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5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11篇
地质学   63篇
海洋学   5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5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41.
天山南坡小尤尔都斯盆地表土孢粉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天山中部小尤尔都斯盆地南北方向采集的27个表土样品的孢粉分析, 探讨了孢粉和植被带的关系及盆地中美天鹅湖的孢粉来源问题. 结果表明: 孢粉组合主要成分是云杉属、 菊科、 禾本科、 蒿属、 藜科、 唐松草属、 莎草科、 水龙骨和其他蕨类孢子, 表土孢粉组合与各植被带之间有良好的对应关系.主成分分析表明, 研究区植被分布主要受温度因素控制. 上升气流和水流是影响针叶林带云杉属花粉传播的主要因素, 由山谷风从巩乃斯云杉林带来的云杉花粉受到美天鹅湖北侧小山阻挡, 沉降在湖泊以南的山坡上, 之后随降雨和雪山融水进入美天鹅湖. 大部分表土孢粉属种的空间分布与相应的植物分布一致, 而蒿属和藜科花粉百分含量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区域花粉雨的信号, 利用A/C比值重建古环境时须要谨慎.蒿、 藜花粉计数较少时, A/C比值波动较大, 计数值大于约280粒时, A/C比值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42.
为进一步加强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高垦造耕地的质量,瑞安市结合实际,于3月下旬制定出台了《瑞安市表土利用实施办法(试行)》。《办法》强调,表土利用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新形势下土地资源管理,提高新增耕地质量的重要举措。是利在当代,惠及子孙的实事工程。各有关部门、各功能区、镇街、开发区要充分认识开展该项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把这项工作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加强领导,明确分工,落实责任,采取切实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3.
选取南洛河上游洛南盆地10 种植被类型下40 处样点表土苔藓开展孢粉与植被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表土中孢粉组成能很好地反映植被类型.森林表土中乔木植物花粉含量平均值大于40%,且有较高含量的中华卷柏孢子;疏林草原、灌丛群落中乔木植物花粉平均含量分别为13.2%和16.6%,灌木植物花粉相对草丛群落含量较高;草丛群落和农田中乔木花粉平均含量均<10%,草本植物花粉>80%,灌木植物花粉<1%.洛南盆地表土孢粉总浓度平均为1.42×105粒/g,与植被覆盖度关系较弱,而与植被类型有一定联系,能辅助植被类型的辨识.聚类分析和PCA分析都能较好区分森林和非森林植被,前者能较好地区分松林和混交林,后者能较好地区分农田和灌、草丛植被,且比聚类分析更加稳定.松属、栎属等乔木花粉具有较强的扩散能力,能指示区域植被,松属没有表现出很强的超代表性,栎属具有低代表性;蒿属花粉与植被覆盖度间的相关关系较差,具有明显的超代表性,其大量出现与人类的干扰有一定的联系,禾本科花粉具有很好的植被指示性和低代表性,藜科花粉的高含量主要指示了高强度的人类活动;中华卷柏孢子在地层中的大量出现具有指示森林或松林环境的意义.  相似文献   
44.
实践表明,在农用地整理施工过程中,采取的施工放样、表土剥离、挖方填平、土地翻耕、机械碾压等措施均有可能对土层厚度、土壤的质地、pH值、容重、有机质、氮、磷、钾等造成影响。若能严格按照土地整理规程和规划设计施工,整理后土壤质量会有所提高,但是在实际的土地整理中,往往因为缺少群众监督、资金有限等种种原因使表层土壤的肥力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孔隙度较低,使得土壤微生物活性降低,从而造成土地整理后土壤质量得不到提高,甚至有所下降,使土地整理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45.
昆明市松华坝水源区表土磁学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环境磁学研究方法研究了昆明市松华坝水源区表土的磁学特征,结果表明,松华坝上游地区表土未受或很少受到污染,土壤磁化率偏低,土壤中的主要载磁矿物为磁铁矿、磁赤铁矿,另外还含有少量弱磁性的磁黄铁矿和针铁矿。松华坝下游坝区土壤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污染,污染表土的磁学特征表现为:高磁化率,磁化率与频率磁化率呈现较强的负相关,污染土壤中的主要载磁矿物为强磁性的磁铁矿。松华坝下游土壤污染主要局限于距水面2m的范围之内.污染物主兽来源干农业面源污染.  相似文献   
46.
