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0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145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15篇
地球物理   23篇
地质学   132篇
海洋学   154篇
综合类   51篇
自然地理   5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植物的生态策略是影响群落构建结果的重要因子。以三明格氏栲保护区22种常见木本植物作为研究对象,探讨该区典型植物的生态策略组成、变化规律以及与群落构建结果的一致性,为解释该区植被的演变过程、系统功能变化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1)22种常见木本植物的生态策略可分为七类,分别为C/CSR、CS/CSR、S/CSR、CS、S/CS、CSR和SR策略,其中CS/CSR和S/CSR策略为主导策略,所占比例分别达到34.1%和32.3%; 2)两类主要的策略变化轴C/CSR-CS-S/CS和C/CSR-CS/CSR-S/CSR都表现为靠近C策略一端选择低构建成本快速收益,倾向于大比叶面积(SLA)与低叶干物质含量(LDMC)、单位面积碳(C_(area))、氮(N_(area))、磷(P_(area))含量的性状组合,靠近S策略一端的性状组合则相反,选择高构建成本缓慢收益;3)与群落建立相关的策略方案,22种植物的竞争能力(C)和压力忍耐能力(S)与物种相对重要值显著相关,相对重要值高的物种压力忍耐力(S)较强。这意味着生境过滤效应使物种聚集S策略可能有更大的生存机会。与C和S策略相比,SR/CSR倾向于维持更快的投资回报和繁殖回报。综上所述,本区植物存在多种经济权衡,但高构建成本缓慢收益的压力忍耐型物种有着更大的生存机遇。  相似文献   
162.
采用翘嘴鳜(Siniperca chuatsi)转录组高通量测序并筛选得到的13对多态性EST-SSR引物,对60尾翘嘴鳜的体长、体高、体厚及体重4种生长性状进行标记-性状相关性研究,并对4个翘嘴鳜选育群体各30尾个体进行遗传结构分析。结果显示,与其生长性状显著相关的微卫星分子标记有5个,包括:分别与体厚和体长极显著相关(P0.01)和显著相关(P0.05)的标记C10127,AA型为体长、体厚的优势基因型,而AC型为劣势基因型;与体重显著相关(P0.05)的标记C19016,AA型为体重的优势基因型,AB型为体长的劣势基因型;与体厚显著相关(P0.05)的标记C14847,BB型为体厚的优势基因型;分别与体长、体高和体重、体厚极显著相关(P0.01)和显著相关(P0.05)的标记C12350,BC型为体长、体厚、体高和体重性状的优势基因型;分别与体厚、体重和体高极显著相关(P0.01)和显著相关(P0.05)的C18691标记,BB型为体厚、体重和体高性状的优势基因型。4个翘嘴鳜群体遗传多样性高低依次为太湖选育群体长江口选育群体洪泽湖选育群体鄱阳湖选育群体,其平均的等位基因数、有效等位基因数、观测杂合度、期望杂合度和多态信息含量分别为2.2115、1.9405、0.55513、0.5925和0.3775,属于中度多态水平。  相似文献   
163.
在良种选育过程中,为了尽快得到稳定可遗传的优良性状,常采用近交方式进行纯系选育,而近交会导致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下降。为了解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多代近交和自交家系的遗传多样性、遗传结构和生长情况,本实验选用长牡蛎近交4代(F4代)、近交5代(F5代)家系和雌性同体自交1代(自交1代)家系,采用8对多态性高的微卫星序列进行分析,同时对其成体的三个时间点生长数据进行了显著性差异分析。实验结果表明,8对微卫星位点在野生对照组中表现出较高的多态性,F4代、F5代和自交1代3个家系的遗传多样性明显下降,平均等位基因数(Na)由17.00下降到2.00,平均观测杂合度(Ho)由0.538下降到0.449,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由0.826下降到0.297;哈迪-温伯格平衡(HWE)检验结果显示,8个位点在三个家系和野生对照组中均不同程度偏离HWE平衡(P0.0062)。F4代、F5代、自交1代和野生对照的生长性状指标分析表明,和野生对照相比,三个家系生长指标明显提高,对于自交一代而言,与自交实验组亲本选择的偶然性有关。同时,三个家系三个时间点的壳长、壳宽生长性状没有显著性差异(除330日龄壳宽和630日龄壳长),F5代生长性状指标壳高和湿重均大于F4代和自交1代,且差异显著;但F4代和自交1代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通过本研究发现,F5代可以继续用来进行生长性状新品系的选育,自交1代多样性降低程度相当于F5代,但多样性的降低对成体的生长性状影响不明显,仍可以用做相关实验材料。  相似文献   
164.
