逆汤低剂量组(D组)、四逆汤中剂量组(E组)、四逆汤高剂量组(F组)。兔HLP合并AS模型的建立采用高脂饲料喂养法,C、D、E、F组分别给予阿托伐他汀和四逆汤(高、中、低剂量)干预。12周后行主动脉切片HE染色观察,并检测所取兔血中VEGF和SDF-1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四逆汤高、中剂量组家兔血清VEGF和SDF-1水平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四逆汤可能对HLP合并AS兔的血管内皮有保护作用,从而降低VEGF和SDF-1水平。  相似文献   
108.
16排螺旋CT下肢低剂量造影剂血管成像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l6排螺旋CT低剂量造影剂下肢血管成像的可行性. 资料与方法 66例下肢CT血管成像(CTA)分为3组,采用不同的造影剂量:150 ml,120ml 和80ml.根据原始图像和最大强度投影(MIP)重建图像评价,3组下肢动脉显示程度;并测量动脉内造影剂的浓度.结果:下肢动脉在3组病例中均清晰显示.显示程度评分,3组间无统计学差异.3组动脉内的造影剂浓度均维持在较高的水平,统计学无显著性差异. 结论 l6排螺旋CT下肢血管成像使用低剂量造影剂可以满足临床需要.  相似文献   
109.
多层螺旋CT仿真血管镜在动脉硬化症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目的: 探讨动脉硬化症的多层螺旋CT仿真血管镜改变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正常人血管及24例临床诊断为动脉硬化症血管的多层螺旋CT扫描资料,将所有的CT图像进行低对比(kernel≤30f)薄层(slice≤3mm)重建,然后将重建图像导入CT 3 D 工作站,用软件CT仿真内窥镜(CT-VE)、多平面成像(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成像技术(VRT)进行图像后处理,并就正常血管及病变血管在CT仿真血管镜中的改变进行分析和记录.结果:64例均成功地进行了CT仿真血管镜成像,40例正常组的血管仿真血管镜图像表现为血管壁光滑,管腔无狭窄;24例病变血管中,血管壁钙化24例78处,血管内壁不规则及增厚24例,血管狭窄21例.动脉硬化斑块15例48处.结论:多层螺旋CT仿真血管镜是诊断动脉硬化症的一种有效方法,其优势在于检查快速和无创伤性.  相似文献   
110.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收集主动脉夹层动脉瘤CT血管造影41例,原始横断面图像结合MPR、MIP、VR进行图像分析。结果:原始横断面图像能明确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诊断,能清晰显示真假腔41例(100%),分离移位的内膜片41例(100%)、内膜破口37例(90.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