"三元剥蚀"与路南石林发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石林是一种稀有的喀斯特地貌景观,其发育演化有其独特的过程。本文提出了石林发育的"三元剥蚀"机制,通过对土下溶蚀速率、表土剥蚀速率与(石)柱顶剥蚀速率三者不同组合的分析,讨论了石林发育的方向与趋势,并对当前路南石林发育的阶段和方向进行了具体研究。研究表明,作为石林增长拔高源动力的土下溶蚀强度的影响范围是有限的,其下限约在土下10m处,而真正能促使石林快速发育的深度是在土下2m以内。在现代自然条件下,路南石林顶部的剥蚀降低速度为10.4mm/ka,土下的溶蚀加深速度为26.17 mm/ka,石林的实际高度仍以15.77mm/ka的速度在拔高;表土剥蚀速度为650mm/ka,石林的可见高度现正以639.6mm/ka的速度增加,土壤正以623.83mm/ka的速度快速变薄,表明虽然目前石林的可见高度仍在增加,但其发育的最佳时期已经过去。  相似文献   
47.
通过对南平次生林地、杂草丛、坡耕地不同植被类型表土调查和采样,利用LuoPacias孢粉鉴定系统对所采的表土样品进行分析鉴定,以研究该区表土的孢粉组合特征。结果显示:(1)样品植物孢粉共由123种植物组成,其中以草本和蕨类植物占据优势,其孢粉含量为46.40%~76.47%,平均为65.55%,其次是乔木(主要为马尾松),花粉含量为17.73%~46.84%,平均为26.40%,灌木植物花粉含量最小,为5.79%~12.50%,平均为8.26%,显示该区植被退化严重;(2)不同植被类型的表土孢粉组合差别明显, 次生马尾松林和次生樟树林的孢粉组合特征依次为马尾松—火棘—大楼梯草—里白和樟树—火棘—构棘—泽芹;杂草丛为裂叶荨麻—圆叶藜—车前子—里白;坡耕地为异叶花椒—裂叶荨麻—剑叶凤尾蕨—玉米,与其相应的实际植被情况大致相同,较好地反映出了石漠化地区现代植被的基本状况。   相似文献   
48.
三工河流域绿洲土壤有机碳的空间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理解大尺度下土壤有机碳的空间分异特征,运用遥感与GIS技术,结合地统计学方法研究了三工河流域农业绿洲0~2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的空间格局特征。结果表明:①流域尺度的土壤有机碳含量的理论变异函数符合球形模型,F检验达到极显著水平,在2~20 km的中尺度上具有中等强度的空间变异性和自相关性;②流域空间尺度上,土壤有机碳主要变化在4.5~6 g\5kg-1和10.5~12 g\5kg-1范围中,阜康绿洲区土壤有机碳含量明显要高于阜北绿洲区。土壤有机碳平均含量耕地最高,其次为草地,最低的为裸地。流域空间土壤有机碳储量为17.07×105 t,单位面积土壤有机碳储量:阜康绿洲>全流域>阜北绿洲。  相似文献   
49.
福建三明地区被污染土壤的磁学性质及其环境意义   总被引:44,自引:8,他引:3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福建三明某钢铁厂和火电厂附近的污染表土样品进行了多参数的岩石磁学测试分析,包括χ T曲线、磁滞回线、等温剩磁获得曲线等. 三明地区污染表土中的磁性矿物有磁铁矿、赤铁矿和磁黄铁矿. 样品中磁性矿物的平均粒度较粗,为较大的准单畴,甚至多畴,粒度明显大于成土作用所产生的磁性颗粒. 粗粒的磁铁矿颗粒是污染物的主要磁性组分. 虽然磁化率测量可以作为一种简单、快速而且廉价的检测污染土壤的方法,但同时辅以必要的岩石磁学测量将有利于提取更多的污染信息. 对于低磁化率的污染土壤,亚铁磁性硫化物的存在可以作为土壤可能被污染的证据之一.  相似文献   
50.
根据加拿大中部高精度湖泊钻孔的花粉数据,介绍花粉型组合生态系植被单元和现代类比法模拟古植被的研究方法,报告拟合现代植被和验证生态系区后应用在沉积花粉中、重建过去1000年以来古植被的主要结果.该研究表明,在115°~95°W和40°~60°N的北美中部,花粉模拟的现代植被中的北方林型最佳类比率81%,稀树草地型72%,草原和稀树草地型94%,与北美Ⅱ生态系植被分布基本吻合.钻孔沉积花粉的植被模拟反映了过去1000年北美中部经历了中世纪暖期,具有温暖而干旱的气候;小冰期前期寒冷而湿润,后期寒冷而干旱;20世纪具有显著的增温和转干特征.该项研究可为中国学者采用花粉记录探索过去1000年以来植被变化,尤其是在具有特征气候区域、10~100年时间精度的气候植被研究提供良好的研究途径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