为了探究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表型性状与净肉重、出肉率的关系,本研究以5月龄的650尾凡纳滨对虾为材料,测量了全长、体长、头胸甲和各体节的长宽高等24个表型性状,根据体重、净肉重计算出肉率,通过相关分析、逐步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计算了各性状间的相关系数、通径系数和决定系数,分析了24个表型性状与净肉重和出肉率的关系。结果表明,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建立了以净肉重为因变量,13个性状为自变量的回归方程;同时建立了以出肉率为因变量,9个性状为自变量的回归方程。通径分析结果显示,体长对净肉重的直接影响最大,其次是第3腹节长和第1腹节宽;对出肉率的正向直接影响最大的是体长,其次是第2腹节高和第3腹节长,头胸甲长、宽、高以及尾节长与出肉率呈明显负相关。决定系数分析结果与通径分析结论基本一致,在所分析的24个形态性状中,体长和第3腹节长与净肉重和出肉率密切相关。在实际生产中,可以通过测量体长和第3腹节长等形态性状间接实现对净肉重、出肉率的选择,选育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165.
目的:探讨算盘子的性状鉴别、显微鉴别和薄层鉴别方法。方法:采用显微鉴别法和薄层色谱法。结果:显微组织特征明显;薄层色谱斑点清晰,相互间分离良好。结论:该法简便快速,可用于算盘子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66.
喀斯特区常见的出露石牙对水分和养分的再分配影响了植物物种的分布与适应特征。为了解出露石牙对中国特有珍稀濒危植物四药门花(Loropetalum subcordatum)的分布与叶表型性状的影响,用样带法对贵州茂兰国家自然保护区内四药门花个体根部和周边最近石牙与土表连接处的距离进行调查、并选择距石牙不同距离的乔木植株叶片进行表型特征测量。根据四药门花植株的分布特征,将其与石牙距离分为三组(0 cm、0.1~10 cm、≥10 cm)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本次共调查到四药门花个体515株,其中胸径≥1 cm的388株(75.3%)。胸径最大值为17.5 cm,该植株距石牙7 cm。胸径≥1 cm植株距石牙0 cm、0.1~10 cm、≥10 cm植株数分别为89株平均胸径3.44±2.26 cm、21株平均胸径4.38±4.55 cm和278株平均胸径3.93±2.75 cm;幼苗和幼树距离石牙0 cm有19株、0.1~10 cm有62株、≥10 cm有46株。②茂兰四药门花种群叶长106.60±19.28 mm、叶宽47.53±10.10 mm、叶宽/长0.45±0.08、叶厚0.32±0.05 mm、叶柄长12.82±3.35 mm、叶柄径1.43±0.35 mm。距石牙0 cm组、0.1~10 cm组和≥10 cm组四药门花的叶长、叶宽、叶柄径差异不显著(P>0.05),叶厚、叶宽/叶长、叶柄长差异极显著(P<0.01)。石牙出露深刻影响了四药门花的分布和植物的适应特征。   相似文献   
167.
随机抽取100只同龄疣荔枝螺(Thais clavigera Kuster),开展其形态性状与体质量和软体部质量的相关与通径分析。实验选取并测量了壳长(X1)、壳宽(X2)、壳厚(X3)、壳口长(X4)和壳口宽(X5)等5项形态性状以及体质量(Y)和软体部质量(Z)等2项质量性状,运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各形态性状对体质量和软体部质量的影响。相关分析表明,疣荔枝螺各项性状间的相关均呈极显著(P<0.01)。通径分析表明,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直接影响大小的顺序为壳长(0.459)>壳宽(0.277)>壳厚(0.209)>壳口宽(0.140);壳长对体质量的直接决定系数最大(0.220),是影响体质量的主要因素。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建立了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回归方程:Y=-9.714+0.220X1+0.204X2+0.195X3+0.151X5。  相似文献   
168.
为查清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壳橙品系在不同生长阶段各生长性状的遗传力、遗传相关和表型相关,本实验通过平衡巢式设计和人工授精的方法,建立了30个全同胞家系,利用个体动物模型计算了长牡蛎壳橙品系幼虫期和稚贝期的壳高、壳长、壳宽和湿重的遗传参数。研究发现:幼虫在1~21日龄时壳高和壳长的遗传力分别为0.19±0.08~0.36±0.11和0.17±0.08~0.28±0.10,均为中等遗传力;稚贝在90~270日龄时壳高和壳长的遗传力分别为0.13±0.07~0.40±0.12和0.11±0.06~0.37±0.12,在270日龄时壳宽和湿重的遗传力分别为0.17±0.08和0.22±0.09。在不同生长阶段,各性状之间的遗传相关和表型相关均为正相关,其中壳高和湿重与其它性状间的遗传相关相对更高(分别为0.35±0.30~0.99±0.08和0.72±0.17~0.93±0.06),表明对这两个性状的直接选育将对其它生长性状起到间接促进作用。本研究获得了长牡蛎壳橙品系不同生长阶段的遗传参数,这些参数将为制定适宜的选育技术路线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69.
目的:观察柴葛解肌汤化裁方治疗风寒郁表型急性感染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 例风寒郁表型急性感染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0 例。对照组予以西药抗感染及抗过敏疗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柴葛解肌汤化裁方治疗,观察2组症状积分(瘙痒程度、风团数目、充血情况、每天发作次数)、皮肤病生活质量量表(DLQI)评分、痊愈时间和愈显率。结果:愈显率治疗组为83.33%(25/30),对照组为70.00%(21/3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症状积分、DLQI各项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治疗组瘙痒程度、充血情况、每天发作次数、DLQI评分下降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痊愈时间治疗组为(3.86±1.21)d,对照组为(5.00±1.50)d,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柴葛解肌汤化裁方联合西药治疗急性感染性荨麻疹风寒郁表证疗效颇佳,优于单用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170.
为全面了解■属鱼类表型性状的种间差异,描述了我国养殖的黄条■(Seriola lalandi)、高体■(Seriola dumerili)和五条■(Seriola quinqueradiata)的形态学特征,测量了群体的表型数据,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通径分析、主成分分析、判别分析和聚类分析等多元统计方法,对3种■鱼共计190尾样品的形态种质特征和可量可数性状进行了比较研究。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除叉长/体长(FL/SL)、体长/尾柄长SL/PL)、头长/眼间距(HL/ID)和下颌长/上颌长(LJL/UJL)外,其余9个指标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通径分析显示,黄条■的体长(SL)、体高(BH)、尾柄长(PL)和尾柄高(PD)是主要影响其体质量的4个表型性状;高体■的体长(SL)、体高(BH)、眼间距(ID)、下颌长(LJL)和眼后头长(POL)是主要影响其体质量的5个表型性状;五条■的体高(BH)、下颌长(LJL)和全长(TL)是主要影响其体质量的3个表型性状。主成分分析构建了4个主成分,其中第一项主成分贡献率为34.974%,其他3个主成分的贡献率依次为23.